平平淡淡才是真,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走出农村
葛建兵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一家老小七口人,过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全家人的生计,都要靠从地里长的农作物来换钱。两位老人起早贪黑在地里劳作,日子还是过得结结巴巴,只能勉强糊得下去。尽管日子过得这样艰苦,但老两口还硬是从牙缝中省出几块钱来供他们兄弟几个上学。葛建兵曾经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大哥大概在四五岁时,突然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因家里没有钱给大哥看病,只能用土办法给来治,可是一直不见效。于是,只好全家人都赶到地里拾棉花,再赶紧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了钱再给大哥治病。因为没钱没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他大哥不幸落下了脑膜炎后遗症,长年服药至今。因为这个病他大哥没有能取上媳妇——这也从此成为他母亲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葛建兵还有一个二哥和姐姐,年纪相差不大,为了给家里增加劳动力,减轻家里负担,没有能够上完小学就缀学在家帮助务农。那时葛建兵和弟弟还小,他俩励志要好好学习。那时的条件太穷了,上学都要从家里带板凳,找块布缝起来就是书包。因为他爱学习,只有他坚持读完了高中,高考是经过层层筛选,才能参加大学考试,最终只差两三分没有能够上得了大学。
那时他十七岁,身体单薄,田里的活又做不动,他就买来书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不靠种田来挣钱的方法。经过考虑再三他选择了种蘑菇,开始家里人不同意,看不懂,也不理解,说:你瞎弄个啥,好好的地不种,荒了一季少挣多少钱。但是,他还是一个劲的琢磨还一边到周边农家偷偷去学,回来再反复试验,成功地搞起一个个小窝棚里长出了小蘑菇,用现在的话讲,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爸妈对这个儿子无比的看重,想着:总有一天,这个儿子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好男儿志在四方,葛建兵他不想让自己就这样禁锢在农村。转眼到了地方开始征兵,一颗爱国之心,在他心中涌起,我也要去参军,自己偷偷跑去报了名。可是就在部队领导到他家里来家访时,他父亲去冲出来说不同意,“我不同意我儿子去当兵,看哪个敢带他走”,并不停地轰人,部队领导一看,当兵不是一个人的事,既然家里反对,到了部队也不会安心,就放弃了他。从此,他心头也有些不快,不过他也知道,他父亲这样做的理由,一来是怕他到部队吃苦,二来是怕他走了没有人来挣钱,农民朴实的想法似乎能够被理解。
葛建兵为了不让父亲伤心,再也不提当兵的事,但是他背地里三番五次跟母亲商量,妈妈我还是想出去闯闯,一来当兵是光荣事,三年就能回来,二来部队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地方,又能锻炼自己,如果一直种地,将来也就只能种一辈子地。母亲也没读过书但是这个道理她却明白,孩子又不怕吃苦又有这愿望,做父母的又不能再为孩子做什么,还不如成全他。
第二年又到了征兵的时候,葛建兵又去报名了,这次他可没有让爸爸知道,跟母亲两人串通好,待家访的人要来之前先把父亲特意支走了。大清早母亲说老头子家里篮子坏了,你上集市上去买个篮子回来我中午要用,这一次顺利通过家访。葛建兵可高兴了,接下来几天葛建兵知道陪家里人的时间不多了,天天围着爸爸身边搭把手,希望多陪陪父亲。
直到那天他自已穿上一身绿军装坐上了部队的大卡车家里都没有人来敢送他,生怕父亲知道更伤心,他默默地忘着家乡消失在远方,一个坚定的想法又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母亲的这次决定,让老头子一直责备到葛建兵考上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