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9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梁希 发展林业

发布时间:2010-01-29 16:40:3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森林生态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人们对森林的效益和林业经营的意义认识还比较模糊,经营林业的方法也不科学。但梁希根据观察与切身体会,对森林生态学的观点已有了基本认识,并反复宣传这些观点,提出全面发展林业的经营方向。

    森林与环境这个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密切关系和对经济生活的作用,早在1929年梁希撰写的《民生问题与森林》一文中就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人类早在猴子时代就生活在森林中,“森林是人类的发源之地,人类所以发展到现在地步,都是森林的功劳”。后来农、林分业,“农家管着‘衣’、食’,林家管着‘住’、‘行’。所以那个时代的民生问题,一半是靠着农业,一半是靠着林业”。到了19世纪,“森林不但管着‘住’、‘行’,而且管‘衣’、‘食’的一部分。国无森林,民不聊生”。“我们若要教我们做东方的主人翁,我们若要把我们中国的春天挽回来,我们万万不可使中国五行缺木,万万不可轻视森林”。梁希从历史到现实非常深刻地分析了森林和民生的关系,体现出森林综合效益的基本思想。

    进入50年代,梁希把森林的作用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多次讲话著文论述森林与农业、森林与工业、森林与环境的多方面的关系,科学地论证森林可以防止旱灾、防止水灾、防止风沙灾害,深刻分析了森林主产物(木材)对工业建设的作用,详细地阐明了森林副产物对人民生活的作用。他特别关心的是森林与农业、森林与水利的关系。1958年,他又在《旅行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造林就是保水保土的最有效而且最经济的办法”,造林后就会“万山留有甘泉,森林就是水库”。“而且由于山区防止水土流失,还可庇护农田,减免灾害,保障农作物的丰收”。“由于森林资源的增加,出产的木材又可支援工业建设。所以林业建设是国家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之一”。他还归纳提出林业的目的就是“一部分为农服务——保护农田水利;一部分为工服务——保证供应各种工业原料及建筑用材”。梁希根据多年观察研究的结论是:“水保是治黄之关键,森林改良土壤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基本环节之一”,“造林是保水保土最有效的途径”、“林业是农业的根本”、“林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希早年这些对森林的功能和森林作用的理论和基本认识。对当前的林业建设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希基于新的林学理论,产生了新的林业经营思想,提出了全面发展林业的经营方向。他针对中国森林资源奇缺,自然灾害频繁的现状,极力主张发展林业不能只砍木头,必须普遍护林,大力造林,增加森林资源,提高覆盖率,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对林业日益增长的需要。他在许多著作中多次讲到,既要满足人们对林、副产品的需要,又要满足全社会环境美化的需要。他在1948年视察台湾林业时就提出了经营台湾林业“应有一最合理之经营系统,则林木生长可以增进,经济价值可以提高,恒续作业可以保持,使该事业得以发展,经济得以繁荣”。梁希任林业部部长后,在党和政府发展林业的方针指导下,对全面发展林业的经营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1949年,他在一次林业座谈会上提出:“伐木务需依照一定计划,伐木必须注意某地点之应伐与不应伐,而不专顾某地点之便于伐与不便于伐,就是说,按照预定的施业方案进行,才是正理”。在1950年2月首次全国林业业务会议上,梁希根据大家的讨论,并和林业部其他领导人研究,提出了建国初期林业方针任务是:“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经营森林和采伐利用森林”。梁希还多次提出全面营造各林种的计划,其中包括用材林、防风林、防洪林、薪炭林、果木林以及特用经济林等。1950年,梁希又在西北农业技术会议上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西北建设防沙林带和黄河水源林”,“在宁夏东边、甘肃北边,……筑起一道绿的长城,制止沙漠的南迁”。1951年,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又提出在西北东北西部造成大规模防沙林带的设想,为今日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定下了基调。1956年,他在《青年们起来绿化祖国》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了“要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河岸,绿化城市。要绿化中国的山,从而绿化中国的水”。梁希营林思想的要旨是全面造林,彻底消灭荒山、绿化全中国,争取做到“全国山青水秀,风调雨顺”,从而实现他早年就提出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理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梁希认为一是要向自然开战,一是要与人们的传统经营方式斗争。他非常明确地反对毁林开荒,指出:“开垦山坡不能增加社会总产量,被开垦的土地充其量不过在最初一、二年内略有增产,可是陡坡开垦必难久保,迟早要造成山坡光,河川恶,坡地变石地,川水变沙田,走到山穷水尽,不可挽救的地步”。1956年,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只有搞好山区规划,特别是做好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划,解决农、林、牧之间的矛盾,才可以给群众指出美丽的远景,才可以防止群众滥垦山地”。中共中央在制定《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时,采纳了梁希的主张。

    梁希这一整套关于全面发展林业的指导性意见,经中央同意,由林业部统一安排,在全国加以推行。50年代,全国林业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中国人工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人工造林的质量好,成活率高。全国各地群众在那时所造的林木,现在都已郁郁葱葱蔚然成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