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94
本馆由[ ghoskyno1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第41节:山雨欲来(14)

发布时间:2010-03-07 11:38:21      发布人: ghoskyno1
第41节:山雨欲来(14)        
  “在这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什么意思?”  
  “限制金嘉镇等人的活动!”  
  朝鲜政府领导者当中,亲清派占多数,亲日派是少数。亲日派里最引人注目的,要属金嘉镇。  
  清政府接受朝鲜政府的要求派了兵,而日本因为清政府派了兵,于是也依据《天津条约》派了兵。撤兵的时候,日本也要按照这个顺序,真是一个奇妙的论点。让谁来评论,这也是不公平的。应该是:东学军平定之后,已无派兵之必要,双方应同时撤兵。  
  为了逃避责任,金嘉镇想出一个抓替罪羊的办法,硬说要求清政府派兵的不是朝鲜政府,而是闵泳骏个人。  
  “这事容易……不过,因为日本大军已到,金嘉镇这阵子似乎更加趾高气扬,目空一切。”闵泳骏说道。  
  “另外还有许多事要做,比如,促使外交团抗议日军进驻,这件事可以正大光明地以政府的名义去干!”  
  “明白了。”  
  去天津的事被拒绝,闵泳骏低垂着头,愁苦地离开了袁世凯的公署。  
  6月25日,驻汉城的外交团分别照会大鸟圭介和袁世凯,要求两国同时撤兵。理由是外国兵驻在朝鲜,容易节外生枝,妨碍各国侨民的安全。  
  照会的代表者为美国驻汉城公使约翰·希尔,签名的有英、俄、法等国公使、领事。没有德国领事之名。袁世凯给李鸿章的电报说:“德国领事未附名,因其久在日本,或未肯助韩。”  
  对于这份照会,袁世凯当然要复文:“已迅速转达我国政府。”  
  同一天,在东京,俄国驻日公使希德洛夫拜访陆奥外相。他说,清政府请求俄国政府调解在朝鲜的中、日两国的问题。  
  “俄国政府对于贵国和中国的纠纷,希望能够尽速得到解决,早日恢复朝鲜和平。因此,如果清政府撤走军队,贵国也同样撤兵吗?”  
  陆奥闭起了眼睛,这是一个难以用“不”来回答的提问。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  
  “原则上没有异议。”  
  “这我就放心了。”希德洛夫公使说道。  
  “不过,”陆奥顿了一下,说道,“照现在这种状态,双方互相猜忌,不那么容易解决吧。这不光是日、中两国之间的问题,欧洲诸国之间也同样有类似的情况。而且,清政府一直使用种种阴险手段,干涉朝鲜内政,我们日本政府对清政府的言行不能完全相信!”  
  “噢?这就是说,需要有条件吗?”  
  “完全对!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方案,必须在朝鲜完成政治改革,清政府必须同意由日、中两国共同负责,承担义务!”  
  陆奥外相把杯子里的水喝光。清政府绝对不会同意和日本“共同”搞政治改革,陆奥知道这一点,希德洛夫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不过,陆奥故意提高了嗓门。  
  “第二呢?”希德洛夫催促道。  
  “清政府如不同意,并不妨碍我国单独在朝鲜承担改革之责,不过,必须有相应的保证。”  
  “保证?”  
  希德洛夫露出猜疑的神色,陆奥明白他的意思,接着说道:  
  “日本政府希望朝鲜独立与和平,别无他意。假如,很不幸,和中国之间发生武力冲突,日本也只是进行防御性交战。”  
  陆奥在心里自言自语,这就叫外交!  
  他所盼望的是攻击性交战,是把中国的势力从朝鲜一扫而光。  
  五天后,俄国驻日公使希德洛夫,又拜会陆奥外相。这次是递交一份俄国政府的照会。  
  陆奥心想:这是李鸿章鼓动俄国干的。  
  他的推测不错。  
  李鸿章向各国做工作,想牵制日本,其中他认为最可靠的就是俄国。这只能说李鸿章的外交感觉有缺陷,“力量”的崇拜者李鸿章以为,“日本所惧怕的不是英国,而是俄国”。  
  这种认识也可以说是正确的,不过,可怕对手的干涉,倒未必是最可怕的。日本深知俄国在远东的兵力极为薄弱,至少在西伯利亚铁路建成之前,它不是一个实质性威胁。  
  恰在这时,俄国驻中国公使喀西尼回国,向李鸿章辞行,于是,李鸿章提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