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文学研究会
发起
郑振铎正式开始文学活动,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高潮时期。
郑振铎和瞿秋白等人一起参加“北京社会实进社”,并组成《新社会》旬刊编辑部,郑振铎任部长,是发刊词的起草者,又在该刊发表了头条文章。新社会小组最迟于1919年10月成立,成员最初有4位,即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稍后又有郑的同乡许地山、郭梦良、徐其湘加入。《新社会》被迫停刊后,原班人马另行编辑《人道》月刊,对外称“人道社”。新社会小组暨人道社的成员,后来全体加入文学研究会,其中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许地山是发起人。
在文学研究会的12个发起人中,尤以郑振铎贡献最大。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开始酝酿则在1920年11月间。其时几个发起人“相信文学的重要,想发起出版个文学杂志,以灌输文学常识,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并发表个人的创作。”但因经济原因,拟同上海各书局接洽,“由我们编辑,归郑振铎们出版”。适逢商务印书馆经理张菊生、编辑主任高梦旦在北京,郑振铎与耿济之便找上门去同郑振铎们商量。
发展
除了积极筹办刊物,郑振铎全部参加了1920年11月23日、29日,12月4日、30日的预备会,并被推举起草会章。这期间,为了使文学研究会更具影响,郑振铎在物色、约请发起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郑振铎与耿、瞿、许本都是新社会小组成员,郑振铎们列名发起人自不待言。
周作人时为北大教授,因其盛名被视作文学研究会的“偶像”。从1920年5月开始,郑振铎就经常与之通信、见面。由周作人又联系上郑振铎的同事朱希祖。郭绍虞时在北大旁听,与郑振铎相识,颇受郑的影响。叶圣陶与郭绍虞是同乡,且从事创作较早,便由郭向郑推荐作为发起人。孙伏园是《晨报》副刊编辑,王统照是曙光社成员,郑振铎常为《晨报》副刊和《曙光》写稿,还参加了曙光社。郑振铎因帮蒋百里编过书,因而相识。沈雁冰那时在上海,约请蒋做发起人,就是由郑振铎写信去联络的。从其郑振铎发起人与郑振铎的关系看,郑振铎在文学研究会的地位自然是众口称道的。郑振铎还邀请鲁迅、郭沫若等人参加发起,却因种种原因未果。
贡献
文学研究会成立后盛行的六、七年时间里,郑振铎一直是和信任。在组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这样几项:一是与其郑振铎发起人一起发展了百余名会员,与沈雁冰共同支持成立了广州分会。二是主编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会刊《文学旬刊》(含其后的周刊)、《星海》,以及1923年后的《小说月报》。三是发起并带头批判“礼拜六派”与“学衡派”,并与创造社有关文艺观点展开论争。四是以该会名义积极投身五卅运动和大革命运动。与此相关,由郑振铎署名或执笔的发刊词、序文、按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发表位置显要。对此,无论是会内还是会外的人都早有评价。在《略叙文学研究会》中,叶圣陶说:“郑振铎是最初的发起人,各方面联络接洽,郑振铎费力最多,成立会上,郑振铎当选为书记干事,以后一直由郑振铎经管会务。”在《“文学研究会”成立时点滴回忆》中,郭绍虞也说:“文学研究会的组织,振铎是核心人物之一。正因为如此,所以后来振铎到上海,文学研究会也就跟着移到上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