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战斗机前舱飞行员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29137506
本馆由[ jackson]创建于2011年10月16日

平常心报道“飞豹”空难

发布时间:2011-10-16 18:18:59      发布人: jackson
飞豹战机意外,确实吸引了国际媒体的眼球,港台媒体的即时报道就不用说了,包括联合早报网等海外中文网站都在第一时间编发、转载国内网站的报道。另外,像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CNN等国际通讯社及权威媒体也都在第一时间发布报道。 我估计,在陕西举行的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可能去现场采访报道的外国记者不多,媒体报道组的国际化程度有限。所以,空难事故的电稿,基本都是这些国际媒体的驻北京记者发出来的,基本没有第一手采访,大量采用新华社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我通读了国际媒体的报道,相对来说最详尽的是法新社电稿,这篇从北京发出的电稿标题是“战机在中国航展上坠毁”,但它也是在引述新华社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内容。与其他国际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法新社注意到新华社与央视最初的说法有出入,央视最初曾报道坠毁的是枭龙战机。而且法新社电稿也对中国这几年的军机坠毁事件进行了总结,包括2006年6月在安徽发生的预警队坠机事件,当时机上40人全部遇难。 我观察,国际媒体报道坠机事件基本还是比较持平的,因为没有第一手采访,他们多是引述中文权威媒体。国际媒体并没有对事件作过度解读,也没有过分渲染,就是把它当年一条突发新闻来处理,和报道一般的航展空难事件没什么两样。 问:为什么国际媒体能达成默契,不跟风炒作这起坠机事件? 答: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一起发生在航展期间的普通空难坠毁事件。我想,国内观众包括其他受众,对空难这么关注,是因为地域接近的原因,而且国内在航展期间发生空难,也确实不多见。但放到国际上,航展空难那就太常见了。用网上流行语夸张一点说,就是“无航展,不空难”。即使是那些最牛最大最上档次的航展,比如法国的巴黎航展,英国的范堡罗国际航展,都有过坠机空难事件,从坠机、撞机到追尾,可以说,各种事故层出不穷。刚才新闻片介绍的美国上月连着两天发生两起航展空难就是最新的例证。为什么航展期间空难事故这么多?中国著名的空军试飞员徐勇凌曾撰文分析,许多参与表演的飞机包括战机,都是进行超低空飞行,一旦操作稍有失误,说时迟那时快,就可能发生意外。 美国航空记者蒂姆·金曾统计,自从2000年以来,美国已经发生了54宗航展空难,比之前十年翻了一番,所以他在文章中抱怨,美国办航展是不是太多了,美国飞机摔不起啊。这说法当然有些夸张,但确实也在提醒全世界:航展有风险,操办要慎重。 虽然办航展难免会发生空难意外,但在中国境内发生的这起悲剧,还是揪住了所有人的心,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机上飞行员的安危。但在空难发生好几个小时后,主办方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只有短短2分钟,媒体与公众普遍感觉不解渴。你对此怎么看? 这是个好问题,这实际上追问的就是面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时,我们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重要信息的发布。《人民日报》之前曾专门有评论提到,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新闻执政”,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事件时代,公开透明逐渐成为执政共识,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各级政府的媒介意识必须要提升。这个要求与呼吁,当然也适用于这次陕西国际航展的主办方。飞豹战机坠毁,已经构成了一个公共事件,全国人民都十分关注,尤其关注飞行员的安全。只要不涉及军事机密,航展主办方应该在第一时间回答公众的提问。 我前面提到,国际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引述的都是央视、新华社等权威报道的对外报道,这非常必要,也非常关键。为什么在战机坠毁之初有两个版本,甚至冤枉了枭龙战机?如果面对突发事件,主管部门失语,新闻机构不跟进,这只会给流言的传播创造空间,而流言传播甚至是演变的结果,必然是谣言四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