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89
本馆由[ 天堂使者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著名作家尹雪曼忆赵家骧

发布时间:2010-03-11 10:48:13      发布人: 天堂使者

认识赵家骧将军是在1950年的冬天。

记不清那一天了,我到台北拜望前上海益世报社长范爭波先生,范先生因为好久没见面,便留我在他府上吃饭。饭后,他接了一个电话后问我说:

“雪曼你见过赵家骧吗?他是你们县的呢”

“没见过”,我说:“不过我老早就知道他;他在东北,云南干的不错。”

“啊,我带你去见他;”范生说着坐下来,“刚才他打来的电话,约我晚上到他家吃水饺;你去吧?

“作不速之客?”

“那有什关系,”范先生说:“小同乡还不好意思吗?”

下午五点多,我果然跟着范先生坐一部三轮车去了。

那时,南京东路还是一片茺凉,路也很糟;我奇怪赵将军为什么选择在这么个是一个 “的地方,寂寞地段”住家。以他那样的赫赫战功,以他样的名望;他住的地方即或不是一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地方也该是一个幽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啊!

然而,当我认识赵将军后,我的想法完全错了。他是那么一个平易可亲,诚恳得令人心折的人;你不可能从他的言谈上或与你的交往里,发现一点虚伪或矫饰。他所说的便是他所想的,他的外表跟他的内心完全一致------因此虽是第一次见面,我便在心里给他下了一个评语说:“真是个河南人啊!”

但是,他有河南人所有的长处:诚恳、刻苦、努力——却没有河南人一般的缺点。大概是十几岁就离家到华北、东北从军的关系吧,从他身上你特别可以体认出那种浓厚的“慷慨悲歌”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正是近年在一些人身上逐渐消失了的——

可惜我的工作地点一直在南部,因此八九月来没有能够经常跟赵将军见面,更无绿向他请教。1957年冬天,他从金门写给我的信,要我多研读“大学”“中庸”。去年五月,我到台北参加文协年会,顺便到南京东路他的府上去拜望一下,没料到他恰巧从金门回来了。

“刘竹舟死了”,真想不到;”他说:“所以我赶回来看看。”

 之后,他告诉我竹舟先生的为人和近年来境遇,并一再为失掉这么个朋友叹息。他留下这那么一大家子,怎么得了——赵将军说:“我得为他孩子们想点办法。”到了第二天下午,我再去看他,他刚午睡起来;对我说:

“我今晚要去给竹舟守灵,不得不先睡一下。”

我不禁替竹舟先生的家属感到无限温暖。

第三天,报上刊出竹舟先生的治丧会决定为他的遗孤募十万元教育基金的消息。然而谁又能想到仅仅三个多月之隔,赵将军也作古了!

我一直到八月二十六日才证实赵将军壮烈成仁的消息。先几天消息很乱,我不敢想信也不能想信;因为他是金门战区仅次於胡琏将军的高级指挥官。但当我怀着无限悲怆的心跑回家,把这个不幸消息带回去后,

我们全家都陷在悲哀里了。

我们是在二十八日赶往台北悼念的。而八月二十三日那天早上,我们一家子还在赵将军府上玩了一上午。赵太太说他们本来要去金门的,只因局紧张了才作罢。

三十日那天,我在报社看见张明大姐;说起赵将军殉职金门的事,她也很悲悼。张大姐跟赵将军是革命实践院的同期同学,她说:

“竹舟大殓的那天,赵将军告诉我也要给竹舟的孩子们独募一万元的教育基金;我说有你这样的好朋友真好,那天我去世了,你可别忘了我的孩子们呀!”

但谁能想到他竟然突然殉职了!

海明威在他的“老人与海”中,借老渔人的口吻说:“一全人的身体可以被毁灭,但他的精神永不会被除数击败!

“是的,赵家骧将军永远活在千万人心中!

                                              尹雪曼简介

                                               (曾率台湾作家代表团来大陸访问)

     尹雪曼原名尹光荣,河南汲县人。西北联合大学毕业,曾赴美国密苏立大学新闻学院研究,获硕士学位。抗战时期在报社任记者,主编过重庆《新蜀夜报》副刊。 1934年,第一篇小说《二憨子3》发表于天津《大公报》塑造了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大学读书时常向重庆报纸投稿,1944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战争与春天》。 
    1949
年到台湾,先任职于航空公司,不久任《香港时报》驻台湾特派员,1950年任台湾《新生报》南部版记者、采访主任。抵台最初几年所作散文收入《小城风味》,所作小说收入《彩虹》、《??岛》。60年代中期写的《海外梦回录》和《留学外记》记述了海外学子的生活,颇得好评。
 
    70
年代以后多从事理论与文学史著作。《尹雪曼少小离家老大回》。19947月号《散文》杂志刊登其散文《母亲是春天》,都表达了他家乡的一往深情。 19934月,尹雪曼应邀率台湾作家代表团来北京探访。近年来,大陆作家先后三次组团访台,都是由他尽心尽力促成的。1994527日《人民日报》刊登对他的专访《责任就在你和我》。文中引用他的原话:“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这个责任就在你我,我们大家,每一个人的肩上。” 19969月,他应邀为卫辉市文学艺术界作学术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激情满怀,充溢着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强烈责任感。著有小说集《战争与春天》、《彩虹》、《苦酒》、《桥》、《伙伴》,散文集《闲话天下》、《多少重楼旧事》,论著《中国文学概论》、《中华民国文艺史》、《现代文学的桃花园》、《中国新文学史论》、《泛论文学与写作》等多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