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守望 悼念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早晨在混混沌沌之中按了闹铃,又辗转了将近20分钟,才慢慢将睡意甩开。我依照着以往的老习惯,打开手机,登陆WAP看新闻。随着新闻的一行一行刷过,我麻木得即将又堕入睡梦之中。但是突然一条新闻映入眼帘:《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去世 。我顿时惊醒。就这样我没穿衣服,裸着坐在床侧,不断思索着,回忆着这本带给我深远影响,让我的青春有真正理念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随后又发短信给李春晓,以确认这本书是她在5年前借给我的。她确认了,还说了一句“杂现在想起来了”。是啊,事隔5年了。青春是经不起时间的打磨的,一打一磨之间,我们都即将步入社会。
我的青春像很多人的青春一样短暂,美好,却又渺小。对我的青春来说,有3样东西在我的青春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这三样东西注定对我的人生也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其一是我初二的语文老师:张巧梅。其二是我初中的同学,包括甄小娇,姜莹,蔺楚婷,李春晓,吕泽星,闫燕安等。最后一样就是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
如果注意我的QQ空间,你们将很随意的发现我的个性签名:人生的麦田就是金色的麦田,而我们就是金色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句话出自我的一篇随笔《金色麦田》。还是初三,在林校租借的教室里,雨下的蒙蒙的,凄凄的,一个星期的雨,仿佛有一年那么长,惨淡的雨声回响在教室里,走廊里。就在正中氛围里,我联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了同样的那个雨天,主人公所作所为。于是我写下了连我都不敢相信的那篇《金色麦田》。在高一的时候我又以随笔的形势将这篇文章进行了文字上的加工修改。时隔多年,虽然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那篇《金色麦田》一直被我认为是我写过的最经典,立意最成熟的文章之一。
一本书能够改变一个人青春的志向?那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我。我还记得在和煦的朝阳下,李春晓将那本并不是很厚的书递给我。之后什么都“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以后,我从顺从而又叛逆逐渐变得理智,相信生命的巧合。无论事情怎样发生,我都试图去理解,去解释。青春不是一朵只朝着阳光绽放的花。他需要冥思:时常的读书,感悟人生。他需要友情:广交朋友,理解他人。他需要爱情:结交对象,共同品悟生命。他需要个性: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想法。他需要奋发:永远不堕落,永远不沉沦。他需要勇气:要能够承担一些东西。他需要激情:充满精力去做一些事情。他需要忍耐:即便不顺意,也要在自己的努力下改变一切。他需要开放:要在主流的观念上,有自己开放的想法。
一切抽烟,喝酒,手淫,泡女朋友,上网包夜并不是不好的行为,要知道青春需要其中的几个才能完美。有和沉溺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分清这两点,青春才更加美好。学习好,乖顺也并不都是好的行为,青春是多彩的,如果只有一条线,那么他谈不上多彩。但是一切的一切,青春的一切,生命的一切,都无法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上进的心,热爱生活的心。心是一个呈像仪,能将生活以自己的意愿呈现出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色泽,将会有着完全不同的效果。
作为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本人,他应该是美国历史上的迷惘一代,但是他写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不是迷惘之作,恰恰相反,这本书指引了多少青少年从迷惘走出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青春,自己手中无悔的青春。
“一本书拥有着永恒的时代力量”,这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感谢你,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因为你,我拥有了最唯美的青春,因为你,很多人有了最唯美的青春。
一路走好
葛润菁
2009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