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焕文-兔毛织物
1929年他迁居上海,在江湾水电路创办农场,种植果树,饲养蜂、鸡及安哥拉毛用兔,进行繁殖推广,同时在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兼课。1932年淞沪战争发生,江湾农场毁于日军炮火,劳动大学也被国民政府勒令停办。战争结束后,他在农场废墟上重新建立中华养蜂场,苦心经营,超过了原来的规模,并举办养蜂训练班,招收学员,边学习,边养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发展中国的养蜂事业作出了贡献。很多学员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毕业后回到各地,成为中国早期从事养蜂事业的骨干力量。在此期间,他还在当时进步文化人士创办的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教,开设养蜂学和养鸡学课程,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
冯焕文也是中国最早引进和饲养良种鹌鹑的专家。当他发现国外饲养蛋用鹌鹑正在兴起,这种鹌鹑生长发育迅速,产蛋量高,在中国很有饲养和推广的价值后,1937年春,他亲赴日本引进种鹑,悉心研究繁殖育种技术,准备在农村中推广。可惜不久即毁于战火。
1937年“八一三”抗日军兴,位于江湾的中华养蜂场正处战火中心,除抢救出一部分种兔之外,房屋与蜂场全部被夷为平地。迨战事西移,他已无力恢复蜂场,经多方设法,将一部分幸免于难的种兔,转移到宜兴家乡繁殖推广。至今苏南宜兴一带农民仍将养长毛兔作为一项副业,就是在冯焕文的倡导下开始的。1938年他将一部分保存的毛用兔与友人合办兔业公司,在上海川沙县农村开办惠农养兔场,继续从事毛兔的育种改良工作;并与纺织厂合作,率先在国内研究试制兔毛织物,开拓兔毛的加工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