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与齐白石两位国画大师的师徒情谊
国家邮政局于今年3月26日发行《李可染作品选》特种邮票1套6枚,六枚邮票分别表现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六幅精品国画:下观瀑布、万山红遍、观画图、放鹤亭、浅塘渡牛图和春雨江南图。这是继1989年9月1日其山水画《细雨漓江》被选入《中国当代美术作品选(一)》邮票之后,第二次成为邮票选题。
李可染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其画作以笔力和积墨见长,且层次分明,对光感的把握有独到之处。而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最大的转折点则莫过于拜齐白石先生为师了。
1946年,时任重庆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的李可染同时收到了两份聘书。一份是母校杭州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聘书。北平是中国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还有李可染素来仰慕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在当时的李可染心中,北平几乎就是一流艺术的代名词,于是他选择了北上。此时正值中年的他,已多次举办画展,获得徐悲鸿、郭沫若、田汉、沈钧儒等名家的广泛好评,在中国画坛已有较高声誉。到北平不久,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心仪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李可染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当时,齐白石正在躺椅上养神,画送到手边,他便顺手接过。起初他还是半躺着看,待看了两张以后,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来,再继续看,齐老眼里放出亮光,身子也随着站了起来,边看边说:“这才是大写意呢。”齐白石晚年有个习惯,认画不认人,看完画以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李可染身上,问:“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应。齐老高兴了,赞许道:“30年前我看到了徐青藤真迹,没想到30年后又看到了你这个年轻人的画。”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其画用笔豪放恣纵,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齐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见他对李可染的赏识。接着,齐老满含深意地说:“但我看你的画像是写草书,我一辈子都想写草书,可我现在还在写正楷……”就这样,二人以画为桥,一下子变得十分亲近。
李可染告辞时,齐老留他吃饭,李可染推辞再三,齐老动了气,对正要迈出门槛的可染大声说:“你走吧!”这时,齐老家人示意,可染你要听齐老的,留下吧。从此,齐白石与李可染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可染对拜师一事非常看重,认为拜师仪式必须郑重其事,所以拖了一段时间。齐白石却等不及了,有一次他问李可染:“你愿不愿拜师?”李可染忙说:“您早就是我的老师了。”齐白石会错了意,心情郁闷,不时地对身边的护士念叨:“李可染这个年轻人,他不会拜我做老师的,他的成就,将来会很高。”这话不久传到李可染的耳中,他急忙去见齐老,解释原因。齐老心直口快,连声说:“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顿开,当天在齐老第三子齐子如的陪同下行弟子礼。齐白石连忙站起,扶李可染起来,高兴之余,眼睛有点湿润,喃喃地说:“你呀,是一个千秋万世的人哪!”此后,李可染便正式成为了齐白石的得意弟子,10年功夫,尽得齐师艺术精髓。
齐白石将晚年收弟子视为人生一大快事,对李可染十分推重。他曾画《五蟹图》送给李可染,上面题句:“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子书画可以横行也。”李可染一幅写意人物《瓜架老人图》,画的是一位老人在瓜架下乘凉打盹,整幅画超脱秀逸,卓尔不群。齐白石看后,连连称赞,题句曰:“可染弟画此幅,作为青藤图可矣。若使青藤老人自为之,恐无此超逸也。”还在《耙草歇牛图》上题:“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八十七岁白石 丁亥。”
而李可染对齐白石也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晚年仍念叨着齐师。他多次提及:“我在齐白石老师家学画10年,主要学他的创作态度和笔墨功夫。”“我从师齐白石,最大的心得是线条不能快。好的线条要完全主动,要完全控制,控制到每一点,达到积点成线的程度。”他学的是齐师的精髓,却不是所画题材,常入齐老画面的虾、蟹之类就很少出现在他的画中。他在画《雨亦奇》时倒是想到齐师的《雨余山》。但齐白石用的是点法,李可染则借用水彩及没骨花卉中的染法,刻画得相当柔和,充分描绘出“如丝如雾湿人衣”的江南细雨。
在李可染先生逝世即将十八周年的日子,借着《李可染作品选》邮票的发行,再去重温他与齐白石老人的那段师徒故事,不禁令人分外动容。两位国画大师的师徒情谊,也成为了一段永不退色的画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