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3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7日

纪念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从艺100周年

发布时间:2010-01-27 08:57:1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马连良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消化与理解,提取各家的神韵,使一腔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不仅演出新编马派剧目时如此,即使一般的老生传统剧目,凡经他演出,也必然呈现出马派的风格。

  马连良严肃对待自己的艺术、精益求精、力图面面俱到。他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彩,决不草率从事,他的流水板、垛板都轻俏灵巧,层次清楚,节奏多变,于闪板、垛板时,气口巧妙。一些传统剧目中的老腔经他化用在自己的唱段中,顿呈异彩,如将《雍凉关》的唱腔移入《借东风》等。

  马连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除不断新编剧目,并将传统剧目增益首尾,成为情节完整的单本戏。马连良的创新除了表现在表演、唱念的不断出新之外,还体现在服装道具及舞台的美化等方面,他设计使用了《甘露寺》中乔玄的改良相貂、缃色蟒,《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花鹤氅,《胭脂宝褶》中永乐帝的箭衣蟒,《临潼山》李渊的龙虎靠与方靠旗等,并推陈出新了髯口“二涛”。马连良还十分精细地注意舞台上色彩的协调,他所用的汉代武梁祠石刻图案,增加了舞台古典美的意境。

  马连良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他以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借东风》、《甘露寺》、《十道本》、《春秋笔》、《四进士》以及其它马派剧目的唱段,几乎被到处传唱,可见马派唱腔动人的艺术魅力。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京剧团为培养接班人招收学员,作为剧团团长的马连良,亲自挑选新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演出工作之外,还教授在校学生《白蟒台》、《审头刺汤》等戏。马连良一生收徒很多,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很多名角在收徒弟和挑配角方面,由于怕他们盖过自己,故而都不选强手、高手来配戏或培养。但马连良的舞台阵容全是精选之才。为此,他创设了一套方法,即签订合同。订了合同,即可安心演戏。有本事的人,谁不乐意?小生叶盛兰还没出科,便被马连良相中。李慕良改行操琴,张君秋崭露头角,袁世海浮出水面,也都即时签下合同。

  来源:中国广播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