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3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7日

马连良-艺术生涯

发布时间:2010-12-16 16:18:2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艰辛的广征博采与不断的舞台实践,使他的表演艺术不断精进。
  他24岁演出《打登州》、《白蟒台》等戏,发出创新光彩被观众誉为独树一帜。
  25岁开始整理改编、演出传统剧目。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
  1930年组成扶风社。翌年与周信芳同台演于天津,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1934年赴武汉演出。1936年为改革京剧征股筹建新新戏院(今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
  1938年获丁果仙所赠《反徐州》剧本,改为《串龙珠》,表现反抗异族压迫,首演于新新戏院。方拟再演,被日伪当局勒令停演。
  1943年被日伪胁迫赴伪满演出,《苏武牧羊》亦遭禁演。因受敌伪压迫,抑郁成疾,新新戏院被迫卖出。抗战胜利后,在北平多次参加义演。
  1946年春,赴上海为宋庆龄主办之儿童福利基金会义演多场。后以赴伪满演出事受诬,返北平病休。
  1947年受诬事得以澄清,在北平义演十余场。同年秋,赴上海,直至1948年春,连续演出四个月。
  1948年冬,由沪赴港演出,因患病滞留于港。
  1951年10月1日,马连良因渴望早日返回内地,谢绝了台湾的约请,秘密乘车至罗湖经深圳到达广州,随即转往武汉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演出,然后北返。
  1952年7月1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毅然返回内地之举受到周恩来的赞扬。
  同年8月建立“马连良京剧团”。先在青岛演出,演期未满即返京主动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演出《四进士》等剧。次年,归国即参加鞍山三大工程建成典礼的庆祝演出。返京后,参加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
  1955年,马连良京剧团与谭富英、裘盛戎之北京市京剧二团合成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次年底,张君秋领衔之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
  此后,该团与中国京剧院合作排演《赤壁之战》,与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人合演《秦香莲》、《赵氏孤儿》、《青霞丹雪》、《官渡之战》、《海瑞罢官》、《状元媒》。
  1961年赵燕侠领衔之燕鸣京剧团并入,他与赵燕侠合演《坐楼杀惜》。
  1962年兼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1963年赴港澳演出近三个月。
  1964年他以64岁高龄参演现代戏《杜鹃山》。
  次年排出《南方来信》,参加华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又排出现代戏《年年有余》。
  “文革”初,马连良因演出《海瑞罢官》遭受迫害,于1966年12月16日逝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