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萐父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17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3日

萧萐父:被褐怀玉,彰扬士风

发布时间:2010-09-14 14:39:4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08年12月30日 10:23:45  来源:新京报



    萧萐父,哲学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享年84岁。主要著作:《明清启蒙学术流变》、《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吹沙集》等。

    你们来这里,应该是想来做学问的,不是想来学当官发财的。如果想学做官发财,我们没有办法教你们,就请赶紧去别的地方。

    今年,继贾植芳、王元化先生在上海辞世之后,9月17日萧萐父先生在武汉溘然长逝,享年84岁。三先生的去世,是中国思想界的重大损失!我之所以把三先生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保存了古代遗风的刚正不阿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每个人的行迹、事业或许都只是沧海一粟、水沤泡沫,但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正是这些有血有肉、有为有守的普通人的集成吗?

    萧萐父1924年1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关切国事民瘼,思考世运国脉。在大学期间,他参加学生进步组织,发起、编辑《珞珈学报》。1947年在武汉大学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时,他任武大学生自治组织的宣传部长,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毕业后,回到成都华阳中学任教,同时并受聘为尊经国学专科学校讲授“欧洲哲学史”。1949年5月入党。1956年进中央党校高级理论班深造。同年,应邀回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1957年正式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文革”期间,萧萐父先生被定为李达“三家村黑帮”,横遭迫害。虽经历被抄家、挨批斗、住“牛棚”,但他矢志不改,在襄阳分校住牛棚放牛劳动改造的日子,他已开始《王夫之》一书的写作、已开始对中国从明清之际到现代思想启蒙之坎坷道路的思索。

    作为知识分子的萧先生,从青年时代开始,追求民主、自由,积极参加过上世纪40年代末的民主运动;一生坎坷,始终关心国家与人类的命运;从反右到“文革”,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既被批判又批判别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曾经目眩神移,迷失自我”;“文革”之后,痛定思痛,反省自己;愈到晚年愈加坚定地以批判与指导现实的公共知识分子而自命。他既继承了儒家以德抗位的传统,又吸纳了西方现代价值;既正面积极地从文化与教育方面推动现代化,又时刻警醒现代化与时髦文化的负面,与权力结构保持距离,具有理性批判的自觉与能力。晚年,他一再呼唤知识分子独立不苟之人格操守的重建,倡导士人风骨,绝不媚俗,并且身体力行。他被褐怀玉,以浩然正气杜绝曲学阿世之风,绝不为了眼前名利地位而摧眉俯身事权贵。萧先生一生教书育人,认真敬业,倾注心力;提携后进,不遗余力。他对学生的教育,把身教与言教结合了起来,重在身教。他强调把道德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放在首位。

    在8月30日的一次聚会中,我们心知萧先生将不久于人世了,大家的神色都很凝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亲口对我说:以萧先生的学养与影响力,本省是对不起他的(按指本省常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压抑萧公)。我说:萧先生属于人类,属于中国,不仅属于他生活与服务了半个多世纪的本省。章先生又说:在一定意义上,像萧先生这样全面的知识人,将成绝响。9月23日,萧师仙逝的头七祭日,在告别仪式前,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慨然叹曰:“萧老师对真理的执著,对人格操守的坚持,对学术自由的追求和对学者尊严的维护,有士大夫的品格,其风范、气度影响了几代知识分子。一代学人逝去,是为学殇。”章先生是萧先生的知音,故用他的评价作结。郭齐勇(学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