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16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3日

程十发-艺术的飞跃

发布时间:2010-01-23 14:46:3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49年后,程十发来到天马山下,感受那里的土地改革运动,回到松江之后,便创作了第一幅年画——《反黑田》。不久,《反黑田》印刷出版了,引起了当时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吕蒙同志的关注,他看出程十发的热情、敏感与才气,便安排其加入了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年画的绘制工作。从此,程十发成了“国家干部”,开始了他美术创作的新天地。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野猪林》,由于是“新手上路”,画出来的人物往往采用中景,每个人都只有半个身体,因此被戏称为"半部《野猪林》。可就在短短的5年内,程十发的人物画造型能力有了飞速的提高,在这段时间里,程十发集中学习了传统线描技法以及欧洲古典版画艺术风格,取古今中外之法而用之。于是,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的连环画佳作——《画皮》诞生了。

  《画皮》是一部彩色连环画,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笔墨的运用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所受过的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以及传统笔墨的再现。"著名人物画家戴敦邦先生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他至今记得《画皮》出版后所引起的轰动:"原来连环画也可以画得这样有趣味!"在戴先生看来,原先的连环画,受"跑马书"的影响,往往采用单线勾勒的办法来表现人物,而《画皮》的出现,不仅大大丰富了连环画的技法,更使得国画的意趣巧妙地融入连环画中。程十发用国画元素表现《聊斋》题材,恰好体现了原著的浪漫气息和深长寓意。无论是懦弱猥琐的书生,还是凶残恶毒的美女,无不形象生动,夸张中不失艺术感染力。"我最欣赏的还是那个宽袍大袖的道士,造型上是那么有趣,用笔简洁,两笔就勾勒了体形,而五官又是如此俏皮可爱。有种说不出的诙谐幽默与悲悯情怀。"著名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还记得当年看到该书时的激动:"我们几个同事甚至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专门开了次研讨会,一张一张分析十发先生的这部作品!"

  《画皮》的成功,只是程十发连环画艺术探索的开始。之后,他又创作了外国题材的《毕加索与和平鸽》,古典题材的《胆剑篇》,现代文学题材的《阿Q正传108图》等等。每一部作品都采用了不一样的绘画手法,无不又新又好,让人们惊叹于其高超的造型艺术与独特的艺术思维。

  1956年下半年,程十发受命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与建设,画院成立后更被聘为专职画师。重拾国画的他借鉴吸收了陈老莲的工笔人物,任伯年的写意人物,吴昌硕的大笔触线条以及诸多民间美术的艺术元素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诸如无锡泥人的造型,唐代陶俑的色彩等等,将大俗大雅熔于一炉。这段时间,程十发创作最多的是政治题材作品:《毛主席来到我们身边》、《歌唱祖国的春天》等等。难能可贵的是,程十发通过自己独具匠心的艺术思考和精湛的艺术笔墨,将原本形式化的政治宣传画表现得生动鲜活,充满趣味。

  程十发艺术的巨大飞跃,是在1957年的云南写生之后。从德宏到西双版纳,从怒江到澜沧江,在孔雀之乡的傣族聚居地,程十发激动地找到了一片艺术创作的新天地。有一天,他看见怒江边开满了鲜红的野花,蓬蓬勃勃充满生意。老乡告诉他,这叫"怒江美人",霎时间,程十发惊叹于这名字与红花竟是如此贴切!从此,"怒江美人"便化作他笔下的云南少女,鲜衣红裙,翩翩起舞,他的画风也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程十发尝试变法的第一幅作品是《小河淌水》:画面中一位傣族少女挑着担子,戴着草帽,提起裙子悠悠过河。人物面部的轮廓线逐渐虚掉了,两腮则用胭脂染红确定框架,线条开始变得有粗有细,粗的一面是阴影,细的一面表现受光,转折枯笔,变化多端。他的线条开始走向自由王国,兼工带写,收放自如,创立了独特的"程家样"。从《泼水节》、《瑞丽江边》、《傣族赶摆》到连环画《菠萝飘香的季节》等等,一发不可收,成为新中国五十年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