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16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3日

黄永年——学术贡献

发布时间:2010-01-23 14:16:5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黄永年先生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其深厚的文献功力,当世学界罕有其匹。他几十年潜心精研,著作等身,在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古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北朝隋唐史及唐代文学、古典诗词小说的著名研究专家,更在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古籍整理等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古文献学学科的一代宗师。

  黄永年先生先后师从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童书业先生,受业名门,学有渊源。他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就引起学界关注,受到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的嘉许。近六十年的生涯里,他笔耕不辍,即使在错划右派期间,仍未放弃学术追求,其间撰写有关唐代经济和碑刻书法的文章,直到“文革”以后才陆续发表。

  1、科研贡献

  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黄永年先生主要从事唐史研究,兼及古典诗词和小说。研究玄武门之变、武周政权及其影响、宦官与禁军、肃代朝政局、泾师之变、二王八司马政局、元和后期党争。弄清楚这些无非是权力之争,而并非如通常所说庶族士族之争。

  黄永年先生在90年代中后期又上溯北齐、北周和杨隋,探讨这一时期的史事。弄清楚北周实较北齐落后而被视为夷狄,周之灭齐惟恃府兵之强实为落后吞灭先进,但府兵缘隋开皇时“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而失去战斗力,文武合一之关陇集团在隋至唐初亦不复存在。其中仍多有与陈寅恪先生旧说之异同之处。

  至于古典文学方面,则写过《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正义》、《长恨歌新解》等文字,并发现了仅存的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点校了《西游证道书》并考知《西游记》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考知《西洋记》金碧峰的本来面目。

  黄永年先生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指导学术研究,抵制所谓“古为今用”之类的庸俗方法,并注重解决历史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诸多研究成果以史料扎实、考证细密、见解精卓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瞩目和推重,他的学术论文多收在已结集出版的《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等著作中。尤其是凝聚他数十年心血研究中古史的力作《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以历史上北朝至中晚唐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事件和制度为重点,进行了系统考察,他以敏锐的历史洞察能力,全面深厚的文献功底,缜密娴熟的考据方法,不仅厘清了诸多千古疑案,大大扩展了对这一时期某些重大史实的深入认识,填补了北朝及隋唐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提出若干独具创见的新观点,代表着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史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风范。

  黄永年先生参与了古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建设,撰写了《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古文献学四讲》、《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和《唐史史料学》等多部著作,享有很高声誉,被中国国内多所著名大学选作教材,为文献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先生还积极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的实践,精心标点校勘《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多种古代典籍,均以质量精良而被视作权威性的版本。

  黄永年先生对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尽力,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二十四史全译》中的《旧唐书全译》与《新唐书全译》;并为《祖国丛书》撰写《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还承担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内《旧唐书》等六种选译,成为该类读物具有典范性的佳作。

  2、教学贡献

  黄永年先生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的创建人,自1979年起招收中国古代史唐史方向硕士生,1982年起又奉部命招收历史文献学硕士生,得其亲传的及门弟子已近百人。

  黄永年先生先后开设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简介、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旧唐书研究、太平广记研究、吴梅村诗研究、隋唐史专题(政治部分)、隋唐史专题(经济文化部分)等课程。

  这些课程和学问都不是当年哪位老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凭黄永年先生多年自学而自行建立体系的。其中撰成教材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唐史史料学》、《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以及包括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的《古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先生授课内容丰富,贯通古今,挥洒纵横,深入浅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所培养的学生,多人已成为学界翘楚,国家栋梁,他所传授的各门学问业已后继有人,他倡导谨严治学的优良传统和朴实学风。

  3、书法篆刻

  陕西篆刻界熙熙攘攘,名人众多,知道黄永年先生的人不多。其实,他却是早就陕西篆刻争得荣誉的人。1987年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书法卷》,作为“一部反映‘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成果及其历程的拔萃本总集”,选录标准谨严,篆刻中国只选百家,陕西仅黄永年、沈锡健、赵熊、方磊四人入选。四人中除赵熊外三人在陕西都少为人知。

  陕西篆刻以“做作古怪”为基本面貌,陕西篆刻有黄永年先生功力学养的人,少之又少。黄永年先生的印,两个特点:其一,粗看没有受三秦大地的地气弥漫,呈现荒蛮之势,细看也没有剑拨弩张的匪气,安静受用。其二,反复赏玩,能感觉作者的温润仁厚之心,干净整洁的品性。

  《曹伯庸印》,(曹伯庸是陕西的书法名家,也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这方印和曹先生的书法风格和为人最贴切的,就是有棱角但是不伤人。

  《陈泽秦印》,(陈泽秦,字少默,也是陕西的书法大家,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诗文词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尤擅长于古籍善本、文物、字画的鉴定。其书法艺术风格格调高古,形拙神秀。他对隶书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最终奠定了其隶书风格在中国书法事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成为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师。)和陈老的书法很般配,陈老的字斜仄飘忽洒脱,而这方印稳重,有分量!

  《黄永年印存》一书由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本书收入作者印存和作者对篆刻艺术的理解两部分内容。印存部分多为作者为朋友所刻的私印和私用印。篆刻艺术部分为作者的一份讲稿,能够提高读者对篆刻艺术的认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