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谊
“法不弘,则不明”,印顺导师主张佛法不可不讲,不可不弘,他说:
从佛法在世间来说,道由人弘,因佛的证觉而方便开显出来,因历代祖师的弘扬而延续下来。佛法要人来弘扬,有人来弘扬,佛法才能成为现实人间的宗教,才能实现利人济世的佛法。……从住持佛法来说,惟有发扬佛法真义,安定人心,发展人性,高扬人德,完成人格,才能实现佛法救世的妙用。8
印顺导师以弘宣法要为职志,这与传统出家人应经忏、卖素斋、供莲位为事业是截然不同的。
印顺导师应机游化,足迹遍及全国与东南亚,而台湾之法缘尤深。他历任各大佛寺与学院之导师、住持、教授;尤勤于著述,所撰《妙云集》等书,人挟一册,以为瑰宝。林下讲学弘化数十年不为倦,所到之处,少长相随,班荆并座,造成轰动。即如现在九五嵩龄,仍据榻讲论,谆谆亹亹,备受缁素和信众之尊礼。
可以说,印顺导师自少壮以至年老,自寺居以至四方,无一日不著述讲学,无一事不弘法显教,这种教育精神是中外教育史之所罕见。此处仅能素描教育家印顺导师其画像之轮廓。
思想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黑格尔在〈历史之地理的基础〉文中指出了高地使人养成好客与劫掠两种极端,海岸鼓励人类从事商业和航海冒险,而平原流域则铸就人们趋向平稳、和谐的心理习惯。9基本上,生存在一定地理环境当中的人们的心理倾向、文化性格,多多少少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林语堂的观察,居住于东南地区的人,“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他们是“出色的文学家”。10盖东南沿海地区,有沃野、水泽、山林之饶,风俗澄清,自晋室南迁,儒学积层进一步加厚,故民风颇慕文学,时有斐然。印顺导师的故乡──浙江海宁,即属于这地区。
印顺导师在平原广、水域多、人口集中、文化发达的地理环境中生活著、实践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变革、灵活、内省等心理性格,表现出注重内向反思、强调意识觉醒的思想特质。
民国十九年,印顺导师拜师清念和尚,并受戒于圆瑛老和尚,旋入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深造。由于他学行俱优,对佛典的契悟极为敏锐,得到副院长大醒法师之器重,介往鼓山涌泉佛学院任教。这期间,他一面教课,一面钻研经典与古代论师的独特思想,扎下佛学根柢。
不久,大醒法师又召印顺导师回闽南佛学院为僧众开授《十二门论》。11惟印顺导师自审学未曾到手,切不可怠堕傲慢,而应虚心地继续学习。他为“自求充实”,12毅然离开闽院,住进普陀山慧济寺阅藏楼,深入经藏,共历三年。期间曾抽身赴武昌佛学院,广阅三论宗疏,植基了雄厚的佛学造诣;并初谒太虚大师,颇得力于大师的“人生佛教”。旋在太虚大师力邀下,再度回闽院,讲授“三论宗义”,指导三论之研究者。
我国对日抗战的八年中,到处兵燹,印顺导师同友人避难后方,曾于途中应汉口佛教正信会之请,宣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后落脚四川重庆汉藏教理院。期间得到法尊法师的教益,从此对密乘有进一层的了解。
印顺导师在汉藏教理院深究《印度佛教史》、《密宗道次第广论》诸译书,治学范围突破三论,诸宗经论无不殚精钻研,体悟甚深。他并在院中宣讲《摄大乘论》、《阿含经》等,听者法喜充满。此外,受聘主持合江法王学院教事,主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观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及大乘佛教理论。这八年,虽然颠沛流离,山栖木食,景况艰难,但从学者众,演培、妙钦、文慧、续明、光宗等都是这时期的得意门生。印顺导师斋讲不辍,著述尤勤,《唯识学探源》即作于此期。
民国三十六年,印顺导师返华东,开始于奉化雪窦寺编纂《太虚大师全书》,暇余应寺主大醒上人之请,每日午后宣讲《心经》,接著又讲《中观今论》。13由于印顺导师博通经论,对于空宗深义有独到发挥,能洞察佛陀本怀而直探龙树真髓,又擅讲授之法,引证比喻,横发直指,俄顷之间,能令听者心地开明,当下便有受用。因此,班辈、戒腊都在印顺导师之上的大醒上人竟改以“同门师弟”身分,带领徒众“恭恭敬敬”地聆听印顺导师的讲课。这可见师友、学生对他之尊礼。
翌年,印顺导师筹办西湖佛教图书馆,提供僧众深研佛法的场所。越一年,又建立“大觉讲社”于厦门,编写《佛法概论》作为教本,斋讲半载。旋因国共内战,战云密布,局势危急,被迫迁徙香港。
移住香港凡三年,先于东莲觉苑宣讲《中观论》,次于梅修精舍讲《大乘起信论》,再假净业林讲《胜鬘经》、《净土新论》、《人间佛教》,又假鹿野苑讲《宝积经》。四方学者辏集,连数月不为倦。
民国四十一年秋,被推为我国代表,赴日本东京出席世界佛教大会。回台后,获聘担任台北首刹善导寺导师,并应基隆佛教讲堂之请,抵雨都讲法数日。次年在善导寺先后主讲《瑜伽论真实义品》、《妙慧童女经》、《药师经》等,听者踊跃,经诵济济而洋洋。印顺导师在善导寺主持坛坫,如水赴壑,其以义理倡率,始终没有领导念佛,令人耳目一新。
这期间,印顺导师大作《中观今论》、《般若波罗蜜心经讲记》、《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性空学探源》、《大乘是佛说论》、《胜鬘经讲记》等先后在香港出版发行。其中《中观今论》由日本学者牛场真玄局部译为日文,向东瀛学术界推介。
同年四月,著手创办新竹福严精舍,成为一所独立的佛学讲社。印顺导师称它为“典型的学园”。14印顺导师勉励诸生:“多闻熏习,务使明达佛义。”15他定期为学僧专题宣讲,《中观今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学佛之根本意趣》、《菩提心的修学次第》等都是主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印顺导师讲学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僧众、居士纷纷闻名而来、接踵于途,仁俊、悟一、常觉、唯慈、印海、妙峰、幻生、果宗等是此期入贽弟子。开办不久,海内云附景从,至不能容,乃增建房舍,以应四方学僧翕从麇集之需。福严呈现出一方书声琅琅、灯火熠熠、切磋争鸣、师铎悠扬的杏坛圣地。
民国四十三年杪,印顺导师应性愿老法师之请,首度赴菲律宾弘法,首于马尼拉华藏寺开讲,翕来听者成百上千,造成轰动。翌年二月,转大乘信愿寺说法七天,“听众踊跃,开菲岛佛教说法未曾有之盛况。”16再趋居士林连讲七天。四月,在当地多位居士社团领袖的陪侍下,抵宿雾,于中国中学说法三天,会集者多达千人。接著,于三民电台透过电波对全菲讲说法要三次,使佛法推播得更深远。月底,转往古糱猫岛,在国民党古岛支部礼堂说法二天。至此,印顺导师在菲弘法历时数月,闻法者不胜其数。受沐浴之信众,感召之余,乃共同发起创办普贤学校,有计画、有组织地修习、阐扬佛法。
民国四十六年,印顺导师应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之推选,赴泰国曼谷出席纪念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年大会,随机在中国旅泰佛教侨团龙华社宣讲佛法。返国后,席不暇暖,即刻创办女众佛学院于新竹,使女众佛学教育迈向新纪元。
隔年夏,印顺导师二度应邀至菲弘法;返国后,又在善导寺连讲五日。十月,筹建台北慧日讲堂,以讲经说法为旨趣,一改传统佛教念佛、应忏、卖斋、度亡的角色,代之以辨法、明义、晰理、度生的佛教。印顺导师驻锡期间,为众信徒讲授《妙法莲华经》、《五戒之原理及其实践》、《大宝积经》、《维摩诘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往生净土论》、《辨法法性论》、《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颂》等。印顺导师强调:“佛子当以佛法义理相交”,17勉佛弟子修证佛法,不可执象。此外,慧日讲堂还定期办理佛学讲座,广邀佛教缁素大德各就专长领域发挥,讲者与听者彼此问答讨论,共振互发。在印顺导师的带领下,慧日讲堂成为一名副其实的“讲堂”。
民国四十八年三月,三度赴菲弘法。七月,由菲至港,分别在香港的正觉莲社、中华佛教图书馆、华雨精舍等处说法。回国后,又先后在政治大学及教育部演讲。隔年,四度赴菲弘法,并促成马尼拉能仁学校之成立。返台不久,又应聘至中国石油公司讲《楞伽经》,每周三次。印顺导师图示纲要,析理判教,次第讲解,条贯理畅,听众喁喁向风。
民国五十年,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邀请印顺导师为该所研究生介绍佛法对“心”之心理学及哲学上之意义,每周开讲一次,连五周而毕。民国五十二年四月,应台南佛教支会之请,于台南社教馆作连续七天之说法。讲毕,又抵高雄宏法寺,再讲法要七日。其后,再莅嘉义佛教会馆讲法五日。台南、高雄、嘉义三地之听众,每日均在三百人以上,这是“南部弘法讲筵之盛,为历年来所仅见。”18此外,在嘉义时,还兼程至监狱说法,让囹圄中的罪囚也有听闻正法的机会。
民国五十三年三月,展开“环岛开讲”。首站宜兰(念佛会),次至罗东(当地念佛会与白莲寺),三迄花莲(东净寺与慈济院),四抵台东(海山寺),五莅屏东(东山佛学院),六达高雄美浓(璎珞关房)。印顺导师路沿途聚讲,随处讲学弘法,闻者悦服。印顺导师这种沿途聚讲的方式,已经超越了传统丛林式的佛学院。他四处宣传佛法,这对于那些整日正襟危坐,闭门修养的和尚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
民国五十四年五月,印顺导师获聘为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教授,开授《佛学概论》及《般若学》,凡一年。六月,至台中慈明寺宣弘法要。印顺导师不管是在大学或是在佛寺,不管是微谈或是剧论,总能启以机钥,提醒聋瞆,振觉世之金声,扫迷途之榛棘,听者靡不心开目明,霍然如旅得归,如梏得脱。
民国五十八年二月,应新加坡佛教总会之请,在星洲维多利亚大会堂讲《佛教是救世之仁》,听众达千人。后又转弥陀学校说法。三月,赴马来西亚访问,在槟城三慧讲堂宣讲《心经》,一连六天,坐无虚席。随即又到怡保、麻六甲、巴生、金马仑等地讲法。合计此次印顺导师在马来西亚共弘法三周,广结法缘,所到之处,莫不掀起讲学弘法热潮。四月底,离星往香港,又在那里弘法两周。
民国六十六年十月,印顺导师时年七十二,仍不辞辛劳再次应邀至星马宣弘法要,分别在吉隆坡鹤鸣寺及新加坡居士林阐扬正法。兹将印顺导师数十年来随处游讲的弘化范围与地名,绘为“印顺导师讲学弘法踪迹图”(详次页),由图可见其教化之宏敷。
此后,印顺导师由于年老力衰,加以多年宿疾缠身,又历经数次开刀治疗,身体虚弱,实在不容许他再出外讲学弘法,不过仍据榻讲论,诲人不倦。四方之欲问法辨惑者,相率翕从、程门立雪。证严、传道、昭慧、宏印、厚观、性广、杨郁文、杨惠南等可说都是这后期的门人及私淑弟子中的佼佼者。
综观上述,印顺导师德学迈众,为法弘宣,声誉宇内。他七十年来,汲汲讲学弘法,周流天下,沿途聚讲,应机游化,这种到处弘法、讲经、解惑之精神,与至圣先师孔子“辙环天下”讲学明道有共通之处。说他是当代伟大教育家并不为过。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