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好人一路好走——追忆郭荣昌同志
(作者:陈一珠)13日晚,接到省政协一位老同事的电话,告诉我,郭荣昌同志走了。很震惊。想到他和伍姨两周前还答应我,待他感冒好了,我们几位当年的老同事一起聚一聚。中秋马上到了,他却走了,眼泪不禁悄然而下。
郭荣昌同志,从年龄上说,是我的父辈;从工作上说,是我的领导;从做人做事上说,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在省政协10年,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人的善良忠厚,是他处事的民主宽容,是他对农民深厚的感情。
他经常说,我们农民怎么样怎么样,宛然他来自农民。其实,作为一名外轮海员的子弟,从美丽的鼓浪屿到香港,从香港达德学院到广州南方大学,参加革命的时候,他的身份就是一名青年学生。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他从四会的农村工作队做起,他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离不开农民和农业。在晚年的一篇自述中,他曾深情地说,他长期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走遍了南粤的山山水水,广大农民是他的良师益友。他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离不开广大农民对他的支持与帮助。他担任省委领导后,很多当年的农民朋友都可以成为他家里的座上宾。90年代中,省有关部门推动生猪集中屠宰,边远地区的农民觉得很不方便,直接给他写信反映困难。他马上组织有关的政协委员写提案,并约见省政府有关领导研究妥善解决的办法。有一年,在粤全国政协委员到罗定视察,他自己抽空去一个地处偏远深山的老区考察水电站的建设,为了解决这个地方农民群众的用电用水和脱贫,他找有关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并请一位他当年任罗定县委书记时的老部下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那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离休的县级老干部,他不负重托,一年有大半时间蹲在位处深山的水利工地,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艰苦奋斗,用不多的钱,完成了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水电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用电用水问题,还带来一定的经济受益。他去看望那位老同志,看到那位老同志又黑又瘦、不辞辛劳的样子,非常感动。回来就对我说,赶快派人去采访这位老同志,好好宣传一下这样的老共产党员。在担任省政协主席期间,农民农业农村,始终是他关注的重点议题。在任内,通过重点提案的督办,他推动了全省公益林补贴问题的解决;对雷州半岛的治旱,组织了多次大型调研活动并召开了两次专题协商会,给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新丰江水库的保护和利用,也多次组织调研和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大家都知道,他为人温和忠厚,但他容不得别人瞧不起农民、瞧不起劳动人民。我见过他一次发火,可以说是雷霆般的发火,是气得手都发颤、眼睛瞪得牛大的那种,挺吓人的。事由就是一位年轻同志说了一句大概意思是劳动者卑贱的话,他把这上升到人的思想品质来看待,很生气,很较真。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民是最善良的,你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对你好十分。他经常谈起当年的“三同户”对他是多么好,虽然他到省里工作已经30多年,但他惦挂得最多的还是当年和他一起艰苦奋斗的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他曾经说过,他是“解放牌”干部,一生小心谨慎,但如果誰要做不利于农民的事情,他就不怕得罪人。
担任省政协主席10年,他的民主作风,他的宽容待人,曾赢得很多委员的赞扬。他能够听取不同意见。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委员来自30多个界别,很多是本行业的领头人。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有时候会出现出席率不够高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要求政协办公厅草拟一个规定,对经常缺席会议的委员有一个纪律处理。草案出来以后,有些委员提出不同意见。时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的肖耀堂同志说,政协是一个民主团结的大家庭,人才荟萃,委员多是本单位的骨干,其工作的管理权更多掌握在所在单位而不是政协,提高会议和活动的出席率固然重要,但我们的政协委员还没有实行专职化,他们参加政协的会议和活动有时与本单位的工作在时间上发生冲突,政协组织一方面要和委员所在单位做好沟通,会议提前通知,以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同时通知委员的单位,以争取其单位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委员的参会和活动多一点理解,不能像管理小学生一样管理我们的委员,而是根据委员的特点安排好我们的会议和活动。要变“硬”管理为“软”管理。郭荣昌同志采纳了这些意见,提出了每位委员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提案,写一份信息,积极联系本单位和本界别的群众,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诉求,真正成为本界别人士联系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对一些确实较少参加会议和政协活动的委员,可以定期给他们发一个函,给他们提一个醒。要注意政协组织的工作形式和工作特点与党政机关有一定的差异性,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好职能。他宽容待人。记得有一次,对一位研究生的转正问题,他和我们几位机关领导的意见不一致。他要求我们按照他的意见提出一个处理意见,当他知道机关几位领导开会研究的结果还是和他的不同的时候,很生气,把前去汇报的李国泰秘书长和我批了一顿,语气很重。我那时年轻气盛,受不了委屈,当场就和他顶撞了几句。后来在国泰秘书长的耐心解释后,他虽然生气,但还是采纳了我们的意见。事后,我觉得顶撞老领导,心中难免有一点后怕。在不久后的一次会议用餐的时候,他敬酒敬到我这一桌,专门和我说起这件事,语重心长地说,你太直率了,这是优点但也是缺点,了解你的人会理解你,不了解你的人也许会记恨你,不利于将来的工作。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我42岁到省委工作,一路就是这样走来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他的宽容秉性,特别是对一个直接顶撞过他的年轻干部,其实就是树立了一根做人的标杆。
他乐于帮助别人。一位在粤全国政协委员因肺部感染昏迷不醒,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他刚出差回来,得知情况后,马上带上机关分管领导到医院看望。大家都以为这位委员不行了,她的亲人也从各地赶了回来。郭荣昌同志到达医院,直接向医生了解情况,得知情况危急,他在医院马上打电话给当时还在国外出差的林院长,请他想办法联系钟南山教授一起会诊。然后,他又直接给当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钟南山教授电话,请求他全力抢救。通过会诊和治疗,那位委员转危为安,后来恢复得很好。但当他听说那位委员在多次感谢省政府拨了巨款抢救她,而没有提及林院长和钟教授的时候,他有看法。他说,钱固然重要,但没有这两位专家的帮助也是不行的,我要提醒提醒她。他关心爱护干部。机关一位干部因为某些原因,本来马上要赴美参加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的计划给搁置。他当时还在汕头出差,那位同志打电话给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他立即给党组的其他领导打电话,要求做好争取工作。后来,这位同志顺利完成了学业。对此,有些同志不理解。面对一些疑问,他说,一个干部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组织上拉他一把,他就上去了;推开不管,他可能就趴下了。组织培养一位干部不容易,关键时候帮一把,就会成就一名干部。为了用好经过出国培训的几批干部,他多次向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把这些干部放到更重要的部门使用。他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他经常说,年轻干部要争取机会到基层工作,到基层锻炼自己。他自己来自于基层,他认为基层特别是艰苦地方能培养人,锻炼人。他希望年轻干部能深入基层,经风雨见世面,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郭荣昌同志走得太突然了。我以为他就是普通的感冒,没想到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我去看望伍姨,见到我,她说,我们还说过几天一起吃饭呢,没想到。。。。。。我眼泪难禁,任它夺眶而出。10年的岁月,10年的教诲。他人走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伤感,还应该有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能够追忆,能够怀念。
如果真的有在天之灵,郭荣昌同志,请接受我真诚的敬意————好人一路好走!
2008年9月15日晚写于羊城
(作者曾任:广东省政协8、9届政协委员、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