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黄花分外香----------父亲抗战之军事剪影(一)
我的父亲郭维屏,1914年农历正月23日生人,祖籍山西文水,曾用名郭屏、刘平,1934年7月,在太原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1937年后,任牺盟会军政训练班第七队(七连)学员、静乐县特派员、神池县特派员兼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支队长、阳曲县特派员。1940年1月,任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历任晋绥六专署民教科长、公安局代局长、局长,中共晋绥分局党校学员,文水县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再次参加中共晋绥分局党校学习,参加临汾土地改革。建国后任太原钢铁厂(公司)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宣传部长(未到任),(太原)国营第743厂计划处长,(哈尔滨)国营第423厂党委第一书记,哈尔滨市太平区区委书记(兼),(哈尔滨)国营第349厂党委书记。曾参加1962年1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七年摧残迫害。恢复工作后又任(哈尔滨)国营第423厂党委副书记、书记,(太原)国营第743厂顾问,1982年12月离职休养。1990年8月31病逝山西太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薄一波、康世恩,国家兵器工业总公司(原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以及李力安、任仲夷、李立功、郭钦安等同志发唁电、送花圈表示哀悼。
郭维屏一生历尽坎坷,跌宕起伏,历经战争生死考验,饱受各种摧残打击,遭受陷害与不公正待遇,对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追求社会各阶层自由、公平、正义,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对共产主义和“天下为公”信念坚信不移。 一心一意干革命,舍生忘死为人民,始终奋战在最危险、最艰苦的斗争第一线。不怕苦、不怕死、不弄权、不谋私、不争功、不害人、不牟官、不贪财;侠肝义胆,与人友善,光明磊落,公正不阿,服从大局,遵守纪律,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殚精竭虑,报效祖国。
郭维屏在太原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学习期间,由同班好友武永祥(武荣玺,1940年牺牲)介绍,1934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国革命进入最低潮,中共被“左”倾领导把持,推行极“左”冒险主义,使白区革命力量损失几近百分之百,苏区根据地损失百分之九十,中央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郭维屏在中国革命最黑暗、最低潮,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冒着随时砍头牺牲,随时身陷囹圄,毅然加入弱小在野的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初始在太原做地下工作,两次被阎锡山当局拘捕座监,出狱后,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进行革命武装抗日斗争。
无论身陷旧政权囹圄, 还是参加阎锡山统治下牺盟会,都隐蔽党员身份,保守党的秘密,接受党组织单线领导。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合法作用,组织宣传发动民众,率领民众武装抗日,进行中华民族大救亡。
郭维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经历中国现代史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斗争考验,终于迎来新中国建立诞生。
1938年3月,郭维屏在山西神池县虎北村清陽嶺,率领牺盟会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配合八路军120师主力张(宗逊)358旅打阻击战,参加抗战史著名的晋西北“虎北战斗”,面对疯狂残暴的日寇侵略者,进行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直接打击进犯晋西北的日本侵略者,近距离经受日军炮火严峻考验。
期间,晋西北地区环境凶险恶劣,敌我力量相互交织,犬牙交错,拉锯不断,郭维屏数次遇险又化险为夷,战斗负伤得不到有效医治,右臂终身致残。他能活到新中国建立,有幸参加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建设,参加国家国防重点军工企业生产发展,相比牺牲战友们也是不幸之万幸。
郭维屏经历,或许不那么惊天地泣鬼神,或许不那么英勇壮烈震撼,或许在中国现代史够不上最平凡的一页,但在他的同伴、同乡、同学、战友、同事之中,他经历的凶险艰难困苦,却是独特仅有,或是为数极少者之一。与同期革命在后方领导机关工作的战友相比,与革命经历相似但牺牲的先烈相比,他是幸运者,毕竟活了下来。期间,不仅应对日寇、伪军的“扫荡”,还要防备“友军”、汉奸、土匪的偷袭。最使人悲催不解的是:尽管敌情纷纭复杂,尽管形势诡异多变,尽管战斗警报时刻不断,尽管生存环境恶劣凶险,却还要遭受党内极左“小人”的暗箭陷害,或许这也是东方文化在吕梁山脉才能开出如此“奇葩”。
历尽沧桑,初心不改。郭维屏为实现心中理想,为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践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舍生忘死,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怨无悔,始终不渝。按中央规定,他是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接受根据地供给制的老红军同志。
一、参加牺盟会军政训练班
1931年日本发动9.18侵略事变,东北军一枪未放,全面退入关内。东三省流亡学生同全国大多数爱国青年一样,都处在爱国报国无门,抵御日寇侵略却无从报效,群情激奋,义愤填膺。 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在太原成立。当人们从报纸或其他各种渠道获悉,山西有牺盟会要组织抗日,无疑在全国点燃一盏抗日明灯。各地爱国青年,东三省流亡学生,全国各大、中学在校学生,数千人涌向山西,来到太原,要求参加牺盟会组织。山西的105县,绥远(内蒙古)部分区域,全部成立牺盟会组织,参加民众有百万人之多.
牺盟会组织开始是阎锡山领导的抗日群众团体,后经中共中央与阎锡山磋商,要建立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共同抗击日寇。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山西籍共产党人薄一波应阎锡山邀请,由北平回太原主持牺盟会日常工作。此后,牺盟会总部各级领导绝大多数都由共产党员担任,牺盟会下属其他组织团体,共产党员也占很大部分。现实中,薄一波把牺盟会变成中共中央北方局直接领导下,具有民族革命大联盟式统一战线的抗日群众团体,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区域性革命进步组织。
1936年10月,根据党的指示,牺盟会在取得阎锡山同意支持下,在太原市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举办军政训练班。经考试,对成绩优秀者选拔进入军政训练班。军政训练班成员来自全国22个省、市,其中尤以北平、天津、东北、上海、武汉和山西、河南人数最多。
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干部团的建立,是牺盟会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为抗战筹备骨干,为建立山西新军储备力量。
军政训练班在郭维屏母校-----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又称太原国民师范学校,简称国师)对面。军政训练班初始是军事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第七连(俗称七队),有(学员)队员一百二十余人。七连(七队)是军政训练班十二个连中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精英骨干。后来的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也在这里进行组织培训。
郭维屏进入军政训练班,被编在七连(七队)三班。(连长)队长由牺盟总会和军政训练班实际负责人薄一波兼任,指导员是雷任民,工作员有戎子和(戎伍胜)、张国声,同期学员还有:周仲英、徐荣、吕调元、史怀壁、岳维藩、郑依平、王焕光、杨业澎、苏谦益、郭钦安等。
各连(队)每天进行三小时步兵操典军事训练。第一月训练整队基本动作,进行跪、卧等徒手动作,讲授地形、射击、典范令、马术等军事基础知识,学习讨论时事政治形势。第二月每人发一身灰(色)军装,一只崭新六五式步枪,进行各种枪法基本功训练,又进行战斗战术训练。外出训练基本从太原城北(门)出发,从城南(门)进城;有时从城南(门)出发,从城北(门)进城。训练经过太原最繁华地区桥头街、柳巷、上肖墙、坝陵桥,周围群众驻足观看甚多,不断掌声赞叹。基础训练结束,出操到太原城外旷野地带,继续实战战术训练射击。
除军事训练,每天有三个小时政治课学习,主要由薄一波、戎子和、李力果等讲述政治理论。内容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暴行,呼吁警惕中国面临亡国亡种危险,抨击蒋介石“先安内而后攘外”政策,宣传牺盟会纲领、方针、政策,宣传共产党统一战线,宣传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等。学习后,以班为单位开会讨论活动,有时组织学员到太原附近县、村进行化装讲演,演出活报剧等,宣传民众共同抗日牺牲救国。也穿插讲些阎锡山倡导规定的“按劳分配”、“物产证券”、“土地村公有”等必修课程,应付阎锡山检查。
总体学习内容,军、政训练课程各占一半,学习时间没有严格规定,一切服从需要,作息时间都不固定。“七.七”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共领导周恩来、刘少奇、徐向前、萧克、程子华、彭雪峰等,都曾在此做报告。
军政训练班学员,数量上进步势力占绝对优势,但统一战线形成有各类人员参加的训练班,人员构成很复杂。其中,既有中共派出的政工人员,也有阎锡山派来旧军军官;既有大批要求抗日革命的进步青年、“民先”队员和共产党员,也有少数只想升官发财、混饭吃的旧思想人员;还有一些阎锡山安插进来的“坐探”和蒋介石组织打进来卧底的蓝衣社特务。人员组成复杂,斗争一直尖锐激烈。
军政训练班主要骨干学员,有的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有的在基层做过各种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也有来自太原及其他省、市刚从监狱释放出来的共产党员和“红小鬼”,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来的部分党员骨干。
郭维屏是太原陆军监狱刚释放的省立国民师范学生(秘密党员),也是牺盟会军政训练班公开招考第一批学员。形势发展变化,学习训练提前结业,郭维屏被派到晋西北地区静乐县,担任静乐县牺盟会首任特派员。
牺盟会军政训练班第七连(七队)一班合影
二、初建自卫军游击队
1937年5月,郭维屏来到晋西北静乐县。下派静乐赴任之前,牺盟总会发给每个特派员一张小卡片,卡片面写有阎锡山的代号与化名,每一张代号化名都不相同,卡片上写有特派员的真实姓名。这是阎锡山授予牺盟会特派员“可以监督县长和县政府工作”的“尚方宝剑”。是抗战初期阎锡山整顿吏治,摒弃官场弊端陋习,打通信息渠道堵塞,确保政令畅通的重大举措,更是阎锡山举办牺盟会军政训练班、特派员训练班,培养山西“新生力量”的原始初衷。这也是牺盟会有别于以后陆续成立的其他团体:战动会(动委会)、公道团、精建会(同志会)等最显著、最重要区别。只有牺盟会特派员才能与阎锡山有直接联系的特殊通道。牺盟总会要求,如有重大事情,特派员可以向阎锡山本人直接写报告,可以揭发山西任何人,特派员只要按卡片上化名代号,将信件寄到太原绥靖公署,阎锡山就能直接收到报告。郭维屏就是这样只身来到晋西北静乐县。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南侵,9月下旬,攻破雁门关等要隘,先头部队抵达繁峙,阎锡山布置部队在忻口与日军会战。忻口战役激战二十多天,战线长达数十里,战斗相当激烈残酷。这是日寇“七.七”侵华事变以来,华北战场的日、中双方集中兵力最多,组织规模最大,战斗进行最激烈的战役。战斗虽然歼敌万余人,但战役最终失败。山西震惊,华北震惊,中国震惊。
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红军被改编成八路军,1937年8月底,全部开赴山西前线抗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要求八路军开展游击战,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也连发五个电报提出要搞游击战争。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山西省委,继续搞好和阎锡山的统战关系,在山西形成形成以八路军为主力,牺盟会决死队参加,组织数百万人参加的游击战争,承担起以游击战争为主的华北抗战。壮大八路军,扩建新军,改造旧军,发展各地人民武装自卫队(游击队),是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9月初,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训主任(政委)朱辉照带队,率领团供给(后勤)部长刘达仁,营教导员彭德大、李建良等共五十余人组成八路军工作团,来到晋西北静乐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国民政府蒋介石不允许八路军设政治委员,只能按国民政府军队统一编制设政训主任。朱辉照主任(政委)一到静乐,就主动联系县牺盟会,紧紧依托县牺盟会,宣传民众发动民众,扩大八路军队伍,开展广泛的人民战争游击战,协助牺盟会维持地方治安秩序。
10月底,中央军、晋绥军各部队从忻口前线陆续后撤,众多溃败的军队途经静乐县。曾任军政训练班七队(七连)指导员雷任民也率队来到静乐,雷任民此时担任山西新军决死四纵队纵队长,从忻口前线撤退途经静乐。雷任民见到郭维屏,询问静乐县宣传动员和扩军情况,介绍了忻口前线战斗激烈与溃败,谈到山西未来局势走向,嘱咐郭维屏现在形势变化很快,估计不会太长时间,静乐县也将变成前线,望你们早做准备,尽快发展地方武装,组建自卫军游击队,并留下100支步枪,让郭维屏发展壮大牺盟会组织,组建静乐县自卫军游击队。
郭维屏把雷任民纵队长留下100支枪的情况向朱辉照作了汇报。朱辉照向郭维屏谈到八路军现实情况:此时的八路军正积极扩充军队,新扩充的八路军部队,国民政府既不给番号粮饷,也不发给枪支弹药补给,阎锡山对八路军既用又防,对八路军进驻山西怀有戒心疑虑。一方面,他让八路军上前线与日寇厮杀战斗,替他保卫山西领土;另一方面,又担心八路军发展太快,挤占他的势力地盘,阎锡山只对国民政府花名册有编制、番号的八路军部队发放粮饷和补充枪支弹药。120师扩军后,制约部队发展最大困难是粮饷武器。粮饷问题你们牺盟会能筹集,但枪支弹药确实无法解决,擅长拉队伍打硬仗的贺龙师长也为此忧心如焚。这回好了,有这100支枪,我们可就好办多了,120师正缺少枪支弹药,组织地方人民武装自卫队也缺少枪支,借用这100支枪来做本钱,以静乐县牺盟会名义维持地方治安,八路军派些精干人员参加,共同组建静乐县抗日自卫军(不久即改称游击队)。郭维屏觉得能帮助八路军扩军,又建立了静乐县自卫军(游击队),共同抗日,保境安民,是件大好事,八路军有实际作战经验,有他们参加当然最好,而且牺盟总会也要求各地成立自卫军(游击队),马上答应共同组建静乐县抗日自卫军(游击队)。
经研究,静乐县自卫军(游击队)以牺盟会名义组建,郭维屏作为牺盟会特派员是当然的总负责,担任自卫军(游击大队)(总)大队长。下面具体主要安排:城关一区自卫军(游击中队),由供给(后勤)部长刘达仁负责;娄烦二区自卫军(游击中队),由教导员彭德大负责;杜家村三区自卫军(游击中队),由教导员李建良负责。自卫军(游击大队)对外宣称郭维屏是(总)大队长总负责。他虽然布置下达各项任务,具体安排组织各项军事活动,实际一切都是朱辉照主任(政委)总决策。为防止阎锡山力量疑忌,按照统一战线宣传口径,对外宣称静乐县自卫军(游击大队)是静乐县牺盟会的抗日武装。
静乐县自卫军(游击大队)很快发展到将近三千人,在晋西北地区仅次于神池、朔县两县,是晋北十三县自卫军游击队人数最多的县份之一。自卫军(游击大队)战士由八路军和静乐县爱国青年组成,枪支多由八路军骨干掌握,八路军教静乐青年如何使用武器。自卫军(游击大队)打着“牺牲救国、抗敌救国、守土抗战、民族革命” 拥护阎锡山旗号,执行着牺盟总会保境安民指示。用这100支枪在静乐县主要路口设岗设卡,清剿土匪,打击汉奸,维持静乐社会治安,堵截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军卒,收缴溃军携带的枪支弹药。
忻口会战失败,前线溃败的军队像潮水漫延。他们情绪低落消沉,觉得中国军队敌不过日军,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一劲儿往南后撤,向太原方向溃退逃跑。很多士兵嫌枪支是累赘,背着枪支弹药影响逃跑速度,有的干脆把枪支弹药随手丢在路边。溃逃的士兵三五成群,途经村庄残害百姓,他们杀猪宰羊,奸淫掠夺,无恶不作。
朱辉照与郭维屏并肩战斗,率领工作团和自卫军(游击大队),在通往太原交通要道、路口布哨设卡,收缴溃军携带的枪支弹药,搜集遗弃田间路旁的各种武器。城关、娄烦、杜家村三个主要区域,每天收缴、搜集枪支几十甚至过百支,粗略统计各种枪支近千条,弹药军需装备不计其数。这些枪支弹药装备按照朱辉照意见,郭维屏组织自卫军(游击大队)战士,雇马车,派专人,翻山越岭,陆续送往岚县,全部交到八路军120师师部。
进驻晋西北的八路军120师下辖2个旅5个团,总计8200名将士赴山西抗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知人善任,把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率领的120师委以重任,布放在晋西北区域。一方面,120师屯兵晋西北(晋绥)地区,保卫黄河,拱卫党中央,保证党中央驻地延安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发挥贺龙善打硬仗扩军强项,积极壮大八路军队伍,迎击进犯的日寇。贺龙师长不负所望,拱卫中央和扩军成效十分显著,队伍发展很快,但新扩军战士没有武器,枪支弹药问题困扰着贺(龙)关(向应)首长。静乐县牺盟会和715团工作团突然送来这么多枪支弹药,而且能装备两个营到一个团的兵力,情况出乎意料,形势令人振奋鼓舞。
郭维屏应邀护送武器到岚县,在八路军120师师部驻地,见到师政训主任(政委)关向应和妻子马旦(马楠),关向应非常高兴,拉着郭维屏手,当着朱辉照、王尚荣(715团团长)面表扬:“你们为八路军做了件大好事,解决了新扩军战士没枪的大问题,你们静乐牺盟会可立大功了,真应该好好谢谢你们。”
三、二战区长官行营斗智斗勇
枪支弹药收缴后,马车川流不息涌向岚县,武器不断送到八路军120师师部,在静乐、在晋西北、在山西引起重大反响。岚县特派员于丕铎,岢岚县特派员王焕光等,纷纷来信询问郭维屏,讨教具体经验做法。而对牺盟会一直心怀芥蒂,总想伺机搞垮牺盟会的静乐县旧政权县长姚淳,抓住此事大做文章。
郭维屏来到静乐,就受到旧官场、旧势力排斥,旧政权县长姚淳更是明里暗中百般刁难,设置种种羁绊,意图挤走郭维屏。
虽然阎锡山规定牺盟会特派员与县长同为县域领导,但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敌意仇视也是与生俱来,维持旧秩序,扼杀新生力量是他们本能。县长姚淳先是不提供办公用房,在办公地点上制造障碍,一件事来回拖延反复推诿。郭维屏被逼无奈,找到姚淳当面抗议:“我是来抗日,不是来享受休息,我只要个办公地点就行,你不能总把我放在旅馆消磨时光。”经斗争,姚淳最终在南关火神庙内找个地方,算作静乐县牺盟会办公地,但却与派出所同在一个院内,姚淳有计划故意安排,动用警察力量监视牺盟会一举一动。
初始,县牺盟会仅郭维屏一人,随着各牺盟会中心区成立,牺盟会内部陆续有了组织、宣传等具体分工。城关小学教师尹毓兰和另一位教师,主动过来帮忙。郭维屏亲自刻钢板,每周不定期推出油印刊抗战小报《牺牲救国》在县内散发。他们召开村乡县牺盟会大会,选举静乐县牺盟分会,把姚淳提名的旧官吏人员选下来,换上民众拥护的进步抗日人员,牺盟会大权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在农村,牺盟会有广泛基础,深得广大农民和爱国势力拥护,农民们要求消除社会不公平,要求制裁地方坏官、坏绅、坏人,村民开始与村长村副清算账目,要求废除减轻过重的苛捐杂税。姚淳发现民众真正发动起来,民众真心拥护牺盟会,大家都跟牺盟会走,使他指挥不灵,丢了面子,觉得牺盟会在搞乱他的统治,他一心报复要搞垮牺盟会,现在有了枪支问题,当然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十一月一天下午,郭维屏正组织会议。忽然接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发来电报,着他即刻动身,到第二战区行营接受勘讯。郭维屏借辆旧自行车,只身前往太原,翻山越岭,摸黑走一夜山路,天亮时到达太原。到太原后,立即到牺盟总会汇报情况听取指示。
牺盟会总会会长由阎锡山挂名,日常领导由总会常委薄一波和梁化之(梁敦厚)共同负责。薄一波曾兼任军政训练班七队队长,是郭维屏的直接领导,见到郭维屏后十分焦急,询问静乐县发生的情况,并说静乐县县长姚淳将你告发,说牺盟会特派员郭维屏,身为特派员业已参加领导县政,不思报效阎司令长官,私自把数千(条)枪弹药送给八路军,有悖阎司令长官信任委派等等。薄一波还说,阎锡山对此事很是震怒,已敕令二战区行营和牺盟总会严查,让郭维屏有心理准备,并安慰嘱咐:既然事情发生,就不要害怕,不要着急,咱们共同想办法解决。
薄一波同志因另有急事须解决,离开牺盟总会前又交代主持工作的总会常委牛荫冠,说阎司令长官很震怒,要彻查静乐县枪支问题,你替我带他去一下二战区行营,向阎司令长官当面解释说明,说我另有突发急事,不能亲自前来,万分歉意,过后定面向阎司令长官谢过。并说“一个静乐事件、一个定襄事件,闹不好就要把牺盟会搞垮,我们一定要先把静乐这事情处理好”。牛荫冠详细询问郭维屏情况,反复核对静乐事件前后经过,嘱咐郭维屏一定要统一口径,回答问题要前后一致,千万不能承认把枪支弹药交给八路军,就说姚淳嫉妒你能力才干与品行,你们日常公干有过争执和不快,是姚淳无中生有,造谣诬陷等等。
牛荫冠还介绍牺盟总会情况,提及最近向阎锡山提出:《牺盟会向政府与同胞哭泣陈词》建议,建议提出七条抗战新主张,其中,第二条就是主张严惩阻碍战时动员及动员不力的官吏。此后,山西教育厅长冀某已被迫辞职,六十一军军长李服庸不加抵抗放弃天镇,也受到阎锡山亲审而执行枪决等。
牛荫冠和郭维屏来到第二战区行营,等候阎锡山召见。阎锡山不在行营,阎锡山的上校机要秘书主任梁化之(梁敦厚)代表阎锡山接见了牛荫冠和郭维屏。梁化之是阎的嫡系亲信,也是阎的姨表侄,虽为上校机要秘书主任,身份极为特殊,更为阎所倚重,担任着牺盟会常委总干事,也是名义上牺盟会最高领导。大家都知道,梁化之是阎锡山未来的接班人。
梁化之正在批阅文件,牛荫冠向他介绍郭维屏:梁主任这是静乐县郭特派员,向你汇报来了。郭维屏按着牛荫冠嘱咐,叙说旧县长姚淳打击牺盟会情况:从刁难不给牺盟会办公用房,到造谣生事无事生非,理直气壮否认枪支事件。还说姚县长心胸狭隘,忌贤妒能,平日里为官消极慵懒,抗战关键时刻,阻碍动员,不理政事,对牺盟会静乐分会改选有成见,对静乐民众宣传动员不支持,时常破坏牺盟会公干动员活动等,我们已发生过数次争执;目前正值山西危难时期,姚县长厌弃职守,准备逃跑,已安排家眷收拾包裹行李,准备离开静乐,按照阎司令长官教导“扶植好官好绅好人,制裁坏官坏绅坏人”训示,姚县长虽然在位,却阻碍战时动员,既不理政,又不现实胜任,望长官行营惩办这样的县长。不等郭维屏说完,梁化之打断汇报,是不是这个意思:决死队留给静乐的枪支弹药,你们没有给过八路军,静乐牺盟会游击队只是与八路军有过行动配合,决死队留下的一百条枪,还在静乐牺盟会游击队手里,郭维屏回答是这样情况,那些散兵三五成群闹事,在村里杀猪宰羊,欺负百姓,不配合(八路军)行动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有过几次配合行动。梁化之询问郭维屏一些个人籍贯、简历情况后说:我们还要派人检查,郭维屏说欢迎检查。梁又征询牛荫冠意见,牛荫冠在郭维屏陈述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说明,也要求撤查姚淳,彻查厌弃职守,阻碍动员,诬陷他人的官吏。
梁化之思忖后宣布:立即撤换姚淳静乐县县长的职务;另委他人接任县长;称赞郭特派员忠于职守,临战不乱,应予嘉奖,奖励冲锋枪一支;当场给新任县长写介绍信,要他密切配合郭维屏工作。
离开第二战区行营,郭维屏如释重负,当晚赶回静乐县。轰动山西牺盟会抗战史的“静乐事件”,就这样,在牺盟总会中共领导人薄一波、牛荫冠正确引领帮助下,辅以郭维屏英勇果敢,临危不乱,机智应对,以旧县长姚淳被撤职宣告结束。
旧政权姚淳县长被撤职,震动巨大,影响深远。山西官场旧官吏看道姚淳被撤销县长职务,觉得继续慵懒已经不行,要么与牺盟会一道积极抗日,要么自行告退回原籍当寓公,别无他路选择。姚淳是抗战初期山西旧政权第一个被撤职县长,此后,山西陆续又撤换一批旧官吏旧县长。山西省政府曾电讯战时各县县长意见:“凡自觉身体志趣不能胜任者,均可自行告退”,征询结果,有七八十个县长表示要“自行告退”。
四、 率支队与日寇直接交锋
晋西北地区历来是山西最贫困的区域。地处高原,群山绵远,沟壑纵横,丘陵、山地、盆地占绝大部分,可耕种土地面积少,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旱多风,不利农作物生长,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1937年12月初,郭维屏奉调来到晋西北北端的神池县。牺盟总会调郭维屏到神池,主要任务发展地方军事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有军政训练班军训经历,有组建静乐县自卫军游击队实际经验,更有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上级派到离日寇更近,地域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神池县,组建牺盟会神池县游击队,成立不久即编为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郭维屏特派员兼任游击三支队支队长。
日寇侵略中国,突破雁北防线,由北向南推进,忻口战役后南下占领太原。一时间,山西境内既有日本人,又有中央军、晋绥军,还有八路军、新军决死队,犬牙交错,纵横复杂,各种力量交织一起。
阎锡山很了解旧军、旧政权腐败无能,知道依靠这些力量保卫不了山西。为保山西一隅,以图再展,形势逼迫,他不得不全力依靠牺盟会,依靠新军决死队。只有如此,才不至被日军逼到他省流亡,不至寄生于政敌蒋介石篱下,不至他的旧军、旧政权完全崩溃。
阎锡山把山西105县编成7个行政区,岢岚中心区为第二行政区。岢岚中心区下辖:岢岚、神池、河曲、五寨、宁武、保德、偏关、朔县、平鲁、左云、右玉十三县,牺盟会岢岚中心区秘书(领导)为张国声。
1937年12月14日,日寇对南京疯狂大屠杀,前后持续40多天,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大屠杀阴影笼罩华东,笼罩全国,也笼罩整个山西。阎锡山政权官员恐日情绪严重,大家都为逃亡各自准备,旧政权无人理政,旧军队混乱不堪,大部失去指挥,丧失抵抗能力,上下间忙于逃命,部队建制互不相连,官兵各行其是,部队毫无斗志,各地汉奸、特务纷纷出笼,为敌效力,活动猖獗。
危险紧急形势下,郭维屏只身来到神池县。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神池县是敌(日寇)、我、顽(旧军)拉锯地区,情况极为复杂,人们高度紧张,旧政权官吏已逃跑,共产党大部都撤出城外,城内只有少数领导与骨干坚守。郭维屏作为牺盟会神池县特派员和自卫军游击队队长,是共产党在神池县唯一一支抗日武装,同地下中共神池县委书记刘英(张重民,1947年牺牲)以及公道团团长张道一、妇女工作团李光清团长、牺盟会协助员郭寒冰、孔玉等,继续坚持在神池进行战斗。
一方面,他们对民众宣传抵御日寇,树立正义战胜邪恶,抗战必胜,守土爱乡信心;另一方面,组织县内各界民众,成立县乡自卫军游击队,加紧村口、路口、乡间要道盘查防范,重点防间(谍)、防特(务);更重要是建立神池抗日武装,武装保卫神池,稳定神池民心。
郭维屏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其他抗日团体支持下,很快发展组织民众自卫队6000余人,建立起神池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武装自卫队上面有总队部,下面设置:大村设小队,编村设中队,各区设大队,编村和各区有专职队长。在此基础上从中挑选英勇果敢、不怕牺牲、能离家征战骨干300余人,组建全脱产神池县抗日游击队。游击队一经组建就开展政治教育和军事培训,教育培训由郭维屏组织进行,亲自进行授课,还邀请岢岚中心区秘书(领导)张国声,八路军120师作战参谋刘忠等前来讲课。
游击队集中训练时间不长,即编为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奉命开到离日军据点较近,位于兴县、岚县、岢岚县三县交界,扼守三县交通要道----界河口,郭维屏率部参加抵御日军南北两线夹击五路围攻晋西北----这一中国抗战史留有重要历史记载的战役事件。
1.日寇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首次围攻
1938年2月下旬,日军第26师团黑田旅团8000余人,会同伪蒙军李守信部3000余人,纠集日伪军共计12000余人,从北面分三路,向晋西北根据地围攻,企图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同时,南面太汾公路也有两路日寇在占领离石(今离山县)后,进至黄河东岸军渡、碛口,隔岸炮击陕甘宁边区八路军阵地,南北两岸敌人同时把进攻目标指向黄河,摆出一副进攻陕甘宁边区,要“围剿”夺取延安的架势。
2.八路军决心粉碎日寇围攻
此时晋西北战斗形势万分严峻危急。日军分五路从南北方向,两面夹击,合围进攻,进犯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宁武、神池、五寨、岢岚、偏关、河曲、保德7县县城全部失守,“友军”中央军晋绥军部队都已溃逃,八路军120师主力部队正在忻州、阳曲一带破袭铁路,郭维屏率领神池县游击队也奉命撤离神池县县城,全部集中岢岚县进行整训,整训改编后的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驻扎界河口待命。面对日寇强敌大军压境,整个晋西北军事防守空虚,根据地面临极其严峻考验。
120师贺龙师长闻此情况,星夜冒雪率队紧急回师晋西北。
3月初,120师回到预定地区,敌情开始发生变化,南面进占军渡、碛口之敌,主动撤离黄河渡口;北面进占保德之敌,也放弃河西陕甘宁府谷,将兵力转向五寨集中,占领岢岚县城。
贺龙师长分析发现日军真正意图:表面进攻陕甘宁边区是假,围攻晋西北根据地才是其真实目的。南面行动的日军只是配合,北面进犯的日军才是真正主力,日军占领五寨、岢岚,远离补给,孤军深入,已犯兵家大忌,五寨、岢岚地区群众基础坚实,地形山岚起伏,利于我军打伏击。贺龙师长决定:采取围点打援,各个击破,歼敌保卫根据地。一方面,命令359旅部队和当地游击队,合力围困岢岚县城;另一方面,将358旅部队布置在岢岚、五寨之间准备打援。
3.围困岢岚战斗
岢岚县城比较独特,城内地势较高,没有水源,民众日常用水,都需到城外岚漪河去取。日军占领岢岚县城,有1000多人驻扎,3月7日被八路军和岢岚游击队围困后,日军饮水成一大难题。只要日军出城取水,八路军和游击队就打击取水日军,迫使日军龟缩在岢岚城内。由于我军连日围困,岢岚与周边交通阻断,粮食弹药无法补给,日军没有水喝,军心大乱,人人极其恐慌,日军被迫于3月10日弃城逃跑,逃跑日军到达岢岚三井镇,又被八路军、游击队连夜猛攻,眼见后续援军无望,日军弃城逃往五寨县。
4.围困五寨战斗
日军逃到五寨,虽然组织数次突围,都被八路军、游击队击退,只能坚守五寨县城负隅顽抗。
研究如何作战歼敌,120师内部意见不尽一致,有主张强攻夺城,有主张长期围困,有主张等待时机。贺龙师长认为:五寨县城是老城池,城墙极其坚固,我军炮火不足不硬,倘若强攻,对我极为不利,还是采用老办法:围点打援,以一部兵力围困五寨县城,将大部兵力放在五寨、神池之间,重点打击神池增援之敌,运动中消灭日军有生力量。
3月17日,八路军120师358旅主力从五寨县移师神池县。此前,神池县城已被日军占领,120师358旅部队行进至距五寨县城较近的神池县义井镇附近,在南面丘陵地带虎北村、山口村,同从神池县城赶来增援五寨被困之敌的1000余日军发生正面遭遇战。
120师358旅在张宗逊旅长亲自指挥下,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依山傍树,居高临下,向日军发起猛攻,八路军战士冒雪急行军赶路,很多战士鞋子都已走坏,赤脚在雪地同日军进行勇猛战斗。
虎北村战斗打的异常惨烈。日军炮火支持,炮弹横飞,气浪翻滚,气势凶猛吓人,八路军将士,无所畏惧,勇敢冲锋,直至展开近距离白刃战,与日军拼刺刀直接厮杀。郭维屏率领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在358旅左翼清陽嶺一侧配合阻击,参加了此次激烈战斗,他们把仇恨的子弹射向日军。郭维屏目睹日军凶狠残暴训练有素,目睹二万五千里长征战火考验八路军战士勇猛顽强,目睹战场炮火硝烟血雨腥风,亲历战场上人固有的短暂恐惧,亲历恐惧瞬间消失转而拼命杀敌,亲历活生生人变成尸体过程。多少年后,血腥残酷的虎北战斗历历在目,他与358旅并肩作战的血肉场面至死难忘。经过6小时激烈战斗,当晚将日军全部击溃,残敌窜入义井镇,358旅又追击到义井镇附近。此次战斗共歼日军300余人,俘日军军官1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马步枪20余支。
晋西北首次反日寇五路围攻作战要图
1938年2月21日—1338年4月1日
八路军一二○师收复七城
此次战役,通过围困岢岚、五寨,夜袭三井镇,组织义井镇、虎北村战斗,进行凤凰山伏击战,八路军共歼敌1500余人。截止4月1日,八路军陆续收复宁武、神池、岢岚、五寨、保德、河曲、偏关7座县城,把侵占晋西北的日本侵略者赶走,取得晋西北首次反围攻战役胜利。
战斗结束,被俘日军俘虏交待:这次进攻晋西北目的,就是“逼迫支那军(八路军)西渡黄河”,要“勇武竞进”,“一月内占领晋西北”。
这一战役是八路军120师东渡黄河后得意之战,开创红军改编八路军后一鼓作气,英勇顽强,连夺7城,在攻城中攻坚,在运动中歼敌,积小胜为大胜,能打大战役的先河,同时也壮大巩固并发展晋西北革命根据地。
八路军120师全体参战,新军决死四纵队和各游击队,首次进行战役性大部队作战配合,大家积极参加,勇于参战,相互衔接。特别是贺龙师长英明果敢指挥,体现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同仇敌忾,实现战役上紧密配合,极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狂妄气焰,扩大八路军和新军决死队以及地方游击队正面政治影响,进一步鼓舞山西和全国人民斗志,彰显游击战争巨大特殊威力,增强民众战胜日寇侵略者勇气信心,更打破日军强大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次战役,被列入中共人民解放军军史和八路军各部队光荣发展史。军事学家称:此次战役胜利是华北八路军抗日战场上,规模大于平型关歼敌的战斗,是《敌后战场规模大于平型关战斗的十大战例》之一,被编入《八路军一二〇师征战纪实》。
郭维屏参加五路围攻晋西北这一战役,率领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经历了抗击日寇侵略者战斗的生死考验。战斗结束,岢岚中心区游击三支队被集体编入新军决死队,加入决死四纵队冯基平团长的决死十九团。
郭维屏强忍战友牺牲巨大悲痛,掩埋好牺牲战友尸体,擦干身上血迹,告别他亲收组建部队,继续拿起枪杆,坚持在神池大地,迎接新的更加艰巨的战斗考验。
2018年3月31日初稿
2018年4月23日定稿
2020年3月19日修改
(作者郭友苏,郭维屏之子,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