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4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6日

评宇之恋

发布时间:2010-09-14 16:46:4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你去过北京陶然亭公园吗?你可曾注意到:园内的西湖之滨、中央岛西北山麓丛林之中,有两幢汉白玉石碑吗?那里,埋葬着两个当年声名显赫的青年——高君宇和石评梅。
  评梅初恋受挫,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加之“五四”退潮,使她在感情的痛苦中煎熬,在彷徨与进取中挣扎。这时,她结识了高君宇。
  高君宇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五四”运动中他和许德珩、匡互生等学生代表率先冲进赵家楼,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20年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他被推为第一任书记;他是建党时期的第一批党员;曾经当选为“二大”的中央委员;他曾经兼任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总务股主任,致力于国共合作反对军阀政府;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在广州协助孙中山镇压企图推翻革命政府的商团叛乱;他曾经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热忱的“红娘”……
  高君宇和石评梅经过几年的交往产生了极其真挚纯洁的感情,君宇曾在红叶上题诗表白自己对评梅的爱情,但是却遭到了评梅的拒绝。这说明初恋的挫折在评梅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创伤和她对人生深重的疑虑。直到君宇病危,评梅才以真心相许。可惜,君宇积劳成疾,1925年春突然病逝,年仅二十九岁。依照他生前的嘱托,评梅把他安葬在北京的陶然亭畔。
  君宇的死,使评梅感情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几乎痛不欲生;君宇的死使她真正认识到:君宇是一个伟大而多情的英雄,只有他才是她忠诚的情人,才是她生命的盾牌,才是她灵魂的保护者!她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爱,全部献给死去的君宇;她决心走君宇的路来纪念君宇。她每个星期天和清明节都要到陶然亭畔君宇的墓前,挥泪祭洒,悼亡追悔。她说她和君字“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这样,过了三年多。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在北京西栓马桩八号寓所开始发病,剧烈头痛,但她以为身体不舒服是常有的事,所以还是照常去附中教书,但病情日益加重。友人庐隐等送石评梅进旧刑部街日本山本医院,师大教授兼附中主任林砺儒和庐隐等均在医院守护,不久开始昏迷。23日由日本山本医院转到协和医院,诊断为脑炎。30日石评梅即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
  她的逝去,对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她才情并茂、文华出众、极有见地,令当时乃至现在的人折服。她的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的全面修养和综合的审美眼光激发了她们的艺术创造力,这对加强作品厚度,提高作品品位,使文化氛围达到更浓郁的效果以致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众喜欢她的作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对于当今的创作者来说更是一个鲜明的比照。
  评梅的朋友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把她和高君字并葬在一起。石评梅和高君宇这对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以他们的高风亮节、纯情俊逸,共同走过了一段执着追求的路。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千载难逢、万年少有的金坚玉洁的生死恋情,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高、石的爱情虽然像闪电、像慧星般迅逝,但它永远放射着凄艳动人、璀璨夺目的美丽光芒!当时在古老的北京城,街谈巷议,相互传颂,经年不衰,一时传为佳话。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