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4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6日

石评梅: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发布时间:2010-09-14 16:55:0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07:26大众网-齐鲁晚报

  石评梅的文字忧伤浓度太高,非和泪吟读不可。从整体观之,她写得最多、最好的文字,还是爱情。关于爱情,她说:“就是投自己于悲剧中而体验人生的。”所以,悲和痛也就如鲠在喉在所难免。

  一直不喜欢看含苞欲放的花儿雨夜遭袭,每每掩面而过,而掩过之后,还是会痛,会触景生情想到石评梅,想到石评梅痛得让人忘了呼吸的初恋。她的初恋真的不该开始,可是17岁那年它猝然而至了。那年,刚读完师范的石评梅,遇到了同乡吴念秋。他不管不顾地对她展开了爱情攻势。这攻势让少女石评梅又羞又喜,她好像还来不及躲闪就中了爱情的标。忽一日,吴念秋的妻子携子进京探亲,石评梅这才知道自己深爱的男人原来早有家室的事实。酒醒了,心碎了,愤怒之至、悲痛欲绝的石评梅毅然离开了吴念秋,此刻的抑郁心情,她在诗里委婉写道:心头的酸泪逆流着,喉头的荆刺横梗着,在人前,都化作了轻浅的微笑。

  有很长一段时间,石评梅是把自己的感情圈养在文字里的。直到认识了高君宇。

  高君宇,和石评梅一样是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有才华,有胆识。他一直为我们早期的革命事业日夜奔波,有着先进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并得到孙中山的赏识,被留在孙中山身边做秘书。1921年,在北京山西会馆的一次同乡聚会上,石评梅和高君宇相识了。初见之后,两个人都以“识荆”为喜,高君宇被石评梅冰清玉洁的气质和文采过人的风范所吸引,石评梅也被高君宇大气凛然和敏锐透彻的言谈举止所打动。两颗心,倏忽间,相知相惜起来,似乎前生已经认识过。聚会之后,彼此的影子在心头挥之不去,于是,书来信往,互诉衷肠。谁都看得出他们有多相爱,但是这爱却一直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一直以来,观火人是石评梅,如火一样兀自燃烧的是高君宇,他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他表达爱意,就直接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 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但石评梅却因高君宇已有妻室而迟疑不决,难下决心。之后,几经努力,高君宇回到山西,解除了他那段名存实亡的婚姻。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

  高君宇选择了等待,他想时间终可以磨平石评梅心底里曾为爱受的那些伤,却不知道时间也可以忘情地带走一切。1925年3月1日,高君宇参与筹备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期间,他突感腹部疼痛,但是这个坚强的男人并未在意,病情加剧到不能行动,这才回到住所。石评梅闻讯前去看望,病榻前两人进行了一次心的对话。令石评梅想不到的是,这些话竟成了彼此的永别。 当晚,高君宇急性盲肠炎病情急剧恶化,又因过度劳累,未来得及抢救,便于翌日凌晨2时40分含悲而终!终年二十九岁。二十九岁,诗一样的年华啊,怎么说去就去了呢?

  石评梅得知高君宇的死讯后,当时便昏厥过去。高君宇的死,惊醒了石评梅,也击垮了石评梅,她悔恨因自己的懦弱伤了一颗英雄的心,她哀叹自己的悔过再也无法告知已故去的人——她是爱他的,可是他再也无法知道了。石评梅送葬爱人之后,在墓碑上面,铭刻下爱人生前题赠自己的一段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同时,在高君宇墓碑文上,石评梅还这样写道:“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令人看了就唏嘘不已。

  1928年9月,石评梅由于长期悲伤过度,损害健康,在高君宇死后约三年后竟也泪尽而亡,时年二十六岁。她的生前好友黄卢隐、陆晶清遵照她的遗愿把她安葬在陶然亭内的高君宇墓旁。一对有情人,生未成婚,死而并葬。北京陶然亭公园因这段佳话变得更加知名。应了那句话: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