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29岁姑娘@小胖头_曹文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0221998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10日

印象文君

发布时间:2013-01-10 21:23:4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人生本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当我坐在病房里陪伴着文君的时候,总想着这时间会倏忽而过的,而今,我却坐在遥隔数千里之外的四川平昌,回忆着一周以前发生的点点滴滴。

      在三个月前的今天,2012年2月19日,近十年之后,我在武汉协和医院遇上了文君,因为她的病。那日,我留下了一张祝福卡,卡上写着我想说的话,“亲爱的文君校友,你好!时光如梭,如果我没有记错,约摸十年前,你在我桌上写下一句话: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那句话充满着希望和力量,让人久久难忘。十年后,我也要对坚强且善良的你说一声: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跨过这道坎,明天会更加美好!等你恢复后,再来个十年,我特别想约你去母校看一次朝阳升起,看看那希望之光。我可是会准时去的哦,就看到时你想不想去啦。愿你早日康复。加油,文君!好人一生平安。”这事不想被黄石的报纸报道了,文君看到这张祝福卡,眼泪流个不止。她懂我的心意,知我要送她一个信念,好好的活着,坚强的活着,与疾病进行最顽强的斗争!

     三个月后的今天,她仍然在河北石家庄平安医院病房里,与疾病进行着不懈的斗争,这不光是对病的抗争,也是一场心灵的自我跋涉与超越。哲学家马塞尔说,“存在就是存在得更多。”当一个人遭遇深沉的磨难,她的存在也将遭受严峻的挑战,战胜磨难,她将重获一个新的高度,站在心灵的雪域高原,接受上苍千斤压顶的考验后,也将终享超然物外的圣洁与灵秀,让存在存在得更多。

      是的,在这样一场100多天的抗争中,虽然文君瘦了,但是,她存在的界域在无限扩大倍增,她没有局限于一己之悲欢,她说好了之后要做公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潮的捐款纷至沓来,这爱心的背后,引起了她对他人和社会的思考关注。她知道,这几十万捐款的背后,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是一个个温暖的心,这些善者,在做出捐款行动之前,必然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她”,是的,“如果我是她”,如果我也遭受这样的苦难,将如何?当一个人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时候,他的思想也将从封闭的自我中解放出来,走向无穷可能性的空间中。

      文君并没有被动的接受着来自社会的关爱,她肯定也会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帮我,我能为他人带去些什么?”她是这么想的,她也在努力的去做,去做一些温暖他人的事情。她在通过她的微博不断关注着他人社会,并将疾病带来的痛苦搁浅放逐,将轻松快乐分享与众,这便是爱的回馈,爱的互动。爱心,像阳光一般照向她,她在那狭小的病房里,也开放着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之光温暖着他人,感动着世界。

     马塞尔说,“人生就是一个旅途。”《非诚勿扰2》中一句经典台词便来源于此,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旅客,我们最终都将去向哪里呢?去向那广阔无边的存有。人生即便短暂,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挥“光”一般的作用,虽然有时短暂微小,但只要在发光,生命便有了超然意义的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发的光比较微小,有时觉得光源不足,力量不够,然后陷于枯竭,这个时候就必须开放自己的心灵,此时情况将大不一样,当自己在光照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接受他人的光照,而这光的来源,便是我们最终将归去的存有。

     马塞尔有一句名言,“宇宙里面,到处都有插座,只不过你没有把插头插进去而已。”如果心灵开放了,任何一件事情都将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感受,我们内在的能量也将在这充电的过程之中丰富充盈。人不是被动的存有,而是主动的存在,人之存在先于本质,因之人之本质是可以不断的发展提升的,它不是静态不变的。

    文君在病房的100多个日子里,限于狭小空间之中,她有压抑束缚的时候,但是今天她可以更积极开放许多了,她的内心也将更加的丰富而充满能量。只是这疾病本是耗费人体能量的,也会给她带来低落的时候,愿她积极调适能够让自我的能量得以平衡,以更加淡定从容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我想胜者会是她!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她替他人着想的思考越来越多,她的感受力也越来越敏锐。当我在病房里,只一个轻微的恍惚,她便能立即察觉,予以关切。这样一颗敏锐温情的心灵,或许早已将很多困难化解,或许换药时的娴熟又正是这种化解后的轻松超然使然呢?

    佛家讲,一切无常,寻有常方能衡之。而现象学则更看重人生诸种体验经验,心灵丰富了,心的放射能力和接收能力也将异常的强大。即使在遥远的天边,你也能感受到那亲近之人的感受;近在咫尺,更不在话下。人与人之间的心电感应是存在的,这种存在不是静止的,它在参与分享中共进,在人与人交往的亲密中日显其奥秘。如果在人生的根本经验上具有某种相似之处,那些心与心的碰撞也许会更为意味深长。

      所谓悲苦之事,在心灵开放中也将化解之,力量微小的担忧,也会是多余之扰。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什么并不重要,是什么才真正重要!

                                                                                                                         ——佛头山下  写于2012年5月19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