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使者周言松 一生扎根基础为民办事
“煤气还开着呢。”做事一向利索的丈夫话音刚落,就去厨房关煤气。一眨眼功夫,“噗通……”从外面传来重重一声闷响,和着衣服赶到的妻子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丈夫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
2012年1月5日凌晨1时50分,这个最冷的清晨,带着无尽的牵挂,周言松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周言松1964年2月出生在湖镇镇一个叫马报桥的小村子里。自1984年4月参加工作后,先后在社阳乡、湖镇镇、横山镇等8个乡镇工作,担任过乡团委书记、副镇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人武部长、镇人大主席等职务。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不管条件艰苦与否,周言松都无怨无悔,自始至终服从组织的安排,一心扑在工作上,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百姓的贴心人,默默地奉献着。
把“一号议案”落到实处
不到八平米的周言松办公室,墙上挂着泛黄的横山镇规划图和他亲手绘制的饮用水管网走向图,置物柜上的“三瓶水”尤其显眼。
“这三瓶水是周主席从水厂里采来的与优质矿泉水比对的水样。”一旁帮忙收拾遗物的同事黄文忠说,周言松与水结缘那是在三年前。
大肠杆菌超标,地下水水质差,好端端的茶壶用一个星期,拎在手上就感觉重了不少,泡出来的茶水客人不敢喝。对于当地群众的饮水之苦,周言松感同身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横山镇及其周边乡镇4万群众的饮用水难题。
在2009年2月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言松适时提出建设横山自来水厂的议案。2010年,他又提出关于横山自来水厂建成后如何管理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快建设横山镇农民饮用水安全工程二期(进村入户管网)的建议。
让周言松兴奋不已的是,改造4万群众饮用水条件的议案一提出,就引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还被县人大列为一号议案,当年付诸实施。
这么大一项工程由谁来具体负责?这个人必须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挑重担。时任镇党委书记方金元说,当时镇党委班子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认为言松有相关工作经历,群众基础好,作风务实,项目前期工作也由他牵头,了解相关的政策规定,工程实施要求也比较熟悉,负责议案实施,周言松应该是最佳人选。
不过,周言松作为镇人大主席,主要职责是监督镇政府工作,而横山镇政府是这项工程的业主,政府工程由人大牵头实施合适吗?这时,周言松身边不少人也好意提醒他,自己已经干了20多年的乡镇副职,如今在镇人大主席的岗位上,论年龄、论资历、论岗位,都不需要跑在政府工作一线了,让他做好本职工作,不要犯“傻”。
“老百姓喝水是大事,不为别的,就想让自己提的议案尽早实施,让4万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就这样,周言松毅然决然揽下了这个重活。
2009年10月,工程分自来水厂、横山主管网铺设、模环主管网铺设三个标段同步实施。才几天时间,周言松就发现自来水厂标段的工程进度有些反常,原来是施工方出于效益考虑有意弃标,施工进度特别慢。工程耽搁不起,重新招投标程序繁琐,周言松和其他镇领导都急了。接下去的一个月里,只要有时间他就带上黄文忠,往工地跑,帮中标方算诚信帐,算长远帐。黄文忠说:“做通思想工作之后,这个标段的工程进度立马上去了。”
王国富是饮用水工程管网铺设项目经理,承包了40多公里的管道铺设工作。2010年6月,周言松告知他管网实际线路要变更,工程量有所增加。
“我当时想先把变更手续先办齐,否则停止施工。”王国富眼里的周言松“很不讲理”。当时在开会,两人就吵开了。当时的王国富也倔脾气,跟言松赌气了一把。不想第二天,周言松就开始跑部门,争取时间办理各项手续。
一次,一批自来水管运到工地,正赶上休息天,下雨,周言松和工人们一道冒雨卸货。“有时来到工地,见人手紧,他常常帮着干小工的活。”王国富说,每个阶段的工程款,是周言松按时交到他手上,办理手续需要的沟通也是周言松全部包揽。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会有周言松的身影,他用真心诚意赢得了大家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工程进度也因此得以顺利推进。不到两年,近4万村民喝上了甘甜清冽的自来水。
工程告一段落,本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不想2011年5月的一天,第一批通上自来水的农户反应水质异常。“水质有问题?!”最让周言松揪心的事情还是迎面撞上了,本准备外出的的周言松二话没说,驱车直奔村里。
走访农户、了解情况、取样观察、电话咨询、记录信息、反馈解释……整整一天,周言松完全忘记了那天要陪女儿去看外婆的承诺。“女儿,对不起,爸爸有急事回不来了。”电话那头,心急火燎的周言松带着从水库不同部位取出的三瓶水样,连夜赶到省水利厅下属的水利设计院,才想起给女儿说一声。
本来不太经意的设计院专家被眼前的周言松感动了,当即将他带去的水样逐一做了化验,结果是由于天气回暖,水库微生物大量滋生,水库底部取水直接将微生物带至饮用水,从而影响了正常饮用。
回家后,如释重负的周言松按照专家的建议,在水质较好的部位安装了浮动式分层取水口。突发的水质异物解决了,以后再有其他水质问题怎么办?经过咨询、分析,他果断提出在水厂建立化验室,每天实时检测水样。他的想法很快得到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于是跑资金、购设备、请专家,一个投资30万元的化验室很快于去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家事当成自家事
“干起工作来,周言松是个拼命三郎。”
曾经与言松共事的周坤回忆,周主席常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做好工作就要把公家的事当作自家的事一样做。
“工程正式实施的管网路线与当初设计院设计的管网路线有很多不同。”周坤说,为了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正式施工的主管网线路需尽可能避山头、避水塘、避民房、少破路、多直行,因此工程前期,需要实地踏勘,修改图纸。当时正逢2009年夏天,在烈日炎炎下,周言松带上周坤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下田地,趟水塘,来来回回,每天都要走十多公里地。
主管网全线长40多公里,第一次走完全线,初步确定管网走向;第二次放粗样,每一百米打一个桩;第三次又会同业主、施工方、工程监理一道打石灰线,放细样。周坤说,记不清多少个来来回回,脚磨出了多少个泡,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可是跟周言松一起,就不觉得累。那段时间,天天晒在太阳底下,肤色本来就不白的周言松晒得更黑更瘦了,有一次,周言松上自己家串门,熟识他的周坤妈妈一时楞是没把他认出来。
对于工程质量,周言松的严格也是出了名的。工程第一标段自来水厂基建,施工方将挖土方时挖出的石块用来做了基石,周言松发现后,马上责成更换,将砌好的基石重新起出来换成合格的石料,价值两万多元。
周言松有一个习惯,工地水管除了正常的验货外,他会带上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用游标卡尺仔细地抽检,质量规格上哪怕有一点点差池他都绝不放过。有一回,他在抽检过桥用的露天钢质水管时,发现钢管壁厚少了1mm,不符合技术标准。周言松当即找来施工方整改,施工方虽嫌他小题大做,但也经不住他的认真劲,将价值6千元的4根钢管全都撤回,重新购进了质量合格的水管。周言松常说,工程质量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民生工程惠民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周言松总会和风细雨地感化群众,息纷止争,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模环乡清塘村金家自然村有一条年久失修的机耕路,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当施工队破路埋管时,部分村民强行扣押两台挖掘机,提出用改水资金硬化路面的无理要求,工程一时受阻。周言松得知情况后即赶赴现场做工作,在接下去的二十多天时间里,周言松几乎天天磨在那里,里里外外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镇主要领导积极争取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为金家自然村浇筑了3000多米长的水泥路面,使当地村民热切期盼的愿望得以实现。每每说到此事,村民们总不忘夸上几句:言松真正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好干部。
工程完工了,看着汩汩清泉,周言松感慨万千:“一号议案,三年落实。政府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没有辜负人民的重托。”
有责任心也有爱心
作为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周言松深感责任重大。他常说,作为市人大代表,总要提些基层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议案,否则对不起基层人大代表的称谓。妻子崔晓琴回忆说,言松常常会在半夜起来写东西,他常说自己文采不好,但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很有针对性。
周言松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但作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前,他都要深入调研、反复思考。多年来,他坚持撰写提案议案,饮用水工程的议案集结了他多年的心血,2011年4月,他还向市人大递交了《关于要求正常开展自卸汽车、拖拉机及摩托车保险业务的建议》、《关于规范富硒产业的建议》的提案。
2011年是换届年,周言松为做好横山镇的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付出了很大心血。“工作扎实点,选出让群众满意的代表才好。”他总这么说。选举前,周言松几乎每天都要到各个村走访,和村干部谈心,和老百姓唠嗑,听取多方意见。他还亲自编写代表选举工作培训材料,分阶段为镇村干部上培训课。整个选举过程平稳有序,选出的人大代表在结构、素质上都是全县最好的,得到了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集镇规划建设也是周言松主抓的工作。塔山南路地处横山集镇所在地,整治以前,这里占道经营严重,有个经营家用电器的经营户用煤炉烧水,怕蚀了新家电,竟将煤炉移到当街生火,天天如此,管理人员多方劝说无果,一时起了冲突。店主找领导理论,周言松不但没有偏袒,反而严词训斥,令其立即改正。“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每个店面都规范经营了,首先受益的就是经营户自己。”一些店主还记得周言松跟他们说的话。正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如今整条街道规范经营,交通秩序井然。
横山村是横山镇的中心,集镇秩序和村容村貌治理难度很大。村支书陈志华指着村口新修的排污渠颇是感叹,这本是他有次闲暇跟言松唠嗑说到的一段,以往这段臭水沟,时常漂浮垃圾,每到夏天,更是臭气熏天。“没想到随口说说的事,周言松当即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资金,改造了排污沟。”
周言松21岁参加工作,22岁当上副镇长,靠的就是责任心和一股子干劲。“当年我从昆明部队回乡探亲,还要自己骑自行车到社阳才能会弟弟一面。”说起弟弟,哥哥周言祥一时间泣不成声。弟弟当了20多年的乡镇副职,还一直在乡镇转,家人每每提及此事,言松总是那句话:“我们农民出生,跟以前比,现在的待遇和生活已经够好的了。”
周言松接手饮水工程后,有熟人想通过周言祥引荐拿标。兄弟间无话不说,可在这件事上,周言祥一直开不了口,因为他太了解弟弟了,甚至周言松还直言让哥哥少跟老板接触,少去他的单位。
“父母都八十来岁了,身体又不好,平时周末回家,难得看到松。”哥哥周言祥说,言松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上班有工休,工程无节假,有什么事等忙完这阵子再说吧。”
“言松最怕给人添麻烦,他走了,得尽早清理办公室,不能给单位添麻烦。”
1月10日,办完丧事没两天,崔晓琴便带着女儿和家人来到横山镇政府,给丈夫收拾办公室。
“周言松为人大气、热心,工作用心投入。”采访中,熟悉他的人都这样说。周言松有自己的车子,上下班时,他总乐意搭同事一程。黄文忠说:“在车上,他常常让我留意路上有没有熟人同事,有的话一道走。”
提起周言松离世,25岁的女孩叶杭青泣不成声,“周主席答应了我妈要去看她的,他怎么就走了。”因为父母身体都不好,2010年,身为长女的叶杭青放弃了宁波的工作回到龙游,应聘镇兴盛集镇建设有限公司的会计岗位,因工作需要经常和周言松打交道。
2010年12月,叶杭青的父亲因患上了脑炎住院治疗。公司领导向周言松提起后,周言松很是挂心,经常询问叶杭青父亲病情。可惜,叶杭青的父亲终究没能挺过去。闻讯后,周言松和镇干部、公司负责人一起到叶杭青家中探望。他放不下心,隔日,又电话联系小叶。两天后周言松再次来到她家中,把发动镇干部捐的7000余元捐款送到她手中,鼓励她要坚强面对、乐观生活。
听到周言松去世的消息后,泪眼婆娑的还有一个叫黄春的女孩。“他总跟我说,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找他。”黄春是横山镇大平坂村人,父母种地,家里还有个双胞胎妹妹,家境贫困。2005年起,周言松和黄春结成助学对子,除了经常资助学习外,还时常挤出时间去她家走走看看。去年,姐妹二人都考上了大学,周言松当即上门表示祝贺,并递上1000元的红包。之后,又帮助黄春申请困难补助。
“我一直都相信,在有些人身上,奉献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周言松就是其中的一个。”黄春一直一直这么觉得……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