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康力电梯创始人王友林先生
2025年4月21日,中国电梯协会副会长,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原董事长王友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2岁。这位以“做中国人自己的电梯”为毕生信念的企业家,用近30年的光阴书写了一段中国民族电梯品牌的传奇篇章。他的离去,不仅是康力电梯的巨大损失,更是中国电梯行业一颗璀璨星辰的陨落。
筚路蓝缕:从地方民企到行业标杆的崛起之路
年少时的王友林痴迷古典文学、书法,却因两次高考失利与大学失之交臂。命运在1983年迎来转折——他进入南汽吴江跃进客车厂,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汽拖工程系深造。1987年毕业回厂担任技术员。1993年,而立之年的他砸碎“铁饭碗”,用一辆二手三轮车和一台辊圆机开启了创业征程,成立了莘塔通用机械厂,从事鼓风机零部件加工。1994年,王友林开始涉足电梯导轨制造领域,正式进入电梯行业;同年,吴江新达电扶梯成套部件有限公司诞生。1997年,王友林成立了苏州康力电梯有限公司。2002年,王友林整合产业链,组建了江苏康力电梯集团,下设江苏康力电梯有限公司、苏州新达电扶梯成套部件有限公司、苏州康力电梯销售公司及康力电梯安装公司。2010年3月,康力电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电梯行业首家A股整机上市企业。而回望来路,那台锈迹斑驳的二手三轮车和退役于2005年的辊圆机,早已被陈列在康力展厅的显著位置——它们以沉默的姿态,讲述着从乡镇作坊到市值50多亿元上市企业的蜕变。
王友林从一家小型配件厂起步,凭借对行业的远见和执着,将康力电梯打造成中国电梯行业的领军企业。他的创业历程体现了中国电梯制造业从“跟随”到“创新”的转型,也为民族品牌在国际竞争中树立了标杆。
科技创新:擦亮中国电梯民族品牌名片
要想让中国的制造业屹立于世界制造业的强国之林,核心技术才是命门。为了打破外资品牌技术的垄断,王友林不惜投入重金到科研中,下定决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先后建立测试中心、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康力电梯学院,为康力电梯的技术发展和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2011年,康力电梯技术中心获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为行业首个获此认定的自主品牌。2013年,康力电梯为张家界天门山设计的提升高度340m观光隧道自动扶梯投运,在世界范围内谱写了山体隧道安装自动扶梯的新篇章。2017年,康力电梯建成全球最高288m电梯试验塔,研发10m/s超高速电梯技术。2024年,康力电梯为湖北阳新百洞峡旅游区溶洞内打造的4台“水晶云梯”获世界纪录认证。种种成就,极大提振了中国电梯民族品牌的发展信心。
面对彼时外资品牌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王友林化身破壁者,号召民族品牌做大做强,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渐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将外资份额压缩至65%以下。目前,康力电梯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建众多海外重点工程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知名品牌。
这位从乡镇企业走出的电梯人,凭借对创新与品质的追求,带领康力电梯从中国迈向世界,诠释了从“跟跑”到“领跑”的产业突围之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谱写了“中国梦”的新篇章!
回报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担当
王友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产业报国的榜样。他聚焦实业,把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作出了贡献。他躬身力行,将企业责任化作大爱情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底,康力电梯累计捐赠社会慈善和光彩事业超过一亿元,个人捐赠超过1000万元。无论是地震和洪水灾区,无论是新冠疫情,无论是村镇路桥建设,无论是教育事业,无论是体育健身,都始终活跃着他慷慨解囊的身影。
王友林在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方面作出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敬,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
//////////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王友林先生是电梯行业的杰出代表、领军人物,电梯行业从业者的楷模。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带领康力电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电梯行业的佼佼者,他书写了中国民族电梯品牌的发展传奇。在中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中,王友林与康力电梯的故事必将被大家铭记,他的企业家精神将鼓舞众多电梯从业者不断奋进!
王友林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