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舰队315舰舰长蔡一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8568
本馆由[ 3umlyn4 ]创建于2009年12月21日

蔡一清是人民海军中一名基层军官

发布时间:2012-10-09 12:01:10      发布人: 3umlyn4
茫茫大洋,波涛汹涌。

  2007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让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官兵永远也无法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4岁的瞬间,他叫蔡一清。

  这一天上午,315艇参加全训考核返航途中。时任315艇艇长的蔡一清与声呐班长陈晓刚,从舰桥侧门来到甲板上,系上安全保险绳,准备查看舰体被渔网钢缆剐碰情况。

  这时,一个巨浪突然打来,陈晓刚脚下一滑,瞬间落入水中。蔡一清眼疾手快,奋不顾身抢救战友。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挂着保险绳的潜艇扶手栏经过巨浪的反复冲击,突然断裂,两人落入海中。

  潜艇官兵携带安全锁、急救箱、救生绳、救生撑杆,迅速组织营救。10多名官兵穿上救生衣,争先恐后跳入海中,艰难地向艇长和战友接近……

  当大家奋力把蔡一清救上救生艇,蔡一清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陈晓刚也不幸牺牲。

  血肉之躯倒下了,精神丰碑树起来。蔡一清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笔记49本,搜集资料300余万字,手绘各种图纸1500多幅——

  他把打赢使命高高举过头顶

  1991年夏,蔡一清以优异成绩迈进了海军潜艇学院的校门。在潜艇学院的四年,蔡一清以各科90分以上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得“中国航海奖学金”。这个奖项每年在全国评选一次。

  1995年,蔡一清放弃了免试读研究生的机会,怀揣优秀毕业学员证书,毫不犹豫选择一线部队,径直走进某潜艇支队狭窄的潜艇舱室。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落差。蔡一清第一次指挥装填鱼雷训练时,面对密若蛛网的潜艇管路和名目繁杂的仪器阀门,一时慌了手脚,屡屡出错,装雷时间创下了支队“最差纪录”。

  蔡一清羞愧难当。他申请吃住在艇上,爬舱底、摸管路、练封舱,密密匝匝的管路和电缆,他一根一根地看;上千个阀门、阀件,他一个一个地摸。一个月内他磨破了5副手套。

  当年底,支队组织实习干部合格考试,蔡一清以满分夺得第一名,以全优通过了部门长独操考核,并创下支队鱼雷装填训练最好成绩。

  从“最差纪录”到“最好成绩”,蔡一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从学员到战斗员的跨越。

  1997年,他因表现突出,被调任舰队司令部参谋。其间,他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军队的科技进步奖。在参与组织多次重大军事演习,掌握了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协同作战知识后,蔡一清主动要求回潜艇部队。

  对于潜艇工作面临的风险,蔡一清有清醒的认识。在他的学习笔记本上,清楚地记着:1956年,美国“长尾鲨”号潜艇在进行新战法演练时,129名官兵葬身海底;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全艇官兵无一生还。

  蔡一清从当艇长开始,就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出海,不到艇长休息室休息,而是到声呐室,将两把椅子一拼,身子一缩,蜷曲在椅子上稍微眯一会儿。

  他给自己的理由是,这儿离他的指挥位置最近,一有动静,能在第一时间走上指挥台。

  大洋深处,险象环生。蔡一清深知,对一名新型军事指挥员来说,仅仅熟悉装备是不够的,在扑朔迷离的复杂电磁环境中,艇长必须具备海上独立作战能力。为此,他以临战姿态投入到日常训练中。

  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一次损管演练中,电池舱“起火”,按上级预案要求,灭火人员要穿戴呼吸器进入舱室灭火。细心的蔡一清发现,由于艇上空间有限,官兵戴上呼吸器后难以通过狭窄的舱室口。

  “这种想当然的预案会出大事的,必须马上改!”蔡一清说干就干。他组织人员,研究出直接封舱等多种灭火方案,并进行反复演练。

  熟悉蔡一清的人都这样评价:他走到哪里,都在想着打仗的事;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琢磨如何提高战斗力。

  一次,蔡一清到浙江宁波出差,行程只有3天。办完事,他马不停蹄地赶往某潜艇支队,向兄弟部队的战友请教同型新装备训练的经验。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蔡一清在“某新型潜艇规避反潜直升机搜索与攻击”、“某新型潜艇与战斗舰艇编队对抗”等10多个战术课题演练中,把新艇锻造成一柄威风凛凛的水下“利剑”。

  12年里,蔡一清只在家过了一个春节;孩子周岁时,他还记不清孩子的长相。牺牲后4个月,妻子万颖仍不相信蔡一清真的不回来了。她说,两三个月不回家,对蔡一清来说太正常了,她已经习惯。

  在整理蔡一清的遗物时,发现他记录的学习笔记有49本,摞起来有2米多高;他收集的各种军事资料有300多万字,能排满10米长桌;他手绘的各种潜艇结构图、作战方案图、信息流程图、系统分布图、组织程序图等有1500多幅,仅战术训练模拟图就有900多幅,铺开来比一个篮球场还大。

  创下新型潜艇训练6个首次,摘取支队军事训练8项桂冠——

  他的目光始终盯着未来战争

  在315艇会议室,有一幅蔡一清亲手制作的标语:丢掉任何幻想,时刻准备打仗!蔡一清以此来激励官兵,也警醒自己。

  新型潜艇作战系统的信息流程,是系统间各设备协同动作的“神经”,也是作战系统发挥最佳效能的关键。一个键按下去,信号经由哪条线路、在哪个环节中转、带动哪些部件工作?谁也说不清楚。

  蔡一清决心解开这个“谜”。

  他带领攻关小组,经过40多个昼夜奋战,终于绘制出了作战系统在攻击、防御态势下的6种信息流程图,弄清了信息化条件下单艇各系统联合作战的原理,并编写出30万字的训练教案。

  2007年8月,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潜机联合打击演练在黄海展开。315艇首次在警戒机引导下实施实弹攻击。在蔡一清指挥下,一系列数据和目标解算瞬间完成,导弹喷射而出,直扑目标,“敌”舰旋即葬身火海……

  1个月后,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马伦上将访问中国,在参观315艇时,蔡一清始终陪在马伦身边。

  “中校先生,这里所有的管路和线路你都知道它们的用途吗?”马伦问。

  “是的,将军,这是我作为一名艇长的职责。”蔡一清回答。

  马伦笑笑,指着一条线路,问:“在允许的情况下,你能告诉我这条线路通向哪里吗?”

  “当然,这是一条负责输送直流电的线路,长25米,承担14台设备的供电。”说完,蔡一清一个不漏地把14台设备的名称说了出来。

  有过舰艇机电部门工作经验的马伦上将惊叹道:“太让人惊讶了,阁下是我见过的最熟悉自己潜艇的艇长!”

  对一名军事指挥员来说,仅有敌情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寻找对手、挑战对手,在与“强敌”的过招中磨砺自己。蔡一清渴望挑战,也渴求着“强敌”。

  2005年夏,举世瞩目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在黄海海域拉开帷幕。315艇奉命执行打击“敌”舰艇编队的重任,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练兵机会。

  演习那天,蔡一清既沉着又兴奋,使出浑身解数与对方展开周旋。几个来回之后,他终于锁定目标。旋即,导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扑过去……

  为了打赢,蔡一清一直做着各种超前的准备。

  一天夜里,蔡一清在学习中突然冒出一个疑问:能不能实现多弹齐射?他立刻叫来导弹技师张会祥。睡眼惺忪的小张说不清楚。他又把作战部门业务骨干召集起来,连夜开会研究。

  较真的蔡一清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提高战斗力的机会。终于,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出来了:导弹发射间隔时间可以缩短10多秒。

  在1秒钟可以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今天,这10多秒的时间让蔡一清欣喜若狂。

  某新型通信系统装备到艇上,还没有经过上级机关和专家的技术校验,蔡一清就带领官兵边学边试,海上演习中,他竟然利用新的通信系统,成功实射导弹,一举命中,为新艇迈入信息化海战赢得了时间……

  蔡一清带领315艇官兵创下了某新型潜艇战斗力建设中的6个首次,取得了支队军事训练的8个第一。

  艇上官兵几乎人人有研究课题,30多人立功,8人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

  他精心打造未来海战制胜团队

  蔡一清清楚,决定木桶容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作为众人同操一杆枪的潜艇,一个战位的失误会影响到一场战争的结局。

  舱段士官杲凤杰,在潜艇试验试航期间,发现一根电线脱落,不懂如何处理。这让蔡一清大为恼火:“舱段兵不能只懂舱段,还必须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否则就不能履职尽责。”

  从此,蔡一清在艇队走上了交叉培训的路子,还提出了“定量训练法”,训练效果与以往相比,提高了一倍多。

  每次训练,蔡一清都要求艇上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制订作战方案。一次出海训练前,蔡一清组织机电部门干部制订预案。他给出了这样的设想:战斗航行潜艇中弹起火怎么办?充电时遇敌袭击怎么办?……他要求官兵一定要把对手设具体、设残酷,把敌情设细、设真。 

  一连几个问号,当场把机电部门干部问懵了。对手是谁?有什么装备?战术战法是什么?这些问题以前从未研究过,预案从何做起?

  官兵们搬来过去的情况,照葫芦画瓢,草拟了一份预案。蔡一清一看,立刻打回去,重拟!

  心里没有敌情,训练就会脱离实战。为了拉近训练与实战的距离,蔡一清开始给官兵“洗脑”,让他们知道:敌人就在眼前!

  在315艇员队宿舍走廊,张贴着一幅幅反潜飞机、反潜舰艇的彩色照片,并醒目标注着各种武器性能参数;会议室,悬挂着一张张外国海军军事基地位置、兵力部署、反潜机(舰、艇)的巡逻区域和路线;宿舍里,悬挂着某大洋巨型海图,并详细标注着主要海峡、港口的水文气象资料图,以及潜艇的突破方法……

  官兵们被各种敌情“包围”着,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无论抬头还是转身,无处不在的敌情,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也使他们在训练中有了明确的“靶子”。

  “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个钉。”在315艇,蔡一清几乎给每个艇员都下达过“课题”。

  315艇不仅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还涌现出一批“兵专家”,先后有30多人次立功受奖,3人荣立二等功,4名士官撰写的学术论文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8名士官分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二、三等奖。315艇还捧回了沉甸甸的“海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奖牌……

  “要带出一支嗷嗷叫的部队,必须要有小老虎精神!”蔡一清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带兵感言。

  碧海长波,朵朵浪花,诉说着蔡一清始终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事迹。

  理想信念印证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短评)

  蔡一清是人民海军中一名基层军官。他生活在和平年代,却时刻做着和平受到威胁时的准备;他生命短暂,但精神将永远留在人间。他的人生,因为不懈追求而精彩;他的生命,因为无私奉献而伟大!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年轻的军官如此优秀?是因为他深刻理解并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20个字融入他的血液里,走进他的生命中。蔡一清忠诚使命,一无所求;不辱使命,一无所惜;履行使命,一无所惧;献身使命,一无所憾。蔡一清是全军的楷模,也是全国青年的榜样!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号召。蔡一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千万个像蔡一清一样的官兵依然奋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拥有一大批像蔡一清这样优秀人才的军队,一定是一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培育一大批像蔡一清这样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官兵,一定能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续写人民子弟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