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271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07日

怪招频出的猛将军刘震

发布时间:2009-12-07 13:27:16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在大别山、桐柏山交会的湖北孝感小悟山下,有个叫刘家嘴的地方。1915年3月3日,刘震就出生在这里一个穷人之家,刘震原名刘幼安,是家中的独生子。全家只有一斗半(7分)田,刘母在刘震5岁时就离世。父子俩相依为命。刘震开始拣粪、拾柴、放牛,还干家务事。父亲对小小年纪的他要求很严,规定他每早得拣一筐粪,有几次他拣粪不够一筐数,不敢回家,只好坐在野地里直哭。

  刘震上过几年私塾,10岁时,父亲哮喘病发作,他被迫辍学。

  这一年年底,刘震被送去学木匠手艺,从此开始了学徒生活。师傅整天叫他拣粪、种田、劈柴、担水、做饭,还要帮师娘照看孩子、洗尿布,真是无所不干。至于木匠活,师傅最多只教点粗活“手艺”,如劈木柴、拉大锯等,真正的手艺从不传授。结果,学了两年,他只是学些劈木柴的粗活儿。后来在红四方面军,一次他遇见30军政委李先念,两人说起小时候都学过木匠的事儿,李先念说:“我们红军可以组织个木匠团了。”这是后话

  1931年9月,乡苏维埃主席动员赤卫军和青年参加主力红军,刘震第一批报了名,全乡六七个村子共40多个青年被批准参军。

  从此,刘震告别了孤独的父亲,告别了养育他的故乡。这一离别就将近20年。1949年底,广西战役结束后,他在武汉治病疗养,便回到久别而又思念的故乡,一踏上故土,家乡的山山水水依然如故,村庄基本还是原貌,只是显得旧了些,父亲已离开人世,当年同他一起参军的40多名伙伴都已先后为革命捐躯,幸存者只有他一个人。

  刘震在我军中以“善战”而出名,他在早期的军事生涯中就显示出智勇双全的战斗品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以刘震为旅长的八路军4纵队4旅奉命改编为新四军4师10旅。

  由于淮上反顽斗争的失利,部队减员严重,士气低沉,战斗力大为削弱。在日、伪、顽、匪夹击之下,10旅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严峻。在此状况下,10旅当面之敌——国民党142 师425团在地下党员、团长陈锐霆率领下受命举行起义。刘震奉命指挥28团和11旅32团前往接应。一天下午4时许,28团3营和警卫连首先向小营集发起攻击,顽军毫无准备,仓皇逃至小郭家寨,28团随即把他们包围。当晚,28团1、2营又发起了攻击,顽军凭借寨围、外壕防守,两次进攻都没能奏效。

  刘震来到28团指挥所,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组织了30多人的突击队,限令必须在天明前歼灭该敌。

  翌日1时许,他亲自到前线指挥,总攻发起后,突击队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接近敌寨,突然投出手榴弹,趁着爆炸的瞬间,奋勇发起冲击,随即打开了突破口,冲入小郭家寨,2营主力也紧随突击队冲入寨内,东西两侧助攻部队也相继攻入。此战共毙、俘、伤敌700余人,缴获轻机枪11挺,长、短枪300支。

  这年秋天,10旅将士集结在洪泽湖以东运河南岸,待命抢渡运河,准备前去淮海区创建根据地。可是,运河两岸连一只小船都没有,对岸国民党王光夏部重兵防守着。深秋之夜,河水急湍,月色昏暗,刘震来到岸边,看了看,说:“还是用老办法,用突击队上!”

  随即,他命令一边组织好渡河的木排准备搭桥,一边挑选渡河突击队员,说:“突击队由向平和陈角榆负责。”向平和陈角榆是他最倚重的战将,很快他们挑选了一些会游泳的士兵和干部,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渡河突击队。随即,向平带上了一挺轻机枪架在木排上,信号弹发出了,突击队开始下水抢渡,对面敌人发现10旅抢渡,一排排的枪弹扫射过来,但是,突击队都是10旅的精兵,很快就冲上了岸,然后猛打猛冲,守敌被迫溃退,突击队随即占领了运河北岸阵地,后续大军立即汹涌而来。

  刘震打仗不仅有勇,而且也会来点“软刀子”,对此,他的手下称为“巧战术”。

  1942年冬,日、伪、顽和地主还乡团大举向淮海区根据地“扫荡”,刘震率部巧妙地兵分两路提前转移,让敌兵扑了一个空。但日伪随即在淮海区各地建立蜘蛛网式的据点,“实行包干”,“分片扫荡”。各个据点很近,白天互相能看到炮楼,刘震他们攻打一个据点,其他据点的炮楼立即“四方出击”来援助,因此,他们白天行动十分困难,只好采取夜间行动。可在夜间又有问题了,老百姓家养了不少狗,他们一来狗就乱叫,据点鬼子听到狗叫又乱打枪、乱开炮。因此,淮海区形势十分紧张。

  于是,刘震将主力地方化,成立12个小团,与各个县的警卫团、县大队“混”在一起,在全区搞“拆开打”运动,所谓“拆开打”就是动员各区老百姓自己起来拆瓦房,把砖头、木料分散藏起来,使得敌兵修据点、炮楼因无原料,修建速度减慢。再就是动员老百姓自己“打狗”,庄村里无狗了,部队行动就方便,因为听不到狗叫,战士们就是走到炮楼跟前,鬼子伪军还不知,突然枪炮一响,其他炮楼听到枪炮声一来“增援”,人马还没到,炮楼就已经被解决了。另外,战士们把那些打死的狗全拖到鬼子的据点周围,摆成一个个“臭狗阵”。

  这些措施很生效,使敌人无砖头、无木料修炮楼。把打死的狗拖往敌人据点附近,三五天后,死狗就开始腐烂发臭,熏得据点里鬼子受不了,有的被迫熏得放弃据点逃跑。

  很快,刘震在淮海区打开了局面,一支3000人的队伍发展到了15000人的大部队。对此,战士们说:“刘旅长的软刀子真厉害!”

  刘震是员猛将,他带兵打仗却十分怪异,有时跟随他征战多年的手下都会觉得惊讶不已。

  1949年1月,解放天津的战役打响了,由2纵改编的39军和38军担任主攻。在这次战斗中,刘震军长又来了一次奇怪的指挥。

  14日深夜,颜文斌率115师的345团连续攻克了天津城内的3个敌据点,又包围了寿丰面粉公司。此时敌师长梁铁豹率一个师部和两个团龟缩在一座5层大楼内负隅顽抗,345团连攻了两次都没拿下来,颜文斌打电话向师部请求增援。不料,接电话的却是刘震军长,他指示道:“你不要着急,先把敌人包围起来,我马上给你派一个团去。”

  谁知一会儿,152师一位副师长率领一个团跑步赶来了。他还带来了刘军长写给颜文斌的一封亲笔信。颜团长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颜团长,我派152师副师长带一个团到你处,归你指挥。”

  颜文斌不由得一怔,心想,人家是副师长,自己是团长,怎么能指挥人家?于是打电话给军长:“首长,从来就没团长指挥师长的,你还是叫副

师长统一指挥,我保证服从。”

  然而,刘军长口气很果断地说:“我叫你指挥,你就指挥。就这么定了!”

  这时,副师长在一旁说:“颜团长,刘军长的条子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你放心大胆地指挥吧,我保证服从命令。”

  结果,上下级就颠倒了,颜文斌团长指挥副师长,他说:“副师长,我命令你率团插向东南,狙歼从面粉公司逃窜之敌。”

  “是。”副师长应声而去。

  副师长受命而去,颜文斌又下令345团集中全团炸药,爆破面粉公司大楼。结果,副师长在侧面阻敌,345团在正面炸,在凌晨1点钟时爆破成功,面粉公司5层大楼被炸塌。惊慌失措的残敌纷纷向东南方向逃窜,被副师长率部堵住,生俘敌师长以下三四千人。345团也俘虏敌两三千人,两个团共俘敌7000余人。

  这场战斗打得干净利落,而刘军长破常规做决断,不拘一格用人的做法又在全军传为佳话。战后,四野总参谋长刘亚楼听说此事后,批评说:“你让团长指挥副师长,影响不太好吧?”

  刘震笑着说:“我这样安排是有考虑的。第一,颜文斌是位老团长有指挥经验;第二,他已在天津打了3个据点,情况熟悉;第三,这个部队是一支新部队,需要有指挥经验又熟悉情况的指挥员指挥,因此,从战役全局考虑,我决定由他指挥。”

  “这还差不多。”刘亚楼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