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州走出的共和国将军——万毅中将
一、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顷波。1907年8月8日出生于辽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四十里堡老爷庙村柳树屯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他的少年时代饱受日本殖民统治的欺凌、压迫。1904年2月,日本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战前,中国东北三省已被沙俄侵占。沙俄盘踞东北,妨碍了日本的扩张野心,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狗咬狗的战争。腐败的清政府竟同意把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听任侵略军践踏,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华势力而厮杀。在这场战争中,日、俄都强迫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无数中国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东北人民饱受战争之苦。1905年8月,日俄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除接受日、俄《朴茨茅斯和约》中规定外,还额外给日本以某些权益。从此,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的全部特权,而且在其后又不断扩大这些特权,对中国东北南部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万毅的父亲万宝贵,是一个读过书的农民。他早年曾当过清朝的骑兵,很有胆识,富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正义感,把入侵的俄国人叫“老毛子”,骂日本人为“日本狗子”。他坚定地认为:“猫子、狗子是不能得天下的。”万毅的母亲栾氏是金州城里人,聪明贤惠,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万毅兄弟姐妹5人,他最小,但大哥、大姐、二姐早年夭折,只剩下万毅和大他两岁的二哥。万毅从小便开始从事拾粪、捡柴等农事劳动。他耳闻目睹并亲身体验日本殖民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特别是有一次,看到日本人用藤条鞭子抽打他的母亲,母亲痛得直落泪,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埋下仇恨的种子。
1915年,万毅的父亲由于年事已高、体力不支,无法继续从事繁重的农活,考虑到家庭生活和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便抵押了仅有的5亩土地,举家由乡村迁入金州城里,利用抵押的贷款开了个小杂货铺,人称“万家小铺”,经营烟酒糖果米面等日用杂货,以维持生计。这年万毅8岁,入金州蒙学堂读了两年书,后因不满日本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而停学,到一家中国人办的私塾读了一年书。此时,家庭生活日益艰难,为了找个能糊口的地方,万毅便四处找活干。1919年春,他到大连一家钱庄当雇员,年仅12岁的万毅,在那里干了3年。虽然每天奔波辛劳,但他还是挤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是学到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1922年春,万毅经人介绍到奉天城(今沈阳)的省财政厅征榷科当职员。时逢军阀混战,直奉战争中败北的奉军,为复仇便大力扩军,增加税敛,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万毅的薪俸只能维持自已的生活,很少有余钱资助家庭,母亲的生活更加困苦。有一年万毅回家过春节,大年三十本应阖家团圆,可他父亲却躲到龙王庙的姑姑家,躲避高利贷主上门讨债。万毅17岁那年,万家小铺倒闭了。从小就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万毅,总想着找个更好的差事,让父母有个安定的生活,也为国家做点有益的事。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万毅在苦苦思索后,毅然决定,到中国人的军队去,从戎闯天下。
二、1925年3月底,万毅考入张学良任队长的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第四期步兵科,编在第五连做战士学员。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的张学良司令部副官处当上士。不久调到兵站处,提升为少尉。1926年4月,经吕正操主考,万毅被录用为张学良副官处少尉副官,担任文牍工作。由于他办事认真,得到很受张学良器重的中校副官黄显声的认可。1928年秋,任奉天北大营军械官。1929年2月,考入第9期东北讲武堂,编在第1总队第3大队第10队。1930年4月,他在2,000名学员中以学习成绩名列第一的优秀成绩毕业,张学良与赵一荻亲自为他颁发奖品:一块怀表、一把指挥刀。后来,万毅调到东北军第20旅20团(驻开通县),旅长黄显声任命万毅为少校团附。1930年11月2日,张学良去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黄显声为随行副官,万毅为临时副官处副官。返回后,又被调到张学良卫队统带部步兵总队第3队1营任少校营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陆续撤退到关内。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使万毅不解和气愤,心情十分沉重。1934年东北军部队被陆续南调“剿共”。五月,万毅随105师向豫鄂皖出发时,调任东北军3旅7团中校团附。同年8月将他调到自已的总部工作。一次张学良在渭河岸边散步,看到一片田野,对万毅说:“将来在这里建立东北新村,让我们流落在关内的东北军官兵在这里安家落户。”万毅说:“副司令,干嘛在这地贫人穷的地方安家?咱们东北的沃野哪个地方不比这里强?”张学良听后沉默不语。不久,万毅被任命为联络参谋。此时,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万毅的抗日愿望越来越强烈,可是当时不但有日寇不能打、有家不能归,而且还要执行上峰的“剿共”计划,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万毅陷入极度的苦闷之中。
1935年9月,万毅奉命去见东北军骑兵副军长黄显声时,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刘澜波(黄显声的秘书)相识。在不断交往中,刘澜波的学识和对时局的见解,使万毅茅塞顿开,他逐渐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结识刘澜波,万毅认为这是自正“政治上走向新生的转折点。”
1936年1月,万毅担任东北军109师627团中校团长,重新组建该团(因该团在直罗镇战役中被红军消灭),成为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在刘澜波的安排下,他组建的团吸收了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他积极主张抗日,热情支持地下党的抗日活动。一次国民党安排在团里的特务军官政训员偷撕宣传抗日标语准备告密,万毅发现后怒不可遏,严词斥责后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此事报告到蒋介石,蒋介石对张学良说:“你有个团长很反动,打政训员。”张学良回答说:“此事委员长交给我办吧。”恰逢西安事变,此事也就没人追究了。这年的10月,万毅在火车上见到了中共地下党党员张兆麟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交谈中向他们表达了他抗日主张和决心。当万毅和他们热情握手告别时,张兆麟告诉海伦:“这次谈话在我爱国救亡工作中是一次意义最重大的经历,一个军官发表这样的言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斯诺在这次采访后写了“东北军想打回老家去”一文发表在英文杂志《中国之声》上,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东北军爱国军人的抗日心声。海伦•斯诺在回忆录中写道:和万毅的谈话,是我在中国的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万毅受张学良之命,率部开抵渭南前线,阻击从潼关向西安进攻的国民党军队。12月16日凌晨途经西安,张学良召见万毅,就部队情绪等有关形势进行了交谈并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你回去一定要对全体官兵讲清楚,我们此次非常行动,完全是为了促成一致抗日,共同对敌,而不是为抢官职或争地盘,”眉宇间流露出精诚报国、大义凛然的庄严神色,使万毅永远难以忘怀。“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将张学良扣留在南京,东北军出现群龙无首局面,内部少壮派与高级将领的矛盾加剧,万毅也被卷了进去。1937年2月,万毅被监禁,受到审查,失去人身自由长达8个月之久。“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万毅强烈要求到前线抗日,直到10月被任命为东北军57军112师336旅672团上校团长,不久,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为阻止日军向南京方向追击,国民党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在江阴布防。六七二团随第一一二师渡江增援江阴,第三三六旅负责城东的防御。11月27日,日陆军第十三师团对江阴要塞发起进攻,万毅指挥六七二团与其他守城部队一起,同仇敌忾,勇猛拼杀,以劣势兵力,顶住日军在数十架飞机和坦克火力配合下发起的一次次进攻,血战5昼夜,迟滞了日军西进时间。第一一二师撤退时,万毅率团担任后卫,利用江阴城墙为阵地,沉着应战,官兵们满怀民族义愤,不时搬起迫击炮弹,径直砸向逼近城下的坦克,抗击整整一天,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万毅率部撤往镇江,一路军纪严明。休整数日后,又奉命前往参加南京保卫战。同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万毅率队突破日军重围,撤到徐州。后被任命为112师334旅667团团长,开往连云港抗击日军。
三、1938年元旦之后,万毅被任命为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三三四旅六六七团团长。自从前一年2月份被扣押后,他就与刘澜波、于克等共产党员失去了联系,只能凭着近乎本能的民族义愤听命于上司的调遣。然而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对抗战前途的忧虑与日俱增。春节过后,经刘澜波介绍,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巡视员张文海、谷牧来找万毅。临行前,长江局副书记周恩来向谷牧交代:“你们把万毅发展成为党员,以后以他那里为依托,开展五十七军的工作。” 3月11日,在连云港陇海大旅社,由张文海、谷牧介绍,万毅成为一名中共特别党员 ,他的政治生命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此期间,万毅与张文海、谷牧交换意见,报告师长之后,万毅将一支由共产党员带领的,主要是进步学生组成的队伍留在团里,成立了新兵队。为使第一一二师成为一支同共产党合作的坚决抗战的队伍,经中共中央长江局批准,在第六六七团秘密地建立了由伍志钢、谷牧、李欣等组成的中共第一一二师工作委员会。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新兵队有30余人以传令兵的名义被派到第六六七团各营、连,在各营和团直属队秘密成立了中共支部。在万毅的支持下,团部还成立了20余人的宣传队,通过演剧、唱歌来鼓舞士气,宣传抗日。万毅经常为宣传队办的油印小报《火线下》写文章,指导全团工作 ,也时常下连队给士兵讲课。此外,团部还成立了开展战区群众工作的民运工作组。六六七团出现了国民党部队里少有的官兵平等、团结抗战的良好氛围。此后,万毅指挥部队在鲁苏皖浴血奋战,消灭了大量日伪军。在第一一二师守卫连云港数月的时间里,敌战机和舰炮的狂轰滥炸几乎每天都发生,然而在该师奉命转战皖北之前,日军从连云港登陆增兵的企图却一直未能得逞。这大大鼓舞了鲁东南和苏北一带的民心,许多爱国青年找来希望参军。为策应“保卫大武汉”作战,9月,第六六七团随第一一二师经苏北转入皖北。途经疟疾高发区时,很多人都受了感染。10月中旬,该团到达合肥附近,月底接到袭击合肥日军机场的命令。此时,万毅也患了疟疾,高烧40°C,经常呕吐。他抱病召集各营营长研究作战方案,坚持指挥战斗。取得炸毁日军飞机4架,击毁运兵装甲车2辆及毙、伤部分日军的辉煌战果。国民党中央电台广播了这一胜利消息。在六六七团随军回师苏北作战期间,依靠万毅的掩护,第一一二师地下工委成员,还帮助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与上级取得联系,重新恢复了苏北地区党的活动,增强了抗日力量。
由于万毅敢打硬仗,指挥有方,令日伪军闻风丧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歇后语也在连云港一带流传开来。在抗日的烽火中,667团的广大官兵的抗日热情十分高昂,官兵士气大振,他们高唱着由万毅团长根据法国《马赛曲》的谱子填写的667团团歌,驰骋在抗日的疆场:
神圣的自卫战争是民族最后的出路,
大家向前!
倭寇逞强权夺我东北,
更无餍踏进长城关。
寇已深,
国将亡。
家已破,
我们要誓死收复旧山河。
遵守团体铁纪律。
组织成救亡铁阵线。
统一意志,
集中一切力量,
为争生存而战!
为复失土而战!
勇敢前进!
到东北去!
青年的六六七团。
1939年春,万毅率667团转战鲁南大地,驻沂水、费县一带。1939年,万毅部在反扫荡中打伏击,俘获日本经济考察团团长远山方雄及其随员。八路军115师由鲁西进入鲁南四县边联地区,与东北军驻地相邻,互有电台联络。112师中共党工委与当地中共鲁南特委也取得了联系。同年4月,东北军51军开进鲁南,山东呈现日伪、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的三足鼎立的斗争局面。同年冬,万毅任111师333旅代旅长。中国共产党在该师建立了工作委员会,在部队中下层还秘密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1940年9月22日,万毅与111师师长常恩多共同组织了九•二二除奸行动,将57军内部与日寇勾结准备投敌的要犯大部分逮捕,锄掉了军队内的汉奸和投降分子。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中共地下党员陆续从111师转移。反动势力的气焰更加嚣张,“倒万”的谣言四起。鉴于此情况,党组织通知万毅,随时准备离队转移。但万毅想,在东北军中建立中共地下党组织多年,实不容易,不到万一,不能轻易离开。同年2月17日,万毅被扣押,先后被关押长达18个月。反动势力以“清除右倾分子”为借口,展开了搜捕和迫害进步人士的活动。“二•一七”事件引起中共中央的密切关注,中央书记处电告山东分局负责人朱瑞、罗荣桓等马上采取措施,组织营救万毅和其他被扣的同志及进步分子。山东分局立即派分局秘书主任谷牧带队靠近111师驻地,积极设法营救,但却未获成功。
1942年4月,重庆方面给东北军51军军长于学忠发来急电:“奉总裁手谕,万毅通敌叛国,就地处决,具报。”于学忠总部秘书郭维城将电报送给于学忠说,111师扣押万毅,师长常恩多开始不知道,我们驻在该师防区,杀万毅,不告诉常恩多不好。常恩多得知后火冒三丈说:“总司令要杀万毅,就请先解决111师!”无奈于学忠给蒋介石回电说:“万毅抗敌坚决,屡立战功,何云通敌?如犯军法,公开审。秘密处决,碍能执行。”蒋介石便要于学忠把万毅交军法部门处理。期间,郭维城与111师师长常恩多密谈举事。1942年8月2日夜里,万毅成功越狱,找到八路军山东纵队。见到谷牧后将情况作了汇报,使我党抓住有利时机控制了111师。郭维城组织111师起义成功,有2,700多人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共山东分局派万毅回到111师,万毅任111师师长。111师成为共产党控制下的外围抗日武装。1994年7月参加八路军滨海军区发起的打击伪军的作战,历时68天,毙伤日伪军1,590多人,俘虏敌人810多人,收复据点54处。111师后来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万毅任支队长。1944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万毅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司令员。经过教育、整顿和训练,这支队伍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武装,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同年11月,在一次对日寇的反扫荡战斗中,万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被敌人的子弹从一侧腮部打进,从另一侧腮部打出,牙床被打得粉碎,7颗半牙齿被打掉。当时援华的奥地利军医罗生特为他做了手术。罗生特风趣地对万毅说,伤势不要紧,今后你会变得更加漂亮,因为你多了个酒窝。从此,万毅有了一个文雅的绰号——“酒窝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