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625
本馆由[ 天堂墓匠 ]创建于2009年12月31日

林传光为中国真菌生理研究作出贡献

发布时间:2009-12-31 10:54:27      发布人: 天堂墓匠
        林传光毕生从事植物病理学的科研和教学事业。他基础深厚,兴趣广泛,研究领域宽广,从真菌到病毒、从寄生病害到生理病害、从真菌生理到杀菌剂都是他研究的对象。而他研究的每一项目均能在当时该领域内做出显著成绩。  真菌生理是他开始较早而一直保持兴趣的研究领域。由早期对孢子萌发条件的了解到后来对卵菌营养的研究历经30多年,每一阶段都有新的突破。他突出的成绩是于1940年发表的题为《果生核盘菌(Sclerotinia Fructicola)分生孢子的萌发》,特别是关于《铜的毒性》的博士论文。他用果生核盘菌为材料揭示了快速形成小型分生孢子的真菌,由于所携带的养料如碳源有限,在不供给外来能源的情况下,往往不能萌发。前人之所以未能发现这一特性是因为方法不妥,在收集孢子时带进了足以满足孢子萌发的少量能源。通过洗涤除去孢子上沾染的杂物后,果生核盘菌分生孢子萌发时需要葡萄糖或乙醇以满足能源的需要,厌气条件下只有葡萄糖有效。此外还需镁离子以保持较高的萌发率。在排除未知物质的干扰后,该菌对铜离子毒性的敏感性大大提高,比以往的报告提高了10—100倍。他测出铜对果生核盘菌的LD90剂量不是当时所认为的0.25—3ppm,而是在0.025ppm以下。而过去高耐药性的结果是在孢子上附有解毒离子(如钙离子)的存在下测得的。他还研究出解毒离子作用的大小是按离子价数的增加而提高的。这一论文顿时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里引起震动。外系的人听了也称赞是好论文,称得上该院之冠,而被作为康奈尔大学223号研究报告专门出版。  1946年,他继续研究分生孢子萌发的营养要求,发现围生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孢子萌发时不仅需要碳源,还需要氮、磷、镁的供应。再次证实了他的看法,即没有理由设想一个真菌孢子要含有萌发所需要的全部材料。对一个只有一个细胞的孢子要求外源营养才能萌发是不足为奇的。林传光提供的方法和发现成为研究孢子萌发条件、测定杀菌剂毒性极为有用的依据。在真菌生理领域中做出了贡献,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如50年代最出名的两本真菌生理学教科书:利理和巴纳特著《真菌生理学》及柯克兰著《真菌生理学》就引用了林传光的上述两篇论文,介绍了他的结果和方法。这在50年代我国学者的研究被外国书本中引用是不多见的。正是他以卓越的科研成果跻身于世界真菌生理界的前列。  林传光还注意到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粒黑穗病菌(Neovosia oryzae)厚垣孢子萌发非常困难的问题。在1931年以前还没有人研究过影响厚垣孢子萌发的因子。我国真菌植病界的前辈邓叔群曾注意到厚垣孢子有休眠期并且萌发可能与光线有关,但未作试验证实;而林传光则是首先发现和确证稻粒黑穗病菌厚垣孢子一定要有5个月的休眠期后经过一定的光线照射才能萌发的第一人。而且分析了波长,明确了短波长的光更为有效。这样就能掌握厚垣孢子的萌发条件,得到较高的萌发率,用以接种、鉴定品种抗性等工作上。1955年林传光又对光波的作用深入了解,证明只在休眠期结束后湿润的孢子才对光敏感。光线不能代替休眠,但在0—3℃低温下,光线也起作用。说明光线不是促进孢子的代谢,而可能是解除某种抑制孢子萌发的物质。病菌的这些特性对其适应生存条件是有意义的,人们也可利用这些规律减少厚垣孢子的萌发进行防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