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唁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系石云里教授及全体师生:
惊悉志超师因病不幸离世,作为弟子和同门的我痛彻心扉!我谨代表东华科技史同仁对你和“娘家”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这又何尝不是互相问候呢!
李师和钱临照师、张秉伦师是我近30年前博士就读时三位主要的师长,他们的谆谆教诲甚至严厉批评都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丰厚养分和珍贵记忆。我在科大成熟,我在科大欢笑,我在科大彷徨,我在科大留恋……如今,三位业师先后凋零,留下芬芳,留下思念,留下感动,留下力量!李师一生淡泊名利,特立独行,惟学问为最大快事,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直到生命之烛光即将黯淡之时,以耄耋之年、残弱之躯、视力微微,犹笔耕不辍,完成三部巨作!我这一天一直在想,李师为何如此用生命之力去拼?或许,是内心对学问、思想、真理和永恒的自在激励;或许,是探究未知、立心立命的学人使命的自在呼唤?无论我理解与否,这也许就是李师最值得我们敬重之处!我以前常说,李师醇厚如酒、清澈如水,故能以纯白之心发见天地之心、宇宙之机。今天我更加明白,李师的成就何尝不是一生心血汗水的结晶呢?!我要大声地说,李师此生最大的品格是纯真!当今之世,有多少人以“学问”为谈资、为幌子、为跳板,而李师对学问的追求是一点都不掺假的。他以与学生谈学问为最大快乐,以思想上每一个发现为喜悦!夫子有三月不知肉滋味之乐趣,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千古名句,李师以其率真、奋进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乐之者充实而有光辉的伟大!
学生们都说李师的课有思想,开拓眼界、提升境界,殊不知师文献考据功夫也是了得。正是纯白无私真性情,造就了师不循陈规、语惊四座的独立人格;也正是深厚的文献积累,酝酿出师恣意汪洋、游心邈远的思想自由。正是道器合一、理实不二!李师的博学多才、文理会通令人叹服。科技史之外,物理研究照样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科技史呢,文字学、考据学和思想史相映生辉,书斋的文献研究和模拟复原的动手两不耽误。呜呼,此何人哉!
李师的离去,是科技史事业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更是吾辈弟子们心头永恒的痛!李师桃李满天下,这不是虚言!东华科技史近一半的人马都是李师的学生。我之外,仪德刚、陶培培。我们唯有以加倍的努力、更大的成绩告慰李师的在天之灵!
泪眼眊濛,语无伦次,仅以一幅挽联献上,聊表无尽的思念:
志在往今,探天人古义,文献顶真思想求新,品格学问合二为一高表仰千秋;
超然物外,传国学薪火,了无机心自得天机,物理科史由表及里声名满华夏。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东华大学 杨小明
2020年2月16日泣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