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淄博诗人张德祥老师逝世一周年诗文选
2019年正月11日,淄博诗词界领军人物张德祥先生不幸仙逝,永远离开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骚坛。在缅怀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再读《飘蓬吟草》,挥之不去的思念,油然而生。
记得德祥先生《飘蓬吟草》的面世,震动了淄博、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诗词界。和诗、和词者,来电来信问候者,往来不断;索书求教者,络绎不绝。一时书如磁石,迅速形成了一个无形而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无数爱好者,推动着诗词事业的蓬勃发展。《飘蓬吟草》的出版,无疑是淄博诗词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我与德祥先生的认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2003年下半年“莲池诗社”成立后的一次诗词创作座谈会上,先生的有关格律诗词创作的讲话,深深打动了我。随后市老年大学设立诗词班,由先生授课,便慕名跟班学习,之后,又在诗词学会共事多年。在前后十余年的交往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方对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先生1953年西安邮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首都北京从事电讯工作,1958年从北京邮电部门调入青海省海西邮电部门,而后调入核工部221基地,从事军工工作,至1994年辞呈退休、异地安置淄博,在职41年,历任221核工业基地宣传部副部长兼报社总编等职,为我国核工业基地建设、原子弹爆炸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78年被授予核工业基地两弹勋章。先生13岁读小学时,便深谙平水韵,习练格律诗,至今已有60余年,可见道业功底深厚之一斑。可以说工作之余,先生的一生,是诗的一生。
“妙句每从诗外得,豪言常伴醉中来”(赴李奎封诗酒会),先生之所以诗好,是其人好。《飘蓬吟草》开宗明义,其诗词观便是“创新首先继承,作诗首先做人”。熟悉德祥先生的领导、同事和朋友,皆对其为人赞不绝口,对其人品更是交口称赞。“结就诗盟天意厚,风怀重返少年丛”(为昭华兄八秩寿二首)。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诗风正派,处事干练,心态平和从容,性格沉静内敛,待人诚恳热情。先生曾是《柳泉诗词》的执行主编、主编,每年一集,现已出23集,经先生之手,就有9集。先生不会操作电脑,每册千余首诗,都是先生一首首选、一字字改、一句句抄,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但从不叫苦叫累。据我亲眼目睹,他为人改的诗作,不计其数;为别人审阅修改的大部头詩集,都从来不计报酬。诗友每每登门请教,皆热情相待、高接远送。他不会架摩托车、更不会开车,但他可以徒步十几里去探视双目失明的诗友,他可以骑一辆破旧单车从张店到明水去造访百里之外的诗友。真可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矣!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方面是他多年坎坷人生的磨炼和秉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长年爱诗如命的嗜好和孜孜以求的精神。
德祥先生对于诗词艺术的执着和迷恋是出了名的。不太了解他的人,看到《飘蓬吟草》,便认为这便是他的全部;了解他的人,方知他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在帮其校正诗稿过程中,有幸接触到他青年、中年、老年诗稿的手抄本,真可为大饱眼福。也不知费了多少功夫,用毛笔小楷抄写,一本一本、一摞一摞,那绝不是现在用电脑那样轻松一挥而就的。我这才感叹先生多才多艺,不仅是个诗人,而且书法也很有功底。也可能由于工作的缘故,先生的诗友遍天下,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青岛的、四川的、江浙的等等,尽是诗书交往,诗海飞鸿。有的一写便是30韵,一和也是30韵。先生不善张扬,很少投稿。即使《飘蓬吟草》的出版,也不是本人的情愿,而是诗友的苦苦相“逼”和组织的再三动员,迫不得已才作为任务完成的。近年来,由于其交流日广,他的作品相继被朋友推荐入选全国各种诗词刊物。有的本人尚不知情,其诗作便被入选并寄来载有其作品的各种刊物和奖状。如2011年荣获青岛市沧口区糖球会征诗二等奖、2013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 “第四届华夏诗词奖优秀奖 ”,便是其中的两例。“今宵此乐惟天赋,明月清风尽入怀”(赴李奎封诗酒会)。一个年近八旬的老翁,不仅《佩文诗韵》平声上下30个韵部的韵字能够熟练运用,而且仄声76个韵部也能大体记得清。更难能可贵的是炉火纯青的詩功和天赋的灵感,把个诗词格律玩的得心应手,写出如此的好诗,殊为不易,真是令人叹服!想来 ,必有不为人知的坎坷和艰辛的付出。
“浪迹江湖岁月长,人生啼笑集成章”(读广银同学《古稀随笔》是赠),诗伴随着先生的足迹,从泰安到西安、到北京、到戈壁、到淄博;从生他养他的泰山、到以身许国的祁连山、昆仑山。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个衷心为党,精忠报国的,“手提肝胆走天涯”(车站前为杨逸明先生饯行)的热血青年,文革中竟由于直言被诬告而成为让人啼笑皆非的阶下囚,坐进了自家的牢房。然先生并没有颓废、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壮志历练益强。“义愤甘将血肉抛”(别家),“成茧呕丝甘自缚,情仇恩怨似吹沙”(接緒峰弟书信怀乡),“谅涉足尘海,抑邪扶正,挺身不怕妄菲薄。险途愈求索”(兰陵王·编辑部重整一周年共饮)。在逆境中,仍然对党、对祖国充满了希望,对前途充满了信心。1971年,先生历经磨难,冤案昭雪。发出了:“上天赐汝脱班房,娘误伤儿莫恨娘”(如是说),“地狱之门逃险,错疑再世交游。交杯满饮二锅头,销得风僝雨僽”(西江月·重逢故知),“义气纵横行天下,阅尽云翻雨覆” (金缕·哭田云海同学)的感慨! 经过这一抓一放的铁血历练和人生参悟,擦出的火花,便辉映出了《飘蓬吟草》这最深刻、最精彩的篇章。这正应了司马迁之名言:“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之所为作也”。只有其切肤的感受,方才有此真情的诗篇!
《飘蓬吟草》节选了先生从1956到2012年的千余首诗。历历五十六年风雨,洋洋千首篇章,它是先生诗样人生的真实记录,也是先生风雨历程的“史诗”。“笔润三江水,诗裁百万兵”(应青年诗社嘱诗),“收发自如方寸,掌中万里河山”(清平乐·电台夜兴)。先生的诗,既有太白浪漫主义的风采,更有少陵现实主义的遗风;既有稼轩的豪放,也不乏易安的婉约。诗庄词媚,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尤其使我们这些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如临其境,回味无穷。
“华辰回首话平戎,解甲育才桃李丰” (为昭华兄八秩寿二首)。先生对于淄博诗词界的贡献,绝不止《飘蓬吟草》。年近八旬的德祥先生,直至病前仍不辞辛劳,“不涉功名利禄”,执教于老年大学诗词班,锲而不舍的为淄博诗教做着贡献。先生有一句话叫做“一年上正路,两年上台阶”,就这样,十二年如一日,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默默的传承延续着古典诗词的诗脉。难怪有人说:“淄博的诗词走到今天,与德祥先生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诗如其人,诗品即人品。天道酬勤,2013年德祥先生受之无愧地被市政协、市老龄委、市电视台授予了 “淄博十佳模范老人”的光荣称号。2019年被山东省诗词学会授予省级“优秀诗人”光荣称号。
《飘蓬吟草》的出版,是先生诗词艺术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其诗词艺术探索道路的新起点和开端。不料,正当他踌躇满志想为淄博诗坛再做些事的时候,病魔却悄悄的向他袭来!在病重期间,我和诗友锦绣先生去看他的时候,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诗词和他的诗友,仍是信心百倍的与病魔斗争!希望早日康复、重返诗坛!后来由于疫情的原因,再未与先生晤面。最遗憾的是先生逝世亦未能到殡仪馆送先生最后一程!他虽然与世长辞,但他执著于诗词的这种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继承先生的遗志、沿着先生的足迹,走完先生未走完的路,完成先生的未竟事业!
祝先生一路走好!
二0二一年正月初六日
怀念张德祥恩师
商玉珍
齐风红柳挽歌殇,忆西窗,漫沙狂。朵朵马兰,戈壁为谁芳?更是柳泉擎旆手,桃李硕,满园香。 恩师驾鹤去仙乡,惜贤良,断人肠。飞雪萧萧,潸怅泪沾裳。欲看今朝薪火盛,诗坛上,德弘扬。
鹧鸪天?痛悼恩师张德祥
孙丽
未料悲风竟日寒,凭栏望月泪潸然。茫茫尘海千条路,不见恩师在那边。 追往事,忆华年,一颦一笑总堪怜。送君高寿游仙去,只剩芳魂照世间。
依韵王渔洋《寄李邺园尚书二首(之二)》韵再悼恩师德祥公
魏齐俭
驾鹤广寒霄斗西,柳泉骚客哭声齐。
君今此去吟篇谢,人共长留往事倪。
大漠投身腾野水,杏坛倾血拓荒蹊。
心存德厚培芳著,我辈楷模翰墨题。
悼念恩师张德祥(通韵)
王瑛琳
恩师仙逝忆周年,厚德博学弟子传。
怀志戍边磨利剑,投身核武战荒滩。
名言妙句消疑惑,论古通今执教坛。
笑貌音容虽远去,高风亮节耀人寰。
悼念恩师
一一写在张德祥老师逝世一周年
张明
苍山郁郁松,曾步老师踪。
许国青云志,《飘蓬》戈壁功。
黄桑传薪火,桃李报春风。
指点迷津路,常来梦境中。
白玉和
【卜算子·祭君】
浩气比昆仑,情似昆仑雪。塞外吟诗塞外情,一扫西风烈。
曾为柳泉歌,今与淄江别。化作青云上九霄,怎愿同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