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智救王葆真 回首洛阳花似锦
夏终于耗尽最后的热力,秋来到北方平原。王葆真登上北去的列车。
从车窗外看去,天空是瓦蓝瓦蓝的,也没有扑面的尘沙。铁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田畴,禾黍新熟,农民忙着收割……如果不是抗战胜利后又燃起内战烽火,这倒是一幅安祥静谧的图画。
王葆真离开商丘,本拟直去北平。后来又改了主意,决定转道洛阳、开封,一则开展工作,二则寻访几位旧友
“牡丹甲天下”的洛阳,是王葆真的旧游之地。回忆往事,他不胜感慨。<br> 那是1940年春。他在洛阳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当时洛阳是第一战区卫立煌长官司令部的驻地
在洛阳期间,国民党的军队与我18集团军之间有矛盾,常常有磨擦,为着国共的团结,为着共同抗战,他以冀察战地党政分会副主任、参政会参政员的双重身份,不辞艰辛亲自到山西武乡18集团军所在地,会见了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刘伯承等将领,然后他亲自陪同朱总司令到洛阳与卫立煌会谈。结果非常圆满,化干戈为玉帛,一场剑拔弩张的形势象一阵乌云似地被和风吹散,双方继续合作,继续坚决抗日。朱德对此行非常满意,在离洛阳经西安返回延安途中,曾赋诗一首。题曰《出太行》。诗云:“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这“可慰同仇”的结果,有王葆真的劳绩在内。
这就使国民党中的反动分子对他恼恨。
有人告诉王葆真,中统军统都说你是替共产党说话的,若要洗清这嫌疑就必须表示态度,最好在报纸上发表谈话或发电报,骂共产党不好,就可保证安全,还可向陈立夫建议,给以重要的名义,并拨款30万元,不要作任何报销。
又是高官,又是重金,企图让王葆真就范。王葆真呢。他听了哈哈大笑:“我是主张抗日的,共产党贯彻抗日主张,我陪朱德到洛阳,就是希望国共精诚合作抗日到底,我为什么要骂人家呢”这一来,蒋介石亲笔批示:“着将冀察战地党政分会副主任王葆真撤职”。王葆真早就预料到这样的结局。虽然战地党政总会希望他转圜和解释,或许能使蒋撤回自己的批示。但王葆真不愿做这鸡营狗苟之事,光明磊落地交卸了职务。以后直到抗战胜利,他都闲居在西安与南阳,象诸葛亮一样淡泊明志,“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次他重来洛阳已是六年之后。
世事如白云苍狗。当年他到洛阳是促进国共团结合作;如今国民党已公然掀起内战,为中国前途计,只有推翻国民党政权。他这次洛阳之行就有这样的使命。<br> 商丘之行使他失望,洛阳之行却很成功。
往事象一层烟雾从心上升起来——1944年,赋闲的王葆真蛰居在南阳。南阳是当年诸葛亮未出山前的隐居之地,当地有一座庄严华瞻的武侯祠,构制与规模虽不及成都武侯祠,但南阳人把它看作胜迹。
一天,王葆真前来凭吊开济蜀汉两朝的这位贤相。他看着殿上端坐着的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不觉长叹一声:“现在世事纷乱,时局不宁,就缺少个治国安邦的诸葛亮啊!”“您老说得对,现在是奸邪当道,能人韬晦,时局糟到这地步,我们枉为中国人呀!”王葆真回头一看,说这话的是一位中年军人。邂逅相逢,王葆真还不能深信。他只是“嗯”了一声,没有明确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他的意见。
“您老,请放心。我不是靠人头升官的。”中年军人说话豪爽。接着自己讲了经历。
他是原68军暂36师3团团长王锡龄,抗击敌寇卓有功勋,但这时因遭疑嫉,蒋介石对他明升暗降卸了他的兵权,任命他为南午师管区少将副司令,他愤恨不平,心情苦闷。他知道王葆真原是革命元老,两人就倾心相谈。王葆真谈到蒋介石搞专制独裁,违反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背叛革命,必然失败,只有发动军队反蒋拥共,弃暗投明,才有光明出路。一番谈话,王锡龄感到绝处逢生,他由衷地说:“卓老,听您一席话,我胜读十年书,今后我一定起义反蒋,革命拥共”。两人从此订交。后来,王锡龄又结识了河南军管区司令部的蔺洛涛,相约共同起事。
这次王葆真一到洛阳,就和王锡龄、蔺洛涛见了面。畅谈别后情况后,就转入了正题。
“这次我在南京,与焕章、任潮两位革命前辈共同商定筹组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及策动军队起义。两项计划都得中共周恩来同志的赞许和支持。请两位在河南开展这两项工作。”王葆真满怀信心地说。
“这是我早就盼望着的。卓老信任我,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王锡龄立即表态。
蔺洛涛也讲出了心里话,誓死开展工作,以答谢任潮先生与卓老对他的信任。
“好!”王葆真当即口授工作方法,并告诉他们一旦拉到起义部队,愿开进解放区进行整补或参加解放军作战都可以,任凭选择。
蔺、王两人又汇报了这一时期河南的形势,还有他们今后的打算,表示立即筹组“民促”河南筹委会。
两天后,王葆真就要去开封。临别之时,王葆真手书:“肝胆照人,智勇绝伦”八个字,分别赠送给王锡龄与蔺洛涛。
王葆真的开封之行,访问了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下的几个将校级军官。他们都讲出了心里话:这些部队都被蒋介石看作杂牌军,顾虑重重,担心被蒋介石的阴谋加以宰割,又怕在作战中被解放军消灭。针对这样的矛盾心理,王葆真因势利导,晓以大义,要他们从速决定应走的道路,万万不可为虎作伥与解放军为敌,这就自绝于人民。王葆真的一番话开了他们的心窍,他们都表示同意等待时机起义。
洛阳、开封之行的成功,稍稍减轻王葆真在商丘的不快。
火种在河南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