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噶尔县委书记张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31840292
本馆由[ 火生]创建于2012年08月25日

科学绘制援建规划 项目援藏扎实推进

发布时间:2013-07-02 22:15:59      发布人: 火生

科学绘制援建规划 项目援藏扎实推进

http://sx.sina.com.cn         2013-06-19 15:56:29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延安精神在雪域高原绽放光芒》

  从古格遗址到玛旁雍措、从岗仁波齐到班公湖畔,一栋栋漂亮而又浸染着当地文化符号的新房民居,连绵成片,珠玉四落;一个个覆盖各行各业的陕西援建项目,业已建成、纷纷竣工——“陕西元素正成为西藏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以张宇为代表的陕西省第六批40名援藏干部,几年前告别父母妻儿,来到茫茫雪域,始终扎根阿里基层,深入群众,奋战一线,用敬业彰显忠诚,用真情关爱百姓,用行动做出表率,用热血与生命践行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让延安精神在雪域高原绽放耀眼光芒,为阿里发展、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陕西省援藏干部的优秀代表。

  至今,陕西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19年来,先后选派了六批164名优秀干部赴藏工作,其中党政干部116名,专业技术干部48名。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小康示范村、社会事业、基层政权和政府办公设施等140多个项目,援助资金约6.6亿元,为阿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度重视援藏工作  科学绘制援建规划

  省委、省政府始终从讲政治、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对待对口支援工作,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五次援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落实机构,确定援藏项目,协调筹措援助资金,保证了援藏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省上领导多次带队到阿里地区实地考察,检查援助项目、看望援藏干部。

  我省坚持始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支持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始终加强对口支援干部工作,始终注重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五个始终的要求,做到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新格局。

  20103月,省发改委正式成立规划起草小组,开始《陕西省十二五对口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手资料收集、项目策划、资金测算等《规划》前期工作,6月份形成《规划》讨论稿。2010824—26日,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赵正永率陕西党政代表团专程赴西藏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阿里地区进行座谈,期间省发改委与阿里地区行署举行了《规划》签约仪式。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通过。《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干部人才援助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实施民生改善、生产发展等工程,努力促进阿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干部援藏组织有序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干部援藏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有力有序组织实施。援藏干部视西藏为第二故乡,以建设、发展、繁荣、稳定阿里为已任,努力克服工作、生活、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困难,积极投身阿里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坚持接力赛,一茬接着一茬干,为阿里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严格选拔标准,加强思想教育,确保入藏干部的高素质。在每三年一次的干部轮换中,省委组织部始终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标准,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选派到阿里工作。第六批援藏的40名干部,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年轻充满朝气,40岁以下的26名,占65%;二是学历层次较高,大学以上学历的36名,占到90%,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三是有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名县委书记(一为张宇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过硬,6名县级党政副职都担任过乡镇党政正职。

  同时,注意加强援藏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每次进藏前都要组织集中培训学习,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

  深入掌握区情,坚持按需选派,提高干部援藏实效。陕西对口支援的阿里地区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基础薄弱,技术力量缺乏。针对这一情况,在干部援藏工作中坚持按需选派的原则,加大基层一线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选派力度,适当增加建设、教育、农牧、交通、科技、旅游等部门的党政干部数量,加大医疗卫生、畜牧、路桥等专业技术类干部的选派力度。

  同时,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担任过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县(市、区)党政领导的干部。实践证明,这些干部进藏后适应能力强,角色转换快,能够迅速开展工作,打开局面,发挥作用。

  依托陕西优势,开展智力援阿,构建对口支援的新格局。我省在抓好现有智力援阿项目落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智力援阿新途径、增加新内容,全力推进阿里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延安干部学院、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和我省高等院校,积极做好阿里干部来陕挂职、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挂职和培训干部范围,增加学历教育的数量。

  几年来,从阿里地区的县级领导到乡镇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范围不断扩大。先后为阿里地区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63名。其中,挂职锻炼干部68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47名,学历提升教育干部60名,跟班学习培训干部8名,党校培训干部41名,行政学院培训干部20名,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培训干部19名,为阿里地区培养了一批本土适用人才,推动了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口支援新格局。

立足民生经济发展  项目援藏扎实推进

  省委、省政府立足阿里地区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援藏项目建设工作,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特别是阿里地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

  积极落实资金,抓紧确定项目。省发改委根据援建《规划》抓紧资金筹措,抓紧安排援助项目。我省援助资金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延安市、榆林市政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煤化集团、陕西有色集团承担。承担援助的各单位非常重视,援助资金很快筹措到位。2011年确定阿里地区陕西援藏干部基地、噶尔县安居工程、噶尔县扎西岗乡边境村、普兰、噶尔青少年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普兰县小商品批发市场、普兰、噶尔两县监控设施建设及武装部旧楼改造、阿里地区检察院附属设施建设、教育培训等项目,有的已经完工,有的正在建设之中。

  严格质量标准,加强项目管理。省发改委从加强项目管理入手,按基本建设程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推动双方市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动员企业参与援藏工作,建设一些经营性项目。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投资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市场化运作的援藏投入机制,不断拓宽援藏工作渠道。

  2012年,我省落实援助资金7300万元,支持了狮泉河镇民俗街、阿里地区120急救中心、噶尔、普兰县安居工程、普兰县孔雀河防洪堤工程、智力援阿教育培训工程等12个项目的建设。建设的典角边境示范村、扩种20000亩紫花苜蓿,改变了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增加了牧民收入;投资591万元建成的地区幼儿园教学楼,改善了幼儿教学环境。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帮助阿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目前招商引资项目22个,落实资金7451万元。

  陕西西藏中学明珠璀璨。2011810日,陕西西藏中学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学校设计为一所功能齐全、设施一流、富有藏族风格特色的现代化中学,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赵正永,省委副书记(时任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等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奠基仪式。20129月正式建成开始招生,在校学生522名,其中藏族学生432名,设13个教学班。

  高度重视技术援藏工作。2011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选派医疗队援藏工作。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由省直系统和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延安6市,抽调骨干组成援藏医疗队,对口支援阿里市县两级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派出的援藏医疗队一行8人,自带仪器设备和眼科耗材,到达札达县第二天即开展工作,向地区医院和札达县卫生服务中心捐赠裂隙灯等总价值40余万元的检查设备和药品,累计为藏族同胞诊治600余人次,为74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在农牧业方面,果树专家经过研讨、优选,从陕西引进了四个品种600株优质早熟苹果品种,在札达县底雅乡试种,成活率达95%

  积极实施双百工程20122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致函恳请我省每年帮助接纳安置10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免费救治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即双百工程。对此,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批复援藏办研究落实。

  省人社厅牵头落实安置10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前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省卫生厅牵头落实免费救治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工作,并确定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为救治患儿定点医院,负责接收、诊断、手术和护理工作,两年内完成200名患儿救治任务。

  自从中央确定我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沟通与联系。阿里地区每年多次组织有关人员来陕考察,我省也不定期组团赴阿里进行考察、沟通和交流。每年举行一次西藏自治区政府和陕西省政府援藏工作座谈会,双方形成的这种沟通与交流机制,增加了彼此理解和友谊,保障了陕西援藏工作顺利开展。(记者:孙文生  通讯员:刘迎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