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权贵”的民国第一女伶刘喜奎
她是京剧、河北梆子的著名演员,在民国时期与鲜灵芝、金玉兰并存称为“女怜三杰”。民国初年,在京津两地,只要是她的戏场总会爆满,其票价一度超过了谭鑫培。她便是我国著名的河北梆子兼京剧女演员——刘喜奎。在当时的梨园界,素有“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的佳话。当然了,像这样一个如此优秀的女子,自然会引来无数英雄豪杰的青睐,所以在当时还流传着关于她的很多趣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民国奇女子——刘喜奎!
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刘喜奎原名刘志浩、后改名为桂缘,祖籍河北省南皮县的黑龙村。刘喜奎原本生于官宦之家,其祖父刘有铭在清朝时曾官至工部左侍郎。后来刘有铭病逝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将其家产平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家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刘喜奎的父亲刘义文,早年的时候只身一人来到天津,并在一家兵工厂当工人。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刘义文被调到北洋水师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号军舰,去修理轮机。在战争中,“致远”号被日军舰击沉,邓世昌和全体将士为国殉难。而刘义文在跳下海之后,被海水灌昏迷了。等他醒来之后,却发现在已经躺在沙滩上了。
从那以后,刘义文开始隐姓埋名,在安定下来之后,便将刘喜奎母女从天津接到旅顺。但是没想到,在刘喜奎五岁那年,旅顺又爆发了日俄战争。他们一家人不得不迁往大连,住在一个叫南临洼的贫民区里。在这里生活了没多久,刘义文就得了重病,没办法继续干活。为了能够让父亲好好静养,年幼的刘喜奎只好跑去院子里玩,当时恰好隔壁就住着两个京剧童伶班。刘喜奎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地也会哼上几句。
正式登台父亲去世后,刘喜奎母女无法回到天津,只好在营口的一家货栈前院里栖身,母亲靠给人洗浆缝补衣服维持生活。恰好货栈的旁边就有一个戏园子,一个名叫李海的人办了一个名叫“梆子皮黄两下锅”的科班,他们经常在这个戏园子里面演出。每当在演出前,演员们都会在戏园子里面排练,而刘喜奎则整日趴在一边偷偷学习。巧的是,当时李海的科班里有一个女童怜名叫双处,是班里的女主角,这天刚好生病了,不能上台,但此时海报已经张贴出去了,如果上不了台,就会给戏园子造成巨大的损失。当时科班里面的人知道李喜奎能演不少戏,也曾经登过台,于是便向李海举荐了他。李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邀请李喜奎来救场,当时李喜奎唱了一出“二进宫”,虽然这是第一次“亮相”,但凭借着清脆的唱腔和秀丽的扮相,赢得观众一致好评。渐渐地,李喜奎便在梨园界有了名气!
拒绝袁世凯父子十余年后,刘喜奎已经是誉满全国的红角了。据记载,每当刘喜奎一登台,台下便顿时掌声雷动,天津的诸多戏园都纷纷以高价聘请刘喜奎前来演出,由此可见刘喜奎当时的名气之盛。就连北京戏园子的老板们也纷纷慕名而来,邀请刘喜奎到北京演出。随后不久,刘喜奎来到了北京。作为全国的红角,大总统袁世凯当然想要请她来为自己表演一下。当时北京正笼罩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云中,虽然刘喜奎身边的好友同事都说袁世凯别有用心,让她别去,但是刘喜奎审时度势,如果拒绝的话必定会给戏园子带来麻烦,所以还是决定去了。
等到演出结束之后,袁世凯便让副总统黎元洪和相国徐世昌等人带着三千两黄金作为聘礼,想娶刘喜奎为自己的十姨太。没想到三人刚表明来意,就被刘喜奎打断道:“不要说三千两黄金,就算是三万两,我也不会出卖自己!我在已经在报纸上发过声明:有势我不怕,有钱我要……”。看到刘喜奎如此坚决,黎元洪等人只得灰溜溜地离开。袁世凯虽然是死心了,但是他的儿子袁克文却又开始了新一轮“攻势”。在以前的时候,袁克文就曾追求过刘喜奎,虽然遭到了拒绝,但是他仍旧不死心,这一次他别出心裁,雇了一支乐队,整天围着刘喜奎奏乐,并四处扬言:“我不结婚,我要等着和刘喜奎结婚”,试图让她关注到自己。但没想到适得其反,刘喜奎被袁克文搅得心神不宁,始终没有答应他!不仅如此,就连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张勋、曹锟、陆锦也都想得到她,但最终都被刘喜奎给拒绝了。而这其中就有民国五位总统,由此可见其魅力之大!
嫁给40岁的“丑男”拒绝数位名人大佬的刘喜奎,最后却嫁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崔承炽。崔承炽原本是陆锦手下的一个局长,因为在报纸上公开揭发了陆锦贪污军饷被刘喜奎引为知己,便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并主动请人去给自己提亲。崔承炽是陆军大学的毕业生,身材偏瘦,还患有肺病,此时的他虽然只有四十多岁,但是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老头一样。除此之外,崔承炽家中还有一位妻子,听说刘喜奎要嫁给他,顿时受宠若惊。他怕失去这么一位美丽的女子,于是便对来提亲的人说自己只有三十五岁并且未婚。但为了保险起见,刘喜奎还让自己的二舅亲自去相亲,看看崔承炽的相貌和人品,崔承炽知道自己的相貌丑陋,配不上刘喜奎,于是便让他的勤务兵刘四代替他相亲。这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挺拔干练,刘喜奎二舅看了十分喜欢,便回去给刘喜奎说了,刘喜奎很高兴,于是这场婚事便定下来了!
拜完天地后,刘喜奎急忙将盖头掀开想看看自己这个丈夫的英俊面容,但没想到的是,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皮肤黝黑,骨瘦如柴,岁数很大的人,她明白自己是受骗了,顿时昏倒在地。崔承炽因为和刘喜奎结了婚,随即便被曹锟免了职,刘喜奎虽然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但是相对于曹锟等人来说,自己的丈夫则是个一身正气的英雄,随后,刘喜奎渐渐接纳了崔承炽。但此时的崔承炽已经卧病在床了。在崔承炽病重期间,刘喜奎整日为他煎汤熬药,悉心伺候。不久之后,崔承炽便去世了,刘喜奎从这个时候也开始闭门谢客,一直隐居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里。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喜奎被聘请为河北梆子班的教师。1964年,刘喜奎在北京病逝,后被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参考文献:《“不畏权贵”的民国第一女伶刘喜奎》、《刘喜奎传》、《周旋于总统间的民国第一女伶刘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