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国共分裂
正当革命紧急关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革命,共产党人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同日,杨匏安与宋庆龄等22人在南昌《民国日报》上发表声讨蒋、汪反革命罪行的叫《央委员会宣言》。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紧急会议,杨匏安出席了这次著名的会议。
“八七”会议后,杨匏安回到南方,奔走于广州、香港、澳门之间,向第四军张发奎部做统战工作,谈判没有成功。这年11月,犯“左”倾错误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实行惩办主义。处分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大批同志,杨匏安被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的资格,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谭平山则因组织第三党问题,被开除党籍。此时外间讹传谭平山在组织第三党时,把杨匏安列为发起人之一。为了澄清事实,杨匏安于1928年2月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第十七期上发表《所谓第三党》一文,表白传闻的无稽。这篇文章高度体现了杨匏安在大革命失败、他本人受到犯“左”倾错误的领导人的排斥、打击之后,仍然对党忠贞不渝的革命情操。他对谭平山组织第三党的错误所作的分析和批判,既态度严肃,以理服人,又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不象有些犯“左”倾错误者,把他们当作敌人看待。
广州起义失败后,杨匏安赴南洋从事党的工作。他通过港澳乡亲的关系,搭船到了新加坡,转往吉隆坟等地活动。在新加坡,他曾寄回两首诗给他在上海的堂妹夫霍志鹏,原诗如下:
十一月既望治舟星架坡港
故乡回首战云深, 漏刃投荒万里临。
馀日可消行坐卧, 感怀休问去来今。
江南有梦迷蛮瘴, 海外何人辨雅音?
自笑身闲心独苦, 当头皓月伴微 吟。
寄 小 梅
去国六千里, 心随云水长。
逃生来绝域, 问禁入危邦。
归意能无动? 公忠不可忘。
相思凭梦寄, 月色满桄榔。
在“漏刃投荒”,流亡异国的时候,身受错误处分的杨匏安,仍然念念于“公忠不可忘”,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