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多项生存奇迹 不断刷新纪录
心脏移植术后存活18年,成为亚洲存活时间、存活质量第一人。
肝脏移植术后存活13年,成为国内存活时间最长、存活质量最佳的受肝人之一……
纪录在不断刷新,生命奇迹在不断创造。
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夏求明教授带领下的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专家开始进入了具有挑战性的心脏、心肺移植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心脏移植和心肺移植的实验研究工作,先后确定了心脏移植的基本术式,探索出心脏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我国心脏移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成功的为一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存活己近18年,为亚洲第一。以此为起点,我国心脏移植工作由低靡状态进入崭新的临床阶段。该院已完成的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13岁。心脏移植己成该院常规手术,此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器官移植中,肝移植的难度最大。在1977至1983年间,全国共开展57例肝移植,但疗效较差,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死亡。1997年,医大二院著名普外科专家韩德恩教授率领的肝移植课题组成功地为21岁的张胆实施了肝脏移植手术。张胆也是目前黑龙江省肝移植后生存时间最长、国内生存质量最好的肝移植病人之一,10年后,“换肝人"张胆的爱妻又 他喜添了 七斤半重的儿子。
哈医大创造的科学奇迹无疑给我国的器官移植带来更多的希望。
而哈医大一院不断冲击医疗高新技术,创造数个第一。国际首例“父子共脾劈裂脾移植术”、东北首例“同种异体带十二指肠段全胰腺移植术”、“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这一创造性术式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标志着我国脾脏外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课题组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长特别奖励。开展的脾被膜脾移植的规则部分脾切除,此项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而术者姜洪池教授因在肝脾外科领域的杰出贡献,其一英尺的放大照片至今仍悬挂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院外科长廊内以供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