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的李仙洲
黄埔一期,抗日名将,却功败垂成,受伤被俘,有此大起大落人生遭际的,就是莱芜战役中被对手陈毅呼为“豪帅”的李仙洲。
李仙洲(1894—1988),山东省齐河人,1938年3月授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战期间,先后参加长城居庸关抗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中会战等,战功卓著,被誉为抗日名将。
但就是这样一个老行伍,却在莱芜战役中一败涂地,受伤被俘。看过电影《南征北战》的人,可能对电影中那个穷途末路,狂叫“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李军长印象深刻,李仙洲就是原型。据说,这一形象曾招致视荣誉为生命的李仙洲的不满和抱怨。
事实上,莱芜战役之后,随着李仙洲对韩练成身份和我军战略部署的日渐了解,李仙洲颇有“非战之罪,天亡我也”的感慨。因为,莱芜战役之前,李仙洲已经通过我军异动的种种迹象,多次正确判断出了我军战略意图,尤其是战斗打响后,在接到王耀武命令他们撤出莱芜的密电后,亦坚持认为莱芜城高墙固,不宜撤退,即便撤退,也应神速行之。但韩练成等人按照我华野“指示精神”,极力主张到23日早开始撤退,此主张被采纳。孰料韩竟“临阵脱逃”,再次延迟了撤退时间,李仙洲败局已定。
李氏败绩,与来自上峰的“内耗”也不无关系。根据当年《大众日报》的相关报道,莱芜战役后,陈毅探望正在养伤的李仙洲,谈及莱芜战役,李仙洲说:“我们此次失败,主要是国防部战略指挥失误,而王耀武先生干涉下面太严,王先生每直接分电各军,师甚至团,我虽在前方,有时也不知道——这次到前方来,不过是高级的传令兵。”
在自怨自艾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令李仙洲百思不得其解:莱芜战役中,“我率6万大军杀不出一条出路,韩军长如何能只身突出重围呢?”为此,1973年,李仙洲获得特赦时,曾当面向周总理请教这个困扰了他26年的问题。据说周总理耸肩一笑,答道:“韩练成同志就在北京,你们可以见面嘛!”
解放区的妇女都会打枪
莱芜战役中,我军共计歼灭蒋军5.5万余人。
由于俘虏很多,女民兵也担当了看押俘虏的任务。支前模范韩玉珍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韩玉珍是常庄区西古德范村人,1946年8月担任本村妇救会长。1947年2月15日,上级党组织在西古德范村召开会议,部署了莱芜战役支前任务。韩玉珍带领女民兵班12人担负起了站岗、放哨、送给养的任务,同村里的广大妇女夜以继日地推磨、推碾、摊煎饼、烧饭汤、做军鞋。普通(村)战斗胜利结束后,200多名俘虏被押送到西古德范村。为了让部队战士得到休息,韩玉珍带领女民兵班自觉担当起了看押俘虏的任务。当俘虏看到看押他们的是几个女民兵时,便不以为然,立时生起了逃跑的念头。其中有一个姓杨的,试图借小便之机逃跑,其他俘虏见状也都蠢蠢欲动。韩玉珍见此情景,大声喊道:“站住!再跑就开枪了!”杨某不相信她们会开枪,像没听见一样继续逃窜。这时韩玉珍拉开枪栓,朝杨某开了一枪,子弹从杨某两腿间穿过,杨某顿时被吓呆了。韩玉珍趁机大声向俘虏喊话:“我们解放区的妇女都会打枪,警告你们,谁再逃跑就打死谁,只要老老实实服从看管,就给你们留条活路。”俘虏们听了,没有一个再敢逃跑。
巾帼英雄在清剿散兵游勇的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23日傍晚,陈林村妇女主任景如英和12名村干部正在村北岭王家林中放哨,发现从吐丝口镇方向逃来20余名敌军,正牵着一匹骡子奔北岭而来。景如英看准了这是一伙没带武器、狼狈不堪的残敌,当即提出截俘。同志们劝她等等看,她说:“你们先别动,看我的。”说着,她把手里纳的鞋底用小包袱一包,左手拿包,右手拉着纳鞋的麻线,一下冲到敌人面前,高喊:“站住,投降!不然我就扔手榴弹了!”敌人误以为她手里是真的手榴弹,又看到林中还有人埋伏,便乖乖地举手投降了。
据统计,莱芜战役共缴获野炮、山炮、火箭筒等各种军用物资不计其数,仅周村一地,国民党军即丢下3个满储弹药的仓库,50多万公斤粮食。值得一提的是,据《大众日报》1947年3月25日报道,战斗中,莱芜工商支局鲁西酒店店员江怀树用步枪击落美国造蒋机一架,并缴获大批枪弹,经过省工商局报告省府,评为特等功,奖特等奖章一枚,并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