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烈士伍汉持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24799641
本馆由[ jackson]创建于2011年08月20日

“东方宪政之神”伍汉持英灵之谜!

发布时间:2011-08-20 23:40:25      发布人: jackson
作为伍汉持烈士家族的一员,几十年来,刘敦仁先生怀着一个天主教徒虔诚的使命感,穿梭于海峡两岸,收集和整理伍汉持烈士及其家族的革命事迹,并为寻找、保护烈士遗骸和重修陵园而奔走呼号。在这漫漫求索中,烈士的高尚德行和舍生取义,令他的心灵深为震颤;而个中翻阅的残酷历史和遭遇的冷漠现实,则令他愤慨而又无奈。
  
   就义已近百年的伍汉持烈士,其陵墓、墓碑和遗骸几经破坏,而最终奇迹般地导向圆满结局。其中的一系列“巧合”,使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深信:烈士的英灵尚未安息!
  
   蒋好华:刘先生,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多年来您一直投身于伍汉持烈士革命事迹及其家族百年历史的收集和整理,并计划今年8月出版这方面的著作。我这次拜访您的主要目的,是想在您的著作出版之前,先将其中一些精彩内容带给民国春秋网的读者们。在分享你的历史发现之前,能否先简单介绍一下您和伍汉持烈士家族的关系?
  
   刘敦仁:好的。我的妻子伍敏德是伍汉持烈士的孙女,我的岳丈伍伯就先生是伍汉持烈士的幼子,也就是说,我是伍汉持烈士的孙女婿。我和伍敏德早年在欧洲成婚,婚后只是模模糊糊地了解一些妻子家族的情况,直到1979年和她一起到广州寻找祖父陵墓,才逐渐对伍汉持烈士的身世和事迹有所了解,并最终下决心放下所有工作,专心研究伍汉持烈士的家族史。
  议会,是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构,只有议员能享有至高无上的议政权和表决权,民主政体才不致于形同虚设。辛亥革命后诞生的国民议会不幸被专制独裁者玩于股掌,当成摆设,而在敢于挑战强权、誓死履行和捍卫议员天职的少数议员中,伍汉持是率先挺身而出并为此流血牺牲的第一人,他因此被誉为“东方宪政之神”。在中华百年宪政之路上,他是一座崇高的丰碑,他的功绩值得中华儿女永志不忘,他的精神值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而他的英灵同样值得后来者敬仰和祭奠。
  
   蒋好华:对于多数大陆人来说,伍汉持烈士的英名依然十分陌生,连我这个历史学出身的人都不曾听闻过,请你给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烈士的事迹。
  
   刘敦仁:伍汉持烈士1872年生于广东台山,早年学医于佛山英国惠师礼会医院,后于香港从医,期间秘密参加革命,曾参与过惠州起义等革命活动。1901年,他在广州旧港创办图强医学堂,传授医术,致力于赠医事业。1910年奉天“大疫”,无人敢去疫区救治民众,他挺身而出,毅然应征前往,“存活甚众,奉人德之”。他还与马达臣医师首创中国红十字会和西医院。
  
   1911年3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伍汉持回到香港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并成功策反香山新军,实现香山光复。广东独立后,他率军抵达广州,准备参加北伐。1913年南北和谈达成后,他当选为首届国会议员。当时曾有他党人士以万金诱其脱党,被他严词拒绝。
  
   时逢袁世凯大肆举借外债以扩充自己的实力,伍汉持公开站出来予以反对。宋教仁遇刺身亡后,他更是公开谴责袁世凯,并力主对其弹劾。面对他人善意规劝,他的回答是:“此乃议员天职,苟利国家,死生以之”。袁世凯见他软硬不吃,遂下令将其秘密拘杀。行刑前,烈士坦然对刽子手道:“以一枪殪我,我死,勿与盗匪并瘗”,他还给家人留下遗书:“我以劾袁世凯而死,死于职权,泰山鸿毛自有公论,人莫不有死,今于一枪毕命,不犹愈于辗转床蓐求死不得者乎?勿哀!但教育子女自爱,爱国,爱党,可矣!”
  1913年8月26日,天津某海滩:炎夏中被曝尸一周后,烈士遗体竟然保持生者一般的睡姿,丝毫没有腐烂,就在夫人走到跟前之际,烈士遗体陡然变黑……
  
   蒋好华:我听说,您在收集整理伍汉持烈士事迹的过程中有很多重大发现,其中还包括一些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
  
   刘敦仁:事情还得从烈士牺牲后家人收殓遗体说起。伍汉持烈士于1913年8月19日被袁世凯下令秘密杀害,随后被残忍地曝尸于天津某处海滩。一周后的8月26日,伍汉持烈士的夫人李佩珍带着家人赶到天津收殓烈士遗体,他们来到现场,发现烈士穿着官服,保持睡姿,不仅没有腐烂,而且象生者一样栩栩如生。就在夫人走到跟前的一刹那,烈士遗体陡然全部变黑,顿去生机。这种神奇现象,我想唯一的解释是烈士的英灵守护着遗体,等到家人前来才放心离去。
  
   上个世纪80年代,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烈士陵墓修复之际,失踪的墓碑离奇般“从天而降” ……
  
   蒋好华:你曾在一篇文章中透露,烈士墓碑神奇般失而复得,其中的巧合,颇为令人费解。
  
   刘敦仁:是的,这要从烈士遗体收殓说起。1913年,烈士遗体运到广州后被安葬在基督教会的墓地。此后,烈士夫人李佩珍含辛茹苦将五个儿女抚养成人, 而且都各有所成, 其中长子伍伯良和长女伍智梅都继承父业进入了医学界。1937年, 伍智梅用自己亲赴美洲募捐所得的资金在广州开设了“伍汉持纪念医院”, 并于同年将烈士遗体迁葬于医院庭院内, 一家人本以为烈士英灵从此可以安息了。
  
   然而, 献身政坛的烈士,其冤屈的英灵似乎注定要和活人一道经受政治风云变幻的百般折磨。
  
  
   1949年广州解放后,新政府通知烈士夫人继续经营家族名下的三所医院。但好景不长,1951年的某一天,政府突然下令没收三家医院,并要求全家24小时内从医院搬出。当时,烈士的儿女大多在海外或港台,烈士夫人带着一群孙儿孙女狼狈撤离自己的家园,一人只带了两件换洗衣服,此后他们更被安置在医院太平间,整整蜗居了三年之久。1962年,经周恩来批准,后来成为我妻子的伍敏德得以赴欧洲与父母团聚。
  
   1979年11月,我陪同妻子回到广州寻找当年的伍汉持纪念医院,此时医院已改为广东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当我们找到院内的烈士墓地时,面前的景象惨不忍睹:陵墓已遭全面破坏,刻有“伍汉持烈士墓”字样的石碑断成两截,墓园一片狼籍。我当即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反映,要求对墓园进行修复。最后经多方协调,80年代期间,国务院侨办给广州有关部门拨出20万专款用于墓园修复。
  
   就在墓园施工期间,奇迹发生了,墓地不远处的医院供应室屋顶突然漏水,工人将里墙凿开准备修补时,赫然发现一块巨石藏在墙内。取出一看,正是伍汉持烈士的墓碑,整块汉白玉,高三米,宽一米,正面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撰写的悼文,背面是烈士生平。如此巨大的石碑不是一两个人能搬得动的,这说明文革期间医院的善士对这一重要文物加以了悉心保护。
  
   墓碑的发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在陵园重建之际突然重见天日。此前,没有人知道其下落,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而更为蹊跷的是,供应室屋顶漏水的地方恰好在藏碑墙壁的正上方。
  
  2010年9月8日下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在烈士陵墓被迫再度迁移之际,烈士遗骸和80多座古墓一起被意外发现,骨坛内的烈士遗骸竟保持着高僧圆寂时的坐姿……
  
   蒋好华:据说,历史遗骸的发现更为蹊跷,而烈士遗骸呈高僧圆寂时的那种坐姿,这和他当年遗体呈生者的睡姿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刘敦仁:的确如此。80年代修复的伍汉持烈士陵墓,很快因无人问津而成为一座荒冢,工人们在墓园内随意晾晒衣物,园内垃圾成堆,脏乱不堪。几年前,医院再度扩建,烈士陵园再度面临搬迁,而且这次院方计划扩建工程竣工后再重建陵园,这意味着烈士英灵将三年得不到安息。
  
   就在这次医院扩建工程中,2010年9月8日下午,工地上挖掘出80多座古墓,时间跨越多个朝代,最近的为明朝。而明代古墓群上方40公分处,出土一个瓦坛,开始疑似明代古墓陪葬品,但考古工作者打开一看,竟吓了一跳,坛内装有一具完整的遗骸,且保持着佛僧圆寂时的坐姿,坛底的积水分外清澈。考古工作者根据瓦坛盖子上的文字,确认坛内为已失踪数十年的伍汉持烈士遗骸。
  
   2010年9月9日上午,广州文化局:烈士遗骸处置会议上,众人因找不到烈士后人而不知所措,就在此时,万庆良市长给烈士后人来信的批示送达会场。当天下午该局人员按信上的联系方式拨通了刘敦仁北京寓所的电话,由此烈士遗骸被搁置3年不能入土的悲剧得以幸免……
  
  蒋好华:烈士遗骸找到后,应该尽快重建烈士陵寝,让烈士遗骸入土为安吧,当时广州相关部门和单位是什么态度?
  
   刘敦仁:2010年9月9日下午四点左右,我突然接到广州市文化局的来电,获悉了烈士遗骸在医院工地被发现的喜讯。我立即通知广州的家人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前往现场,我自己也在第二天赶到广州,来到医院之后,发现烈士遗骸用木箱暂时封存,存放在三楼的一个空调房内。
  
   烈士墓碑,在烈士陵园重修之际,因屋顶漏水而被意外发现;烈士遗骸,也是在医院扩建需要移走烈士陵园之际,被意外发现。两次动迁烈士陵园,带来两次意外发现,我相信这一定是烈士显灵的结果。
  
   其实,这里还有第三个巧合。事情是这样的,文化局工作人员曾经告诉我,遗骸被发现后,他们立即向医院方面了解烈士后人的联系方式,但院方直截了当回答不知后人下落(实际上院方和烈士后人一直有联系)。因扩建工程需耗时三年,烈士陵墓被工程占用后,院方准备三年后重修烈士陵园,这意味着烈士遗骸要三年后才能再次入土。
  
   如果不是文化局找到了我,烈士遗骸就会遭到如此可怕的处置。而文化局又是如何找到我的呢?
  
   原来烈士遗骸发现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在该局正在开会商讨如何处置烈士遗骸的关键时刻,万庆良市长对我先前来信的批示送达了会场,与会人员打开信件,里面有我在北京和加拿大的各种联系方式,他们如获至宝,当天下午就拨通了我的电话。令人称奇的是,我给市长的信是较早前发出的,偏偏市长在这个时候批示,而且批示还不早不晚直接送到了遗骸处置会议的会议桌上。
  
   而颇为惊险的是,据有关专家介绍,当时挖土机如再朝明代墓群旁多挖一米,装有烈士遗骸的瓦坛就可能被击碎。一个小小的瓦坛,在巨型挖掘机作业下能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根据相关人员的分析,瓦坛的位置距离墓地有十几米远,而且位于地下四米深,与明代古墓群接近,显然这是有人为保护烈士遗骸特意深埋的。瓦坛和早先发现的墓碑,分别位于原墓地两侧十几米远的位置,足见善心人为保护烈士陵园,不顾个人安危,费了一番心思,令我们这些烈士后人永存感激。
  
   后记:据刘敦仁先生介绍,广州市政府已为伍汉持烈士陵园选好新的墓址,不久,烈士英灵将随着遗骸的入土而得以安息。又据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希望将烈士陵园留在院内,理由是这一历史文物很有价值。这种颇为功利的想法,岂能不令烈士后人痛心。是从内心到行为表达对英烈的崇敬,还是将其陵墓作为有价值的文物装点门面,有关单位的境界值得反思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前面还相对较客观,后记写的很差,如此说来,保护文物都是功利心作崇?荒谬


    写信时间:2012/03/13 2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