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故事
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爲媒,結爲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于是帝堯命令大羿将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将九嬰誅殺于兇水之上,将大風戰敗于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猰貐,将修蛇斬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爲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裏寂寥難耐,于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說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爲二人的真誠所感動,于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
大羿陵故事出處:
出自漢代《淮南子。外八篇》: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妲娥于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爲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爲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爲天子。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妲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無以爲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滞留月宮。廣寒寂寥,怅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于月圓之日與羿會于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衆焉。
古往今來望月懷人已是我們共同的情結,尤其是身在異地他鄉,我們們所說的宦遊人更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古人好作詩詞曲文來抒發自己的望月懷人思鄉的情懷,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轼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等佳句,或是委婉含蓄或是直抒胸臆。
中秋是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年年如是,每逢中秋佳節思鄉的情感會更深更濃更真更切。這也正是嫦娥神話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如此一個小小的神話故事對中國文化就有這般不可忽視的影響,試想中國神話零零碎碎有多少?又對後世文化有多大影響?我們不得不爲之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