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人不圆 遗恨长留在广寒
(中秋之夜赏天台月色忆嫦娥奔月)
久违了的天台山,久违了的中秋之夜,久违了的天台月色。
我站在天台山极顶的仙人台上纵目东眺,但见天穹上繁星点点,海面上碧波荡漾,一轮皎洁的圆月在一团银辉的簇拥下慢慢跃出海面。月光似水,水月一色。天上月与海中月交相辉映,银浪翻滚,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好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向北望去,日照市区的万家灯火似点点繁星,如银河天降,投射出珠光宝气,闪烁着七彩流萤。那是一个温柔富贵之地,多情浪漫之乡。
此景只应天上有,缘何遗落凡尘中?这般景致似曾相识,只是不记得在哪里见过,不由地想起郭沫若的诗作《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圆月轻移莲步,挂上了南天,原来静穆的黑黢黢的山体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粗矿的山脊露出了朦胧曲线,厚重的山体在月光下显得更加雄壮、幽静、柔和、神秘。这便是古老的梦幻般的人间仙境天台山!
天台月色美,不自今日始。
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一文中写道:“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至女巫之墓,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仙岛渺渺,天台巍巍,星汉迢迢。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
有道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天台的月色美,美就美在她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的阴柔之美。她美得温馨、美得恬静、美得素雅,美得含蓄。就着月光和水色,我恍若置身迷幻烟霞,飘飘渺渺,欲仙欲醉,任凭大江东流去,只愿长醉不愿醒。
天台的月色美,美也美在她带给人们那纯纯的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怨情和闲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从远古一路走来的这一轮明月,抒发了多少人的情怀,寄托了多少人的期待,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放歌。
天台的月色美,美还美在她集海上月色的阴柔之美和山中月色的刚阳之美于一身,她美得柔静,美得壮丽,美得博大,美得厚重。夜风挟裹着节日的浓香,勾人魂魄,沁人心脾。我那飘逸的思绪越过高山,飞过大海,情切切、意绵绵,扶摇直上,似乎要冲破那一望无际的苍穹。
天台月色美, 美更美在她承载的那些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中秋佳节,这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后遗留下来的精华。
听老人说,嫦娥是天台山西侧月亮部落的女儿,崇拜的是月亮女神,而大羿是天台山东侧太阳部落的儿子,崇拜的是太阳女神。两个部落虽都出自东夷,却因信仰不同而互不通婚。大羿和嫦娥在天台山相遇并产生了爱情,可是得不到双方部落族长的认可与允准。嫦娥据理相争终不得许,愤而吞食飞升之药,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那里除了孤独寂寥,只有一只玉兔相依和伐桂的吴刚作陪。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大羿到天台山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后来,大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大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从此,嫦娥告别了心中的爱人,远离了亲朋好友,与孤独相伴,与寂寥为伍,在冷清中吟唱,在黑暗中独舞。为了能够与大羿团聚,嫦娥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
得知嫦娥愤而出走之后,大羿痛苦万分。他将嫦娥留下的物品葬在了天台山一棵古老的月桂树下,这就是今天尚存的嫦娥墓,并每到月圆之日就来到这里在月下与嫦娥相会。
后来大羿做了太阳部落首领并统一了东夷各部落,废除了因信仰不同而不能通婚的族规。大羿去世后人们遵照他的嘱托将他埋到嫦娥墓旁,并称其墓为大羿陵。为了纪念大羿与嫦娥,人们将农历八月的月圆之日定为中秋佳节,以祝福花好月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在天台山嫦娥墓与大羿陵之间的月桂树已经不见了,墓旁的碑文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特别是文革期间破四旧的毁坏也变得面目全非。我们见到的只能是枯草荒冢,乱石残碑,唯有这天台月色仍然在年复一年地讲述着大羿与嫦娥那凄美的爱情故事。
中秋之夜,花好月圆。中秋月色,美如画,静似水。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了中秋之月诸多的美好与圆满。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嫦娥奔月本身就是一个“此事古难全”的故事。嫦娥所经历的那种孤寂,是人间最难以忍受的相思与孤独。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苦,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更是一种毫无希望的绝望。传说嫦娥奔月的日子,正是八月十五花好月圆之际,美好的时刻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怎不叫人动情,催人泪下。值此中秋佳节,一家团圆,吃着月饼,赏着月色,幸福甜蜜,其乐融融。对空望月,月影婆娑,仿佛可以看到嫦娥美丽而寂寞的舞姿。此情此景,流淌心间的幸福,让人倍加珍惜。
月宫中与嫦娥命运相似的还有一个醉心于仙道的人叫吴刚。天帝为磨练其志,让他到月宫伐桂并许诺伐倒桂树可获仙术。面对伤口能自动愈合的桂树,吴刚并不气馁,终日伐桂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唐代道学家王松年游历天台山时对吴刚的意志极为欣赏,写下了著名的《天台望月》:
海上圆月悬半空,万里山川一照明。
遥问吴生近若何,南山伐桂正修行。
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在京受排挤外任密州 (当时日照属密州) 知州期间,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之夜畅游天台山,大醉。他站在我现在站立的天台之巅,在柔情似水的月光下,对着浩瀚无际的大海和星空,以嫦娥飞天的故事为背景,吟唱出千古不朽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v
我爱天台山,我爱中秋节,我更爱中秋的天台月色。谨献上轻歌一曲,为我所情有独钟的天台之月。
《天台月色美》
悠悠天台月色美,银光泄泻似流水;
清风徐徐拂面过,碧波荡荡惹人醉。
莽莽天台月色美,海天一色闪银辉;
仙岛渺渺仙乐起,星汉迢迢嫦娥归。
巍巍天台月色美,恋人月下相依偎;
前生冥冥同船渡,下世双双比翼飞。
苍苍天台月色美,天涯同举夜光杯;
两情天长地久时,千里婵娟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