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禅教授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24600092
本馆由[ 156*****708]创建于2011年08月09日

永远怀念杰出的教育家陈孝禅教授

发布时间:2011-08-09 22:40:14      发布人: 天堂巡警

        陈孝禅教授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杰出教育家,原民进中央委员及参议委员,湖南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民进主委、名誉主委,湖南省心理学会顾问。他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陈孝禅教授1908年生于广东潮州。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教育研究所,获教育硕士学位。1938年他被中山大学聘为副教授,1940年任国立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1943—1953年在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4所大学任教授。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任湖南师范学院筹委会委员、教授,并任教育系主任。在任系主任期间,他很重视心理实验室建设,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室,并从德国、日本进口了一批先进的心理学仪器。陈老还亲自做心理学教学的幻灯片。当时我系心理实验室的建设走在全国师范院校的前列,因此,1956年夏天全国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师讲习班在我校举行。他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选派两人去苏联留学,保送一批青年教师去北师大进修。他领导下的教育系充满生气。1957年,陈教授被错划为“右派”,撤销系主任职务,工资降低两级。“文革”中他又被关进“牛棚”,到平江农村劳动达四年之久。他经历这种不公正的待遇长达22年,但是,他坚持真理,立场坚定,从不屈服。他爱国爱民,心胸宽广,热爱生活,以苦为乐。他热爱心理科学,白天挨批斗、劳动,晚上则潜心研究学问,编写心理学词汇。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常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文革”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许多人都将心理学书当废纸卖了,而陈老仍然坚持心理学研究,从未间断,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积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的春天来了。当时陈老虽已七十高龄,但干劲十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得以问世,他发表论文15篇(约179万字);出版著作3部:《普通心理学》(368万字,独著)、《英汉心理学词汇》(168万字,陈老所编的英汉心理学词汇在全国是唯一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别重视,提出以陈老编写的词汇为基础和主干,与我校合作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的心理学史部分(168万字,合著);译著3部:《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27万字,合译)、《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9万字,合译)、《美国军人心理学》(13万字,独译)。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具有开创性,走在国内心理学界的前面。他的论文《论时髦——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一文1985年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被编入大学语文课本。《普通心理学》一书先后两次印刷,发行逾三万册,被评为湖南高校“六五”期间科研成果二等奖,又被国家教委授予二等奖。这些成果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促进了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也为我校心理学硕士学位点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先生联合多位老教授在政协会上提建议,利用参政议政的一切机会,反复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心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从而为心理实验室争取了30万元经费,在教育系设立了“教育•心理研究所”,并获得10万元的开办费。他十分关心学位点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陈老对我校教育系的建立、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遗憾的是,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他的《心理学词汇》(100万字)和《汉语外来语词典》(100万字)两部巨著至今未能出版。
  
  1983年,陈老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党和政府为爱国爱民、博学多才的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也为贯彻党的“科教兴国”战略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华。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中,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法而奋斗。八十高龄的他多次领着青年教师去小学搞教育调查,研究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探求解决办法。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心理教育问题引论》(以下简称《引论》)一书中。在书的开头陈老就提出:“今天办好教育,为了明天振兴中华。”他认为中央“提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个伟大的战略部署,是四化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想一想我们的国家,每个公民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这个国家就将立足于世界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之林”。这就是陈老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本书的灵魂。进而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来者不拒,不来者招之来。”一语道破了义务教育法的实质。陈老落实义务教育法从自己做起。早在二十多年前,陈老就特别关心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的上学问题。陈老和师母节衣缩食,过着很俭朴的生活,把政府补助给他的交通费、保姆费和节省下来的钱捐给贫困地区的人民,捐给希望工程,其中一次就捐了500元。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引论》是一本很全面的教育著作,它的内容涉及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等各个领域,论述了道德教育、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赏与罚、班级组织、重点中学、考试等各种重大问题,既注意教育宏观问题的研究,又重视教育微观问题的深入探究。它是一部很实在的教育著作,将影响中国教育全局、发展方向、教育质量的重大实际问题都提出来了,并详细介绍了国外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同时又总结了本国的经验,最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明确指出重点学校“弊多利少”,明确提出“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发现、创造教学法”,简短15个字就把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内涵讲得非常清楚。《引论》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教育理论有超前性,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使人深受启发。《引论》的最大特点是把教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倡导了一种新的学风,将教育学与心理学融为一体,有利于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因此,陈老在《引论》中提出的许多观点虽然经历了二十多年,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说明这是一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心理教育著作。翻开《引论》,我们为一位八旬老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的精神所感动。陈老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对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老精通英语和古汉语,又十分热爱科学,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对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有透彻的了解,写出了近400万字的高质量的教育科学论著,为我们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我校教育系1964年就停办了。“文革”中心理实验室的所有进口仪器都分散到了各地师范学校。1977年教育系恢复,1978年开始招生,78级的普通心理学由陈孝禅先生授课,我协助陈先生上心理实验课,陈老将自己从前设计的心理实验指导书及有关资料全部送给了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仪器。当讲到心理实验仪器散失时,陈先生伤心地掉下眼泪。七十高龄的他在酷热的夏天亲自跑省教委找领导,要求教委给各师范学校下文,将我系的心理实验仪器收回。陈老过去被打成“全省最大的右派”、关“牛棚”,他都没有掉过泪,而对心理学实验仪器的散失却如此动情,可见陈老对心理科学热爱之深,对国家财产爱惜之切,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陈老为什么要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研究心理科学了。
  
  陈老对学生和青年教师十分关爱。一位国师的高才生被打成右派,为了保护人才,他将这位同志调入教育系。一位新调入的教师行李未到,无法开火做饭,七十高龄的陈老领着自己的女儿挑着一担煤和柴火送到教工宿舍四楼上。陈老八十多岁时还经常到中青教师家中走访,从各方面关心他们。陈老的品德和学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写于2008年,作者系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郑和均教授,教育学83级学生龙则鸣(原名龙驹才)转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