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夜所见及其他
八月十九夜所见及其他
童 愚
[按] 童愚字自纯,湖北黄冈人。一九O五年(光绪三十一年),以知识分子入新军二十九标当兵,旋考入陆军小学堂测绘班。一九一O年(宣统二年)并入测绘学堂补习,参加辛亥八月十九夜起义。解放后为湖北文史馆馆员。本文所记军政府草创情形、前清陆军学制、革命团体,具有参考价值。
一、陆军测绘学生的革命行动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八月十九日)未平明,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在制台衙门门口就义后,全城人民为之震动。是日,天气阴暗,学生、军警一律不准外出,沿途除岗哨外,行人寥寥无几,城门紧闭,交通断绝,恐怖之状前所未有。夜九时许,忽闻步枪之声,同学等曰:“此工程八营发难也。”我与同学即停止自习(学堂规定:除星期日外,每日下午七时半至九时半自习)。枪声初起时,同学方兴(原名绳修)即越学堂头门赴工程第八营抢得指挥刀二柄,工兵占领楚望台后,乃又翻越头门回学堂。方以一刀授李西平(西屏),二人分别登楼至各寝室,以刀击案曰:“今日是我汉人驱逐满人之日,同学们与我下楼到操场结队,赴楚望台拿枪,如有不去者,我即枪杀之。”同学当时并无异言,其实方兴初回时,同学有匿厕所、厨下及床下者。至此,到操场集合之新、旧两班还不足一百人,我是其中之一人。队站好,方兴与李西平宣布:“今日口号是‘同心协力’。如途中有人以‘同心’二字呼者,我们就以‘协力’二字应,否则即以枪击之。到楚望台即发白布缠臂,以作标志。”话说完,即由方、李二人带领同学将门打开(学堂管、教员均已逃走),徒手向楚望台军械库进发。至军械库途中见死兵士三人,同学们说:“这都是满人,或者是不赞成我们反清的亦未可知,不然,何致见杀呢?”我们到楚望台时,第十五协第二十九标士兵有一部已到达,连工程八营与我等同学共不过三几百人,人声嘈杂,枪声不绝,秩序相当紊乱。一般人都道:俟人到齐,即进攻督署。其时炮队尚未进城,同学们以为如此革命,无异儿戏。接着进军械库,各取毛瑟快枪一支并子弹、挂囊、皮带等武器,负荷在肩,俨然一士兵也。半夜,工程第八营送来稀饭几桶和碗、筷等,我们即抢以充饥。未几,我们的领导说:“我们已推戴工程第八营队官吴兆麟为总指挥。”所在士兵都鼓掌。因吴是参谋班毕业,于军事学大有研究,且又带兵多年,又是日知会的老同志①,所以推他为总指挥,没有一人反对。我们领导又说:“我们测绘学生担负由中和门起至通湘门止的守望任务,以防敌人袭击。”当即分途达到各人的岗位。半夜至天曙,冷气袭人,同学都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以清兵入关,屠杀汉人太多,今日推翻其统治,正是我们替祖先报仇之期也。嗣后,楚望台军械库情形如何我不得而知,惟闻炮声,知炮兵已入城矣;长街举火,知已围攻督署矣;蛇山与楚望台之炮同时并发,知督署快下矣。十月十一日(八月二十日)午正,我们的领导来传达命令,要我们立刻集合,由中和门经黄土坡转东厂口到咨议局,负守卫责任。布置就绪,已下午一点钟。有人说:“黎协统来矣。”我和同学十人正在咨议局头门守卫,我和谢流芳同学立在门的右方,只见一簇人拥着黎元洪由东场口匆匆走来,有穿便衣的,有着军服的。黎头戴瓜皮青缎红顶子帽,身穿蓝呢夹袄,夹衣上穿一件海狐绒对襟大袖马褂,脚下穿的双梁青缎子靴,背后的豚尾尚未剪掉,完全前清官僚神气。黎面容沮丧,毫无愉快表情,似一肚皮的闷气无处宣泄者。甫入门,对过小学侧有枪声直向咨议局射击,子弹落在门外,灰尘向上喷起,同学们各避入守卫室内,我还记得当时谢流芳同学躲在卫兵室床下(谢是测绘学堂新班学生,湖北沔阳人,十月十日后,即当了军官。湖北二次革命时,为黎所枪毙)。这时,有别部武装同志十余人,向发枪地方赶去,对方已退避无踪。查悉枪声由宝瑛公馆发出,宝是荆州驻防旗人,日本士官毕业,曾充第十五协第三十标标统,后陆军小学堂正式成立,宝调充该堂总办。据当时一般人云,宝瑛知黎元洪来咨议局,故发枪欲杀黎(一般记载是第三十标第一营管带郜翔宸带兵围攻咨议局)①,非有他也。咨议局内赶去的兵士在宝瑛公馆内查抄,惟宝瑛之胞妹一人在,余无所见。某兵士当将其妹杀死,此事惟蔡寄鸥有记载②。
自是以后,我负采购和书记责任,是夜在咨议局召开党军会议,我见有吴昆在内。会议公推黎元洪为鄂都督,并推定各部部长。都督府庶务股长是邢伯谦(黄梅县孔陇人),邢是两湖师范学生,加入革命有年,为人短小精悍,自负有办事才,故推他为庶务,以总其成。
第一次采购是十月十一日(八月二十日)的下午,邢伯谦带领我们测绘学生八人,负枪出西场口,经魏家巷、后宰门、弓箭街等处(现在统名后宰门),至火巷口左长街某一匹头号(大概招牌是刘祥茂,现曹祥泰对面),买红、白洋布做旗帜和袖章。邢带五十两大元宝一锭,在那时值六十余串钱。布店人说:“你买多少?我们店内是无钱找零的。”邢曰:“尽数买吧。” 红、白布即由我们背回咨议局,做旗帜袖章之用。又在弓箭街、后宰门等处缝衣店、刻字店拉了几个缝工和刻字工人,他们见我们负有枪支和子弹,皆不愿来,经我们开导了好久,始每店来了三、两人。到了咨议局,先将“中华民国鄂军政府都督之印信”刻就,缝工连夜赶制旗帜(因革命之旗帜、文件,均在汉口被抄毁),布告则雇人缮写。但我也是缮写文件的一个。七、八日中,除分班守卫外,还要做庶务和缮写工作。此时都督府内虽有了组织,但仍无头绪,人声嘈杂与市场无异。
黎元洪一进咨议局,即到楼上厅内,左右均是特别小学堂学生和测绘学生,别的人我已记不清,朱树烈是我补习班的同学,他是沔阳人,他一天到晚总在黎之身后,身负刀枪,俨于周仓之于关云长。黎行走,他跟着行走,黎睡觉,他也守在一旁,可以说在黎之尾豚被人偷剪(剪时黎曾痛哭有声)以前,他无时无刻不在黎之身后。所以黎当大权在握时,在湖北他是审计处长,在北京总统府他总揽庶务。黎元洪一天到晚坐着像菩萨一样,从不发言,出席会议,他也不置可否;剪发后,他知道业已逼上了梁山,方才说话。当时一切计划,均由重要党人作主,黎不过画诺而已。
十月十八日(八月二十七日)以后,我们同学知汉口三道桥一带已发生战事,当呈明都督,我们应本其所学,回测绘学堂成立测绘部,分出测图,以供现时军用;如暂时不愿回测绘学堂者,可在都督府听遣。除李西平、甘绩熙、朱树烈三几十人外,我和其余均回测绘部内任职,分途进行测量,汉口至沌口一线,由我担任。
汉口、汉阳两处战事激烈时,我们同学曾奉令渡江作战。一在十月二十八日(九月初七日),一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十月初七日),两次均是黑夜渡江,我也是作战的一员。赫山(亦作黑山)之役,同学李荫寰牺牲。李是测绘乙班学生,与我同肄业于陆军测绘学堂补习班,死时大概只有二十余岁。
十一月三十日(按:一般作十一月二十七日,即农历十月初七日),汉阳失守,龟山之炮直射武昌,都督府被炮击毁一部分,测量部操场上落两炮弹,部长徐济民即率全部职员迁避于大东门外之卓刀泉,作为办公之所。人多屋少,大都席地而居,直到和议告成始迁回城内测绘学堂办公。测绘部在清帝逊位后,遵部令改为湖北陆军测绘局,我被同学推为地形课第一班班长。徐济民(沔阳人)是测绘甲班学生,属特别小学堂仁字斋,与我先后同学五年之久,此人胆大而心不细,二次革命后,亡命申江,被逮捕回鄂,系狱七、八载,经保释,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后,病痨瘵而卒。其女徐全直系陈潭秋爱人,湖北女子师范毕业,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在南京被蒋介石杀害。因徐与我有同学同事之谊,故附及之。
二、记清末黄冈军学界讲习社
黄冈军学界讲习社以黄冈为名,主要是避免清警吏的注意,而社员本不限于黄冈一县之人。当时外省在鄂军界、学界之志士,实皆参加其中。倡议者为熊十力(原名定中)、熊子襄、徐浩、童愚、锺大声、冯群先等。明亡后,黄冈有社茶村、易明甫、何士云诸遗老皆不肯降清,至顺治、康熙间,犹秘密谋光复,联络长江数省义士反抗粮、税,后为汉奸于成龙所剿灭。熊十力等以黄冈为革命机关名称,乃以明季先烈激励后人而已。社员之结合,初取兰谱方式,旧俗:异姓为兄弟,必订立盟章。首次十人为一谱,此十人又各自约十人,以后逐渐推广。首创此法者为熊十力,而熊子襄、童愚、锺大声、童澍等皆赞成之。社之成立在一九O六年(光绪三十二年)春,不过三数月即为清统制张彪所封闭。
清廷初仿西洋兵制,令各省练新军。一九O六年秋八月,会操于河南彰德。熊十力倡议:乘清鄂军出动之际,即谋光复。先期派同志洽商本省荆、襄、施南各路及河南省内会党,在各道各府起义,清政府必派兵出剿。军中既多同志,自3必滋长义兵声势;义兵日盛,援军日增,相反相成,则鄂、豫两省首先动摇。两省为南北关键,一经发动,足以号召四方,倾覆清廷,当无疑问。
其时,熊十力在陆军小学堂(熊在第八镇第三十一标入伍,考取陆军小学仁字斋)向军营士兵运动甚力,渐为张彪所闻。熊又在学堂揭示处痛骂张彪,洋洋千言,张彪益恨之,密令逮捕。得总部参谋官蓝天蔚派人示意,熊十力乃出走至彝陵(宜昌)。张彪悬赏千金购其头,且请于总督张之洞下令通缉。张之洞阅十力试卷及揭示处之文,心异之,斥张彪曰:“小孩子胡闹耳,何必多事!”遂不复究。张彪竟查封黄冈军学界讲习社。团体破坏,社员星散。事后得悉:社员中亦有奸细,否则不至破坏如此之速。
社员姓名能记忆者有:
熊十力、熊飞宇(原名兴亚,更名飞宇,号子襄)、熊持中(凯群)、童愚(原名震球,更名愚,号自纯)、锺大声(律丞)、冯群先(以自行)、张其亚(鹤亭)、徐诰(原名振凯,更名诰,号觉民)、童澍(慰怀)、丘可珍(以字行)、丘介甫(以字行)、杜玉成(以字行)、易戴羲(介三)、张海涛(以字行)、张炳南(以字行)、林武冲(以字行)、夏校(执中)、毛承诗(逵甫)、马某(名佚)、何子云,以上军黄冈籍。蕲春郝可权(大衡),黄梅邢仲谦、邢叔谦,广济彭巨法,汉川梁耀汉(瀛洲),荆门季雨霖(良轩),孝感李实栗、李实秀,鄂城徐叔渊、徐达明,沔阳余镇楚(起平)、赵光华,河南刘起沛,湖南黄云龙。
其中季雨霖于辛亥起义时,为安、襄、郧、荆招讨使,旋改编为第八师师长。郝可权在伊犁独立,拥杨缵绪为都督③而自长军务,为社中之最著者。又如童愚亦能奋不顾身,参加战斗。涂诰与熊十力等为光复黄州尽力。张其亚为黄、武各属招抚使(驻武昌县,即现之鄂城县),各州县相属正反,毫无惊扰。张海涛与其父炳南,在讲习社创办时,首破产租武昌草湖门内正卫街房屋一所为社址。林武冲、毕正英、童澍均具才长,各有贡献。居正《梅川日记》、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所记均不详,故表而出之。
三、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及测绘学堂沿革
一九O四年(光绪三十年),武备学堂停办。翌年就其原址由各营选取兵士开办武师范,但未开学。是年十月又由各营选取兵士建陆军小学堂,至十二月又由各营选考测绘班。一九O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合上三次招考之生入堂授课,统名之曰陆军小学堂。学堂共分五班:一、陆军班(不分科),二、海军班(系由陆军班内挑选),三、测绘班,四、经理班(另由营招考),五、军医班(原军医学堂归并)。计陆军班五百名,其他各班各六十名,共约八百名,以上均为陆军小学堂仁字斋。至一九O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又招考信字斋,名额与仁字斋相等。张之洞原意以仁、信、智、勇、严名之,每一斋以一千二百人为限,所谓“六千君子共学堂”是也。迨一九O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张之洞入阁,军谘府湖北籍之军人握有实权者,与陆军小学堂监督刘邦骥(汉川人)为难;又以张之洞入阁时有湖北陆军小学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比较一折,以“湖北陆军小学用钱少,造就人才多,保定则反是”开罪于速成学堂总办段祺瑞。军谘府领衔具奏,谓:“湖北陆军小学不遵部章,应予解散。”经张之洞从中关说,乃改为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并以办完仁、信两斋为限,不再继续招生。所以智字斋虽由各营选送学生名册,实未考也。
仁字斋于一九O九年五月(宣统元年四月)毕业,信字斋于一九一O年(宣统三年)秋毕业。毕业生除海军、测绘外,其他各班均由各营陆续提升为下级军官。事实上两班毕业生一千五、六百人,提升者不及一百人。此辈既为在职军官所嫉视,兵目又往往加以非难,以致抑郁难堪。其时反清声浪日高一日,隶军籍之千余学生,自必互为联络,彼此激荡,促成八月十九日之义举,而清社以屋也。
陆军测绘学堂开办于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秋,即以陆军特别小学堂之甲、乙两班学生并入授课,地址仍就特别小学堂原址;并以原有之武备学堂一部分,另开一讲武堂。讲武堂之学生,系由营送考智之斋之兵士,一年毕业。测绘学堂新生,部定三年毕业。特别小学堂甲、乙两班毕业生并入者,则一年毕业,名为补习班(专补习地形),取消军籍。一九一O年(宣统二年)秋九月开学,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八月十九日)辍学。首义后于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又招考测绘生一百名,名为陆军测绘学校,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毕业,附属湖北陆军测量局,主办人均测绘甲、乙两班学生。
陆军小学堂、陆军特别小学堂、陆军测绘学堂之主持人员如下:陆军小学堂总办张彪,会办黎元洪,监督刘邦骥,提调白寿铭,此四人至特别小学堂停办为止。测绘学堂正式成立,刘邦骥任总办,监督是詹贵珊,提调是方济川。于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春,刘邦骥升充湖南军事参议官,其所遣之总办一职由白寿铭接任。
① 已有出版物及李西李春萱两先生均谓郜翔宸率队偷袭,黎避蛇山。本文所述事实与时间有出入。
② 胡实庵《湖北革命实见记》、居正《梅川日记》谓系宝瑛之妹。
③ 杨缵绪字述周,江夏(今武昌)人,以鄂新军管带调伊犁新军统带,伊犁反正任师长、总司令。都督是蒙古族人广福。此处所记有误。
此文抄自《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湖北图书馆藏书。
相关文章:《测绘学堂辛亥武昌首义纪实》,《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湖北图书馆藏书。
童吉瑶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