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沫若同被誉为当代中国楚辞专家
据了解,文怀沙祖籍湖南,1910年生于北京。十几岁时便开始迷恋那些连大人都不敢看的书。童年的文怀沙似懂非懂地读《离骚》,屈原的笔锋渐渐把内向、多愁的文怀沙,变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人,也养成了他特立独行的个性。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革命文学团体盛行一时,最有影响的是1909年由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发起成立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南社与同盟会互为掎角,一文一武共助国民革命,能够被南社认可并且接受是当时的文学青年梦寐以求的机会。此时的文怀沙刚刚高中毕业,他写了一首诗,并寄给著名的国学大师柳亚子。柳亚子看过文怀沙的诗作后,写信给他,在诗后题字:“君诗如美人,未嫁已倾城”。
正因此事,文怀沙才渐渐为人所知。后来他用新诗的方式解读了屈原的《九歌》《九章》和《离骚》等著名的篇章。为屈原作品的推广和普及闯出了一条新路。文怀沙与郭沫若、游国恩被誉为当代中国三大楚辞专家。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为了纪念中国爱国诗人屈原、波兰天文学家尼古劳斯·哥白尼、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马蒂这四位文化名人,在莫斯科举行了和平大会。当时新中国在联合国还没有获得一席之地,为了响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国家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给屈原作品加简单的注释,注释要尽量通俗易懂,让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能看懂,这样才能普及屈原作品。文怀沙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由于文怀沙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特别是对屈原诗歌研究的成就和博学多才,他被誉为当代“屈原”。解放后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职务,现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