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绍辉传略
发布时间:2010-01-23 11:15:33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彭绍辉,湖南省湘潭县西乡西二区上七都瓦子坪村(现湘潭市韶山区)人。1906年9月6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八日)生于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彭绍辉在舅舅帮助下读了两年多私塾,因家庭贫困只好辍学为地主放牛。彭绍辉十六岁时,父亲因劳累去世,由于房子都典给了地主,一家人只好住在祠堂里。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彭绍辉和哥哥参加了农民运动。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彭绍辉加入农民自卫军攻打长沙,农民自卫军在银田寺被许克祥的部队打散,农民运动由此转入低潮,彭绍辉离家出走,独自步行到了湘潭县韶山等地寻找毛泽东;7月彭绍辉在长沙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被编到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十二连当兵,不久开到湖南益阳、南县等地驻防。1928年1月,三十五军一师改编为湘军独立第五师,彭德怀任该师第一团团长,第一团在彭德怀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成立了秘密支部,此时彭绍辉为上等兵,曾被派到由共产党人执教的随营学校学习;6月独立第五师奉调去平江“剿共”,随营学校也移驻湖南省岳阳;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了平江起义,彭绍辉也和随营学校一起由贺国中等率领,于7月23日赶到平江参加了起义,成为红五军第七团班长,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出色,很快被提升为分队长;同年冬天,由黄公略介绍,彭绍辉在黄金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初,红五军与当地工农游击队合编,彭绍辉任第二纵队第二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率队在平江、浏阳、万载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自卫军,发展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在作战中负伤,伤势较重,组织决定把他留下来就地养伤,将彭绍辉留在了浏阳五区赵家冲一位姓李的农协委员长家里,同时将通信员陈样留下照顾他;8月彭绍辉伤愈归队后,任红五军第二纵队第二大队教导队长。1930年6月红八军教导队与红五军随营学校合并,彭绍辉任大队长,担负起为红军培养干部的重任;7月,彭绍辉奉命带领部分学员到红五军第一师第一团,8月任第一团团长;9月,红三军团在红军第一方面军建制内第二次围攻长沙,彭绍辉率部担任攻击乌梅岭的任务,进攻受阻后,他带伤指挥战斗,最后随军主力撤至江西临江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2月调任第四师副官长;4月参加第二次反“围剿”,战后被提升为红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7月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打响,彭绍辉代理第三团团长,参加了莲塘战斗和高兴圩战斗,在右肩中弹和右手虎口负伤的情况下,忍痛作战直至战斗胜利,不久又调到第三师第十团任团长;9月任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李实行)参谋长;10月彭绍辉调到新成立的红军学校任第二队队长;11月出席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2年3月调任红三军团第一师参谋长;6月升任红一师师长;12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1月参加黄狮渡战斗;2月,在宜黄南部进行的伏击战中,彭绍辉率红一师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一个旅,俘国民党军二千余人,此战红军还生俘敌五十二师师长李明、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以下万余人,缴获武器一千四百余支,先后参加了邵武、浒湾和丰山铺等战斗;3月中旬,在霹雳山战斗中,彭绍辉带头冲向敌阵,率部占领了国民党军十一师阵地,重伤国民党军师长萧乾,在追击歼敌的战斗中,他左臂中弹,臂骨被击碎,被迫做了截肢手术,从此成为独臂将军;8月1日,中央军委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9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开始,彭绍辉奉命组建了兴国模范师并任师长,不久他奉命回前方,担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1934年4月,他率部在建宁、将乐之间光明山一带阻击敌八十八师的战斗中,彭绍辉又一次中弹负伤,他下颔骨被打碎,但他带伤完成了钳制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在手术器械、麻醉药奇缺的情况下,他忍痛做了手术,取出了弹头;5月彭绍辉出院后,即到红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任师长;10月19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十五师担负了艰巨的掩护任务,不久红十五师改编为红一军团第三师,并补充了新兵,主要担任掩护军委纵队的任务。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2月彭绍辉率部抵达贵州桐梓时,红军部队进行了整编,决定将第三师撤销,原三师的人员分别编入第一、第二两个师,彭绍辉则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长;2月27日第二次占领遵义后,彭绍辉被调回红三军团担任教导营长;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遵照中央的决定,彭绍辉到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任参谋长;8月彭绍辉反对张国焘南下的分裂行为,被张国焘解除兵权,调到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上级政治科科长兼军事教员。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一起北上抗日,彭绍辉在朱德和贺龙的关怀下,调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任参谋长。1937年5月,彭绍辉调任二方面军教导团团长;8月25日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彭绍辉任一二○师(师长贺龙)教导团团长。1939年3月,到晋西北任新组建的第三五八旅旅长;同年夏天,彭绍辉奉命率三五八旅护“抗大”、“陕北公学”、“鲁艺”等单位的七千多男女干部学员组成的“第五纵队”,越同蒲铁路东迁敌后;这年冬天,他又率领七一四团向晋察晋护送了一批弹药。1940年夏,三五八旅转到北线,改番号为晋绥军区独立第二旅,彭绍辉任旅长,率独二旅参加了夏季反“扫荡”战役,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行动;9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歼敌三千五百余人;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彭绍辉兼任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6月,彭绍辉调中央党校学习。1943年3月出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副校长;10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高干会议;年底被调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1945年4月,彭绍辉出席了中共七大。1946年5月,彭绍辉奉命调任晋绥吕梁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9月任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11月指挥部队在兑九峪歼灭守敌第四十二师一个团及孝义县地方武装等共二千余人;12月参加了晋西南战役。1947年1月参加汾孝战役,然后彭绍辉先后参加指挥了吉乡、兑九峪、神堂底等战役,战斗数十次,毙国民党军、俘国民党军数万人,解放了永和、大宁、隰县、交城、中阳等县城及重镇三十余座,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1948年8月,晋绥吕梁军区的部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彭绍辉任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攻打太原的战役。1949年2月,西野第七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彭绍辉任军长,孙志远任政委,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师;5月增辖第二十一师,共辖三个师;6月入陕西归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建制;7月11日参加了扶眉战役,7月下旬参加陇东追歼青海马家军的战斗;8月进驻甘肃天水,彭绍辉和张纬结婚;11月第七军转隶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指挥,在陇南地区作战,成都解放后参加改造四川起义部队。1950年3月,第七军参加修建天水兰州铁路,彭绍辉受命组织筹办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并任校长。1954年3月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4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并曾先后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军事条令部部长。1955年9月23日被授予上将军衔,27日参加了授衔仪式,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2月开始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1957年3月15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正式成立,叶剑英任院长兼政治委员,11月彭绍辉任副院长,后兼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部长。1960年1月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彭绍辉受到很大打击,被诬陷为武汉“百万雄师”的黑后台,后来又被戴上了“彭德怀分子”、“贺龙分子”、“假党员”等大帽子,后在毛泽东的直接于预下,彭绍辉才恢复了工作。1968年1月,彭绍辉胸部剧烈胀痛,妻子送他到医院去看病,在康生炮制的“医疗服从专案”的情况下,彭绍辉遭到冷遇,等了两个小时无人诊断,只好回家,这样他的病就给耽误了下来。1969年4月28日,彭绍辉被增选为中央军委委员。1970年他因患气管炎胸部透视时,才发现患了主动脉瘤。1969年4月任中央军委委员,与“四人帮”做了坚决斗争。1978年4月22日,他感到精神恍惚,时有剧痛,24日行动不便,全身疼痛,到医院治疗,25日凌晨,彭绍辉因胸部夹层动脉瘤破裂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wKy fba m
彭绍辉是西野著名的虎将,他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独臂打绑腿、骑马等军事行动,很快适应了战斗生活,成为解放军著名的独臂将军;他治军严格,作战勇猛,指挥果断,才能卓越,创造了不少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胜利的成功战例;彭绍辉谦虚谨慎原则性很强,为人诚实耿直,襟怀坦白,性情刚烈正直,无私无畏,严于律己;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