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场大型回顾展:《Post Zang Tumb Tuum. Art Life Politics: Italia 1918–1943》
作为Prada基金会的策展人,则成为了切兰特艺术生涯的最后一部分,也将他的职业生涯带向了顶峰。切兰特的一生都在为反传统艺术正名,在九十年代让大众重新审视了意大利战后许多原本带有批判性色彩、即“法西斯主义”标签的艺术品,无所畏惧地为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辩护,重新赋予了这些艺术品文化和商业上的价值。他在2018年于米兰Prada基金会策划的《艺术政治生活:意大利 1918-1943(Post Zang Tumb Tuum. Art Life Politics: Italia 1918–1943)》,通过艺术品、历史文献和影像结合,探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大利的艺术文化体系,向当代观众重新展现和诠释了意大利当时与社会和政治活动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

《艺术政治生活:意大利 1918-1943(Post Zang Tumb Tuum. Art Life Politics: Italia 1918–1943)》展厅一角
这场展览是米兰Prada基金会自2013年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展览除了展出了如乔治·德·基里科 (Giorgio de Chirico)和卡洛·卡拉(Carlo Carra)这样有着超现实主义色彩的艺术作品,米兰作为未来主义的发源地和核心,未来主义艺术自然成为了这场展览中的重要部分。和未来主义一样具有敏感的历史背景,在展览中一起出现的还有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这些建筑原本作为墨索里尼宣扬权力的工具,在战后因为其美学价值而被保留了下来。另外,展览也花了大量笔墨介绍了那些在意大利1918年至1943年期间被政治沉默、迫害或者流放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创作。

《艺术政治生活:意大利 1918-1943(Post Zang Tumb Tuum. Art Life Politics: Italia 1918–1943)》展厅一角
可以说,这场展览是切兰特的一次大胆尝试,以一战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上台为起点,到意大利二战结束为终点,梳理了复兴政治、意识形态和美学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并没有在展览中向公众提供批判性的阅读,只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将游客安置在重现的时间和历史环境之中,因此这场展览可能会产生不同方向的解读和影响。用切兰特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家们捍卫自己的语言,同时却又对自己被剥削的境遇无动于衷。”他揭示了动荡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们,一些人不得不采取妥协的立场,而另一些人则放弃了机会主义,坚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这些重现时代背景的艺术品让参观者看到了独裁政治下艺术和政治之间的艰难关系,世界冲突的悲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
对整个意大利艺术体系而言,切兰特去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离大家而去,更是一段历史的终结。他的艺术生涯的非凡成果始终是和艺术家们以及整个意大利的文化社会共享的,即便切兰特已经不在人世,他对艺术文化的影响却永远在场。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