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沅君作品特色
发布时间:2009-12-25 14:31:59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代表作品冯沅君作品体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不仅是指其作品思想上的浪漫因素,更主要的是指其创作方法上的特征。其作品不以故事情节安排为重心,而以人物心理刻画为重心;不以故事情节发展来框架作品的结构,而以人物心理、情绪发展为作品的线索。在那里,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即使是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的作品中,作者也是借主人公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描写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借景抒情,以景物、环境的描写来渲染作品的抒情氛围。杨义认为,庐隐的小说广泛使用日记和书信的形式,“在五四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堪称“日记书信体的专家”。其实,从创作整体而言,冯沅君似乎表现得比庐隐更突出。在她的15篇作品中,运用书信体或运用书信作为作品主体的就有8篇,并且几乎包括她的全部重要作品在内,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像《隔绝》这篇作品,由于书信体的运用,使作者的笔直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女主人公敢于为恋爱自由而死的决心,且由于时空的立体性安排,把主人公“隔绝”后的痛苦和“隔绝”前与爱人的欢愉交织成一体,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张力。即使不是书信体,如《旅行》这篇代表作式的作品,也同样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通篇都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作家注意的不是作品的故事性,而是对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画;不是人物的外在行动,而是人物的内在思想和情绪。这样,作品便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强烈叛逆精神,同时,女主人公强烈的叛逆精神背后的“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的矛盾心理也得到充分地表现。我们还将发现,由于作家对她笔下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认同,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量,作家的主体情感也通过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到淋漓尽致地宣泄,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同作品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相联系。冯沅君说:“文学作品必需作者的个性”,“至于书信,我以为应较其他体裁的作品更多含点作者个性的色彩”。
作为女性作家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另一特征,是她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浸染了古典诗词的艺术情调。冰心擅长“诗化的白描”,并常常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的词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斯人独憔悴》) 这种特征亦体现在冯沅君的小说中,《卷葹》的集名,如鲁迅所说:“是‘拔心不死’的草名”,作者以此象征女主人那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暗示了其恋爱的悲剧。此外如《慈母》题下引孟郊的诗《游子吟》,《劫灰》集题词引《诗经》中《小雅?节南山》的诗句等等,几乎是惯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家还在某一篇作品中引用古诗的句子或自作诗词来表达主人公特定的心理活动。如《误点》中引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隔绝》中嵌进一首长达四节的新诗,都和作品的情节和主人公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情绪特征相吻合,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冯沅君这一创作上的特征,无疑是和她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这一特征使她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深得新文学初期受过古典文学熏陶、训练的读者的喜爱。写作《春恨》后,冯沅君的热情转向学术研究。总之,她的作品别具一格,很有特色。她的作品,特别是恋爱小说,确实是中国现代文学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