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生命》特稿延伸 二 郑小江生平与学术成就简介
文/商报记者刘行宾
“如同无法选择生一样,我们同样无法抗拒死,只能拥有二者之间短短一段时光。时间匆匆流逝,从我们初生起,死亡就已经在终点等着我们。但是谁又能否认正是这死亡的黑暗帷幕恰恰映衬出生命的光彩呢?”
郑小江生平简介
郑小江,又名郑晓江,1957年4月24日生于南昌市,宜春市万载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随母亲下放到鄱阳(波阳)县油墩街公社洪家生产队,并就读于段家小学与油墩街公社中学。四年后随父母调入上饶市,就读于上饶二中,并于1974年毕业。同年作为知识青年重返农村,下放到武夷山垦殖场西坑分场知青队务农,并进入婺源茶校培训,直至1978年考入原江西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2011年评为国家二级教授,2005年被引进到江西师范大学。
郑小江的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推广是从2006年开始的,近几年是最辉煌的时期。他曾担任过南昌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南昌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总编辑、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之后担任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他还是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国家二级教授。
郑小江主要学术成果
郑小江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其擅长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他从中国生死哲学的研究与生命教育的教学切入,开辟了中国人生哲学研究的崭新模式,其从事中国生死哲学研究长达二十多年,以“生死哲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及“思想考古”的方法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赞誉与关注。
他提出的“生命与生活紧张的原理”、“人生时光与物理时间不等式的原理”、“生命共同体的原理”、“生命二维四重性原理”、“生死互渗的原理”、“死是生活的中止,生命可以永存的原理”(参见《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对人生哲学的解读突破了以往只谈“生”而忽略“死”的偏颇,从辩证的角度给予中国人生哲学以准确的定位,开辟了学术研究的新方向,在全国独树一帜,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曾多次应邀赴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区与国家演讲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受到好评。
郑小江的研究切实凸显传统中国生死哲学对于现代人之生命健康发展的正向功能,以承担社会道义为使命,不仅以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为舞台,开展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课程与讲座,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及合理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走向社会,营造生命教育基地,以期醇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郑小江主要学术著作
郑小江几十年来在学术领域勤奋耕耘,积极开拓,硕果累累,其出版的专著有:《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安徽教育出版社);《穿透人生》(上海三联);《传统——现代人的两刃剑》(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生精神》、《西方人生精神》(二人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出版社);《拷问人生》(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国死亡智慧》、《杨简》(台湾三民书局);《祸福之门》、《生死智慧》(台湾汉欣出版社);《善死与善终》(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华贤哲》(广西教育出版社);《超越死亡》、《生命终点的学问》(台湾正中书局);《寻找人生的真谛》(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华出版社);《神游千古》(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生命学》、《生死学》(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学会生死》(中州古籍出版社);《生命教育演讲录》(江西人民出版社);《寻访大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生命与死亡》(北京大学出版社);《生命教育》(开明出版社)等。
其主编的著作有:《宗教生死书》(台湾华杏)、《江右思想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神秘术大观》、《中国死亡文化大观》、《中国生育文化大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中国避邪文化大观》(花城出版社);《疗救人生》(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解读生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鹅湖会语》、《石莲洞会语》、《姚江会语》、《感悟生死》(中州古籍出版社);《生命教育公民读本》(人民出版社);《生命教育十三讲》(中山大学出版社);《生命忧思录》(福建教育出版社)等。
同时,他还发表论文上百篇。
郑小江主要学术活动
除了出版著作和发表论文外,郑小江还先后应邀在台湾大学、辅仁大学哲学系、成功大学、高雄师大、高雄医学院、佛光大学、台北荣总、台中荣总、台湾耕莘护专、台湾新竹市文化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师大、中山大学、哈工大、黑龙江大学、华南师大、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安徽大学、汕头大学、万里学院、南昌大学、深圳市民大讲堂、南通市江海大讲堂、克位玛依市市民大讲堂、中山市香山大讲堂、南昌市社科大讲堂等作学术演讲数百次。
获得主要奖项
郑小江获得中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一次、中国人生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中国青年报征文特等奖一次、中国教育报二等奖一次、安徽省图书二等奖一次,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台湾德富学术文化奖一次;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组委会生命彩虹奖“优秀个人奖”一次。
同时,他还获得第四届“师魂杯”全国优秀教育论文比赛特等奖、《教学引导研究,研究深化工教学——教研相对长工作法》(四人合作)获1998年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生死哲学》获1998年江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三人合作)获2000年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获199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获1999年第三届安徽图书奖二等奖、《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获2000年南昌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文章来源:《江西商报》(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