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03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09年12月25日

贾谊的农本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12-09-15 06:51:1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贾谊于汉高帝七年出生于洛阳(河南郡治所在),从小才学过人,文笔十分漂亮。十八岁即闻名于郡里,被河南郡守吴公召致门下,作了郡守的门客。贾谊22岁时,汉文帝登基,擢升河南郡守吴公为廷尉,贾谊也因吴公推荐当了博士。西汉初年,博士掌管政府文献典籍,同时也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尽管在博士中年岁最小,但是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文帝很欣赏他,一年后被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以代替秦制。汉文帝打算擢升贾谊并采用他的方案,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只得作罢。并于公元前177年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对贬谪不满,又听闻长沙气候潮湿多雨,以为自己会早死。他心情悲观失望,在渡湘江时作了《吊屈原赋》。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有象征不祥的鵩鸟飞入房屋,贾谊有感而作《鵩鸟赋》。《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他的骚体赋代表作。长沙因为他和屈原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贾谊在长沙的故居也一直被保留下来,相传南北朝时还遗留他挖的井、他的石坐床和亲手栽种的柑树。到了宋代他的故居被改建成贾谊祠。明清时更在祠中增祀屈原,改为屈贾祠,至今仍是供人凭吊的古迹。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召贾谊回洛邑,问以鬼神之事,夜半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关于此事后世有争论,李商隐颇为贾谊不平,有诗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生不得重用而叹息,

不久,汉文帝拜贾谊为自己爱子梁怀王的太傅。贾谊此时期除太傅责任以外,主要写政论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汉文帝进行劝谏。《治安策》、《论积贮疏》是他这时的代表作。其政论文既有战国纵横家古文的余风,又有法家韩非子等人论证严谨风格的影响,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所以贾谊的辞赋可谓上承屈平、宋玉,下开枚乘、司马相如,是从楚辞文体发展到汉赋的重要桥梁。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未尽辅导亲王之职责,终日哭泣,于第二年忧郁而终,年仅33岁。

贾谊虽然早逝,但其文采与见识深受后人赞叹。司马迁在《史记》中作《屈原贾生列传》;《汉书》也有《贾谊传》。后来的文人对他的评价极多,唐代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台湾作家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曾写道:“治安策原文,已不可得。司马光在残篇中,摘录他认为重要的部份,连‘六个长叹’,都不能完整。”

贾谊的农本主义思想

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指出:“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月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贾谊认为工商“末”业败坏社会风俗。他主张抑末强本,“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上书《谏铸钱疏》提出反对民间私人铸钱,主张把铜业收归国有,统一铸币权,规定标准的“法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增加财政收入。

主要作品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作者:贾谊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作者:贾谊
  • 贾子新书十卷,原58篇,现存共五十六篇:
    • 政论散文:《论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
    •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虚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