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013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5日

周仁-陶瓷研究

发布时间:2010-12-03 17:09:11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奠基人
  瓷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可是在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对这些历史名窑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极少有完整的记载。
  周仁自幼喜爱陶瓷,以后又萌发了揭开中国古陶瓷奥秘的信念。周仁在“成家不是头等大事,立志才是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导下,直到32岁他担任交通大学教务长时才结婚。在简陋的新房中,他精心布置了几件瓷器,可见他对陶瓷的浓厚兴趣。
  1927年,正是陶瓷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的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统治者的摧残,使许多老工人失业,许多宝贵经验失传,生产上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1928年工程研究所成立时他决定在工程研究所中设陶瓷试验工场,并决定与中央大学工学院合办,建该工场于南京。他从湖南、江苏等处请来8名技工,筑窑烧瓷,开始了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是年夏,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他奉命精仿古瓷品80件,以资陈列和纪念。在周仁的精心指导下,其质量受到多方称赞。
  初战告捷,周仁恢复国瓷精华的信心倍增,为了取得各个时期烧制陶瓷的科学数据,自1929年起,周仁亲自到南京官窑窑址、杭州凤凰山万松岭南宋官窑遗址,进行多次挖掘,并先后两次亲赴瓷都景德镇进行调查。他与景德镇著名老艺人共同对传统青花瓷的制造工艺进行科学实验和总结。
  这些考察使他掌握了三个关键:
  1.瓷质方面,由于原料选得不精细,瓷器就不够洁白。
  2.釉面方面,由于温度不够高,也就不够平滑光亮。
  3.彩绘和色彩方面,由于颜色配制不好而不够鲜艳。
  为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周仁撰写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第一篇论文《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以后又对如何选择陶瓷坯土配方的准则、一般陶瓷的制造、制成彩色釉、合理瓷窑的建筑、古瓷的烧制等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在仿制古瓷和艺术陶瓷、研制工业用瓷和机制日用瓷方面,周仁领导的陶瓷试验工场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重振民族瓷业作出了宝贵贡献。但当时既缺乏经费,政府也不重视,古陶瓷研究处于困境,工场只好既研究又生产,聊以自给。1938年,陶瓷工场内迁昆明,条件更为艰苦。自1941年起,他们还开展了用于显微镜、望远镜、测距仪、潜望镜的各种特殊的化学玻璃和光学玻璃的研究。
  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轻工业部要抓好古瓷研究和生产,欲请郭沫若出马。郭老说,上海有个周仁,对此造诣颇深。周仁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当他听说一些驻华使节出于对陶瓷古国的向往,想在中国买一些瓷器,然而大失所望:中国的瓷器竟是如此粗糙、笨重。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科学家的职责就是要为国争光。于是周仁立即策马上任,并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然而征途并不平坦,要恢复陶瓷工艺辉煌时代的水平,困难重 重,历代在景德镇建造的名窑已是一片废墟,周仁重访景德镇,在一堆堆瓦砾中寻珍觅宝。他十分细心,一块手指大的瓷片都要捡起来研究;他对每一个窑址,都要追溯至它的始建年月。此后,他又到浙江龙泉荒僻的山原考察了解宋窑旧址,又和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到黄河流域等地实地考察。“国瓷”小组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选择历代精品进行化学分析和鉴定,以求得中国传统优良瓷器本质上的科学数据。
  2.根据点滴文献记载和访问景德镇老艺人,选定几种优质原料进行试验。
  3.烧制方法原来一直使用柴窑,因大量烧柴有困难,改用煤窑,这样还有利于控制和观察火候。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发现采用离景德镇120公里以外的高岭土和祁门太和坑的瓷石作泥胎甚好。釉面则用距景德镇约55公里的窑里屋柱槽的釉果和景德镇东南15公里的寺前的釉灰为佳。此外,他们还掌握了升温曲线和最后火温。终于,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陶瓷出窑了。这些瓷器轻巧玲珑,晶莹光彩,造形典雅,达到了中国古代陶瓷水平,有些还超过了古代水平。
  陶瓷工业在中国虽有悠久历史,但解放前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和美术陶恣;工业陶瓷的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在若干产瓷地区对耐酸陶瓷等化学工业用瓷材料和化学实验用陶瓷器皿的制造进行了研究。自1954年起,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周仁的主持下,与第一机械工业部电瓷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利用国产原料进行了高压电瓷配方的系统研究。南京电瓷厂采用研究的坯料试制成功并生产了各种型号110千伏级棒形绝缘子和电缆套管等制品。1958年用不同粘土原料研究成功采用普通长石质瓷的工艺制造高氧化铝质的高强度高压电瓷,击穿电压高达40.1千伏/毫米。采用一种研制坯料试制成功330千伏空气压缩断路器用瓷套,经受180个大气压而未破裂。
  刚玉制品在特种陶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1955年后较系统地研究了以烧结刚玉作为切削刀具材料。195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瓷刀片。国产瓷刀比硬质合金更适合于高速切削,光洁度高,吃刀量深。
  另外,为了提高人造瓷牙质量,1959年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与齿科材料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完成了人造瓷牙的研究试制工作。瓷牙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热稳定性、硬度、耐磨性等)都接近进口的高级商品。
  与中国许多优秀技艺一样,陶瓷工艺也是只有经验而无理论的。周仁有志填此空白,他和助手张福康等一起撰写了《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等论文,他还与人合写了有关陶瓷研究的论文14篇。他在中国古陶瓷研 究方面的卓越成绩获得国内外文物、考古、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赞扬,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陶瓷研究项目获重大科技成果奖。1982年又荣获国家颁发的自然科学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