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安邦 洪范九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20111110
本馆由[ 涤愫 ]创建于2011年11月14日

新四军北移山东的人数

发布时间:2018-09-20 19:50:58      发布人: 涤愫


解放战争初,山东八路进军东北,江南皖江等七万新四军北撤,而新四军七师叶飞部罗炳辉部北上山东。


最早进入山东的新四军第二纵队,辖3旅9团,共2.64万人,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的一部分。


1938年春,留在皖西北坚持斗争的红二十八军鄂豫边游击队31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和手枪团,在舒城、庐江、无为活动。


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第四支队归其指挥,部队整编为第七、第九、第十四团,开辟以安徽定远东南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在此期间,第四支队第八团扩编为新四军第五支队。


1941年1月,江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其所属的第四、第五支队分别改称第四、第五旅。


1945年9月,第二师第四、第五旅和第四师第九旅在罗炳辉率领下,渡淮河沿洪泽湖北进淮阴,从新安镇北跨陇海路到达鲁南。


第七师辖3旅9团,近2万人。师长谭希林,政委曾希圣,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步新,参谋长孙仲德。该师由新四军第三支队等部发展演变而来,其前身是红军福建省游击队。


抗战爆发后,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和闽西游击队一部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开赴皖南作战。司令员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同年底,苏南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划归第三支队,第三支队第六团划归第一支队。之后,第三支队改称新编第三支队。


1941年5月,新编第三支队与无为抗日游击队和“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分队伍,合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开辟巢(湖)无(为)根据地和含(山)和(县)桐(城)游击根据地。


1943年兼皖江军区,部队编为含江、沿江、皖南、巢湖4个支队和独立团。


同年9月,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第十六团加强第七师。


1945年10月,第七师由皖江北上山东。


一纵队辖3旅9团,共2.2万余人。叶飞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谭启龙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贺敏学任参谋长。司令部由苏浙军区、苏中军区抽调人员组成;政治部由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部分人员组成。


第一旅由原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改称,即原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抗战时期战斗在苏中,1945年春南下浙西,抗战胜利后北撤苏北。


第二旅为苏南部队,其第四团由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改称,就是新四军老六团挺进上海近郊西撤时,留在阳澄湖畔的36名伤病员发展起来的部队,苏南“清乡”时转移苏中。


第三旅为浙东部队,由苏浙军区第二纵队改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