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鲁传奇
美国人愿五十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头颅
何鲁(1894-1973),字奎垣,四川广安人。数学家,最早将近
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在民国时期的科学界、教育界、文化界
具有极高声望。
有许多关于何鲁的传奇。其中最“玄”的一则流传于上世纪三四
十年代:因为何鲁智慧超群,美国人愿以50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的
头颅,以供研究。
记者向何鲁的儿子何培炎求证。何培炎听后大笑,称自己很早就
听说过这个传闻。
何鲁早年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
他仗义执言,率同学严辞批评教师,被校长认定为“闹学潮”。在开
除他的全校大会上,矮个子何鲁面对校长侃侃而谈:“经此次学潮,
清华能改革进步,何鲁一人纵牺牲学籍也无关系。若不改弦更张,而
使最高学府萎靡腐败如故,就请我来读,我也不得来的。”说罢,在
全场学生的掌声中,扬长而去。作为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
何鲁1912年入里昂大学,1919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
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
何鲁的学习能力曾倾倒了他的教授,以至于教授经常在课堂上赞
扬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个子:“你们猜,谁的作业做得最好?连法文也
写得最好?还是那个中国娃娃!”
当后来大批中国学生赴法时,他们中许多人在下车伊始就听说,
曾经有一个中国天才在这里学习过。据何培炎回忆,1949年后,一些
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国家高层领导,见到何鲁时,还会双手抱拳,尊
称一声“老前辈”。
从何鲁25岁归国担任教授起,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受业于他。如物
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吴有训、赵忠尧,数学家吴文俊、余介石,
化学家柳大纲等。
华罗庚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学生,但他一直说,何先生虽然没教过
我,但也是我的老师。华罗庚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数论经典著作《堆
垒素数论》,送交中央研究院,竟无人能审。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
主审。
时值盛夏,何鲁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阅,其间不时击案叫绝,
一再对人说:“此天才也!”阅后,他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自己是
全国仅有的6位部聘教授之一的声誉,坚持给华罗庚授奖。1941年,
华罗庚终于成为国民政府惟一一次数学奖的获得者。
在南京高师教授数学时,何鲁有时会趁着兴致高,开讲座讲古典
诗词。据说,每逢此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学生。在中央大学时,他
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门生黄侃等结为忘年交,意气相投,诗酒相和。
代理安徽大学校长期间,他以数学家身份,却被学生视为与郁达夫等
著名文人相比肩的“风流名士”,尊其为“酒仙”。何鲁是现代著名
书法家。在重庆时,他与沈尹默谈论书法,慕名而来的听者如云。日
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极为推崇何鲁的书法,曾邀请他率中国书法代表团
访日,终因何鲁不久即去世而未能成行。
许多人回忆,何鲁平易近人,对求字的人几乎有求必应。上世纪
40年代在重庆大学时,他甚至经常在讲课之前,在休息室为学生们写
条幅或对联。
上世纪50年代,何鲁调到北京。荣宝斋极为珍视他的书法作品,
曾派人拿着他的字拜访他,问他如何标价。何鲁却扔下一句:“我的
字,千金不卖;朋友要,分文不取!”
何鲁敢言,批评蒋介石尤烈。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曾在重庆著名
的沙利文西餐厅“宴请”何鲁。康泽问他:“何先生是否有过对委员
长不敬的言论?”何鲁一笑:“是啊,经常骂。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次?
”
1949年春末,解放军渡江战役后,重庆局势恐慌,何鲁在暗杀黑
名单上名列榜首。幸而重庆卫戍司令杨森与他有同乡之谊,见黑名单
后说:“这是一个喜喝酒的读书人,不会造反的。”将其名字勾掉,
何鲁这才幸免于难。名单上的其他人全部被枪杀。
徐百川(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