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将领土肥原贤二等人的帮助下,从天津逃离,来到东北。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1932年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
溥仪自1932年3月1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3月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
1935年4月和1940年5月溥仪两次访日。在长春伪满皇宫内,溥仪性格乖戾,对人时而凶狠,时而温柔。他喜欢玩具、高尔夫球、网球、台球、弓箭,好骑马和自行车,喜欢集邮,能驾驶汽车。但溥仪实际上却一直被日本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充当日本侵华的工具,连出“帝”宫等权力都没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掌握在监视他的日本中将吉冈安直的掌控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企图潜逃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沈阳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在苏联被监禁5年。在软禁5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伪满洲国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这他人生的重大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