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政治业绩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一、尊孔崇儒
在李孟等汉人儒臣辅佐下,推行“汉法”的政治方针。同年7月,命国子祭酒刘赓去曲阜,以太牢(牛牲)祭孔子。公元1314年下诏袭封孔子53代孙为衍圣公,后来又加封孟轲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夫人。他多次对臣僚说要开办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科书,并开科取士,提高文人地位,为了治国安邦,确定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作为统治思想,要蒙古族大臣了解和掌握儒学要旨和政治。公元1317年下令将《大学衍义》全部译为蒙语(由江浙行省刊印),赐给朝臣。不久,他阅读《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后下诏将此两书译为蒙语(文),让蒙古、色目官员诵读。
二、开科取士
公元1313年(皇庆二年),仁宗下诏实行科举,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书为先,词章次之”。科举考试每3年举行一次,命题以《四书五经》为主,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
赵孟頫书诗碑试出榜。仁宗在政治上满足了汉族知识分子要求广开仕途的要求,还规定考试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从而以程朱理学作为考试取士标准,确立了理学思想的统治,这对后世的科举用人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赵孟頫才艺绝世,丹青艺术的被称为元朝第一,书法世称赵体,流传不多的作品至今仍是收藏界的珍品,诗词文赋诸体皆妙,开启元诗新风。元仁宗对赵孟頫更是推崇备至。在有人对赵孟頫提出不同意见后,他却历数赵孟頫的优点:“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白、宋苏轼,姓名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昳丽,二也;博学多闻知,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者,造诣玄微,七也。”在这位皇帝的眼里,赵孟頫简直就是一位完美的人,因此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来说坏话的人,并还立即赏赐赵孟頫“钞五百锭”,授予他翰林学士、荣禄大夫,官至一品,还推恩三代。尤值一提的是,皇上知道他因为年老畏寒而不能早起时,就赐给他貂鼠皮的大衣,让他保暖,可谓关怀备至。
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推恩三代”;管夫人也被加封为“魏国夫人”。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时时在皇帝左右活动。其妻也经常出入内廷,成为皇后的座上客。赵氏的门生,如虞集、杨载、唐棣、朱德润等,在其荐举下也纷纷进京做官,而许多政治地位较高的北方书画家,包括色目人、蒙古人书画家如高克恭、康里子山、李仲宾等,多与他有交往,一些较年轻的画家,如黄公望、商琦、柯九思等,也拜在他门下。外国使臣、僧人,则以能求得赵氏墨宝为荣。